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成產品 課堂到現場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新學期伊始,深圳中學新校區內,高二年級學生成立的電氣工程社團在校園裏擺起了攤,售賣社員們自行研製生產的藍牙音箱,短短几天賣出了25台。

在“創新之都”深圳,自己動手做出作品交作業,已經成了很多中學生的日常。如今,深圳中學構建多元課程體系,並打開校門借力外部資源創建多個創新實驗室和創新體驗中心,探索出一條創新教育的新路徑。

深圳中學通用技術教師何柳婷入職的第一個學期,就在給高一年級開設的《產品設計創意初體驗》選修課中,要求學生設計一個“可供盲人使用的電熱水壺”。“從產品定位、用户研究到最終呈現,每一步都不能打折扣。這一項作業,就占課程學分的70%。”何柳婷説。

學生李翀説,這項作業並不輕鬆,涵蓋了產品設計專業學生完成一個項目所需的整個流程。雖然難度不小,但李翀小組的成果還是令何柳婷驚喜:輕型槓桿設計幫助識別水是否裝滿、會自動報警的感應器防止壺口蒸汽燙傷手……

這門課程的實踐,是該校深入探索課程改革,讓創新教育“從虛擬走向實景”的一個縮影。創新教育不能只是“從書本到書本”,“引導學生髮現問題,再通過設計製作產品來解決問題,才能真正鍛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深圳中學創新活動中心主任朱峯説。

通過創新模式,深圳中學構建了多元課程體系。課程融入了大量實踐式、體驗式內容,學校提供教室、設備,還安排導師跟進指導。學習過程中,需要獨立動手或組隊合作的實踐作業常常佔到課程學分的30%—40%以上。

“創新教育本身就需要不斷改革創新。”深圳中學校長朱華偉説,對創新實踐的重視,和學校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目標相統一,“拔尖創新人才所必備的許多重要素質,是在基礎教育時期培養和發展出來的。我們應積極探索與之相適應的培養機制和模式,建構符合人才成長規律並與高等教育接軌的培養鏈條。”

深圳中學高中生連續從小愛好機器人制作,入學第一週就加入了學校的機器人社團。2019年,學校選拔一批學生組隊參加第十屆VEX亞洲機器人錦標賽。連續和同學王司然一起入選,並先後斬獲獎牌。“參賽時,我們的機器人出現了問題,原本程序設計是直行,但實際行走時變成曲線。幸好指導老師朱峯及時找出了問題所在,大家一起動手,反覆調試終於排除了故障。”回憶起比賽中的小插曲,連續記憶猶新。

在深圳中學,這樣特長突出的學生不在少數。學校以社團為載體,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科競賽,進一步培養創新的競爭意識和實踐能力。深圳中學通過持續推進課程改革,形成以多元課程為“主體”,以社團活動和學術競賽為“兩翼”的創新教育模式。第四十九屆國際物理奧林匹克競賽國際金牌、第五十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競賽國際金牌、丘成桐中學生科學獎科學金獎、第六屆中國國際“互聯網 ”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萌芽賽道創新潛力獎……短短几年,已收穫不少成果。

創新離不開合作與交流。朱華偉介紹,深圳中學挖掘多方資源,與國內高校、企業共建了19個創新實驗室和創新體驗中心,涉及數學、物理、生物、天文、能源、人工智能等多個領域。依託這些校外資源和合作平台,開設了十幾門創新類選修課程,併為10餘個科技創新類社團提供了多元的活動平台。2020年,學校開發了“深中—騰訊AI課程”,讓學生與專家面對面交流學習,成為年度最“熱”課程。

去年11月,深圳中學實驗體系生物教師尤佳帶領10多名學生走進了深圳高交會。“這些經歷對學生來説,能讓他們不斷強化開放精神,真切體會到交流和互動對於創新的重要性;對老師來説,也是一個瞭解學科前沿最新變化,不斷充電的過程。”尤佳説。

《 人民日報 》( 2021年03月18日 12 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63 字。

轉載請註明: 作業成產品 課堂到現場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