韓復榘出生於1891年,這時候的晚清政府已經垂垂老矣,朝廷被無數尸位素餐之輩把持,有志之士基本報國無門,在外又有無數列強環伺,虎視眈眈想要隨時從這個國家身上咬下一塊肥肉, 內憂外患之下可以説清政府滅亡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韓復榘的祖上都是讀書人,曾經也算是大門大户,只不過因為有好幾輩沒有人中過科舉,所以慢慢沉寂下來。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韓復榘家中雖算不上大富大貴,但也是村中數一數二的闊綽人家。
韓復榘的父親是一名教書先生,頗有學識的他最希望看到的,就是兒子韓復榘能夠中個功名光宗耀祖。在父親的耳提面命下,小小年紀的韓復榘十分聽話,他頭懸梁錐刺股,年雖不大卻已是滿腹經綸。
書讀得越多,眼界就越開闊,在晚清中國那個新舊思想碰撞的時期就更容易追逐改革的步伐。韓復榘發現在當時中國想要靠科舉來實現匡君輔國、經世濟民的夢想已經不太可能,所以他在19歲那年毅然放棄孔孟之道,想尋找其他方式拯救自己的祖國。
什麼方法呢?那個時候有一個很流行的詞彙,叫"闖關東"。東北因緊靠俄羅斯,又是滿清政府的發源地,在清朝以及民國時期發展一直很是良好,中國最早的鐵路樞紐就是建立在東北地區。韓復榘毅然加入了闖關東的隊伍,並陰差陽錯下吃上了軍餉。
相比起其他大字不識一個的農家漢子,韓復榘外表斯文,還寫得一手好字,一下子就得了馮玉祥的青眼,成為了他的得力助手;由於韓復榘頗有文化修養,因此馮玉祥便主要安排他負責文秘、參謀等相關工作。
後來韓復榘一路平步青雲,很快就成為了馮玉祥的心腹之一,也就是所謂的"十三太保"。韓復榘能打仗,且敢衝鋒,比如説1925年的時候,他就直接率敢死隊攻入天津,因此換取軍功;但你要説他對馮玉祥有多少忠心,還真不見得。
1927年,馮玉祥的國民軍聯軍被編為第二集團軍,韓復榘則任第三方面軍總指揮。隨着韓復榘官職越升越高,地位越來越重要,馮玉祥對他就越加放心不下;加上韓復榘的功績都是他一刀一槍自己打出來的,馮玉祥唯恐自己位置不保,因此開始針對其這一曾經的手下愛將。
韓復榘又不傻,馮玉祥針對自己,他能不知道嗎?當然知道,因此在老蔣組織北伐的時候,韓復榘審時度勢,直接投靠了老蔣。他臨陣倒戈,給了馮玉祥一記迎頭痛擊,西北軍團就此走上末路。
北伐結束,國民政府論功行賞,韓復榘得以主政山東。不過他並不是一心為老蔣辦事,而是打算在山東當土皇帝。在接下來的幾年裏,韓復榘一點點的將國民政府委任的其他官員排擠走,將經濟、人事和軍事權牢牢的掌握在了自己的手裏。到了抗戰前夕,他已經是名副其實的山東王了。
不過韓復榘雖然是山東的土皇帝,但他並非欺壓百姓的那種軍閥,反而澄清吏治、堅決杜絕貪污腐敗,禁煙(鴉片)、剿匪、重視教育、發展經濟,可以説一心一意帶領山東百姓全面過上好日子。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日本人隊韓復榘起了招納之心,允諾"五省自治"計劃,卻被韓復榘斷然拒絕。這個時候韓復榘跟老蔣之間同樣存在着較大矛盾,在日軍進攻山東的時候老蔣強行調走韓復榘的精鋭,韓復榘沒辦法,只能棄城而去。
在抗日戰爭前期,韓復榘進行了相當多的抗日戰役,比如説血戰德州、堅守臨邑、濟陽遭遇戰、徒駭河之戰、濟南戰役、夜襲大汶口等,的的確確為國為民有貢獻,但他卻因跟老蔣政見不合,且被老蔣調走手下士兵後決定棄城。
在老將看來他不僅是違抗自己的命令,還在“甩鍋”給自己,因此老蔣在1938年1月的時候被老蔣以召開"高級將領機密軍事會議"將其騙至河南,僅僅半個月時間就立刻將他定罪,在1月24日晚上"解決"掉。
韓復榘死後,留下了一個3個老婆(一正室兩姨太太)和4個兒子1個女兒,那麼他這3個老婆以及孩子們的下場如何呢?韓復榘的一生可以説空一腔鴻鵠志,但終究沒能將其徹底實現,不過他的子孫們卻大多比較有出息。
兩個姨太太自然是直接跑路,該改嫁就改嫁。兒子則跟着正室一起討生活,只不過沒了爹,亂世之中自然也過得比較拮据。大兒子韓嗣燮在父親死後鬱鬱寡歡,不久後追隨父親西去,雖然韓嗣燮這輩子沒什麼成績,但他的兒子韓念國比較了不起,長大後成為了頗有成就的科學家。
次子韓子化則成為了新中國的戰鬥英雄,在建國之後,他以一名中華人民志願軍的身份參與了抗美援朝,為新中國數十年的和平付出了汗水和鮮血;戰爭結束後,韓子化退伍當上了公務員,在電力局工作。
三兒子名叫韓嗣輝,在成都的時候曾讀過最後一屆黃埔軍校,畢業沒多久四川就解放了,原本讀的書派不上用場,他就被分配到了西安運輸公司工作,這個算是生活比較平穩的一個兒子。
四兒子韓嗣煌則有幸在清華大學讀書。作為一名高材生,他畢業之後先是在華北電力大學擔任教職,然後又繼續出國留學深造,回國以後在北京工作;韓復榘的女兒名叫韓嗣慮,同樣也是在建國後當上了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