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聊一會兒,夢中有世界。聽眾朋友,你好。
在一部喜劇電影中有這樣一個片段,班裏一名同學獲得區裏作文比賽一等獎受到老師表揚,作文的題目卻是《我的區長父親》。鬨堂大笑中,一個現實隱憂也浮出水面。學校收集家長職務信息的做法,會不會衍變成影視作品裏的這樣一幕?針對網友所關心的問題,北京市教委回應稱“正在研究取消父母職務信息的收集”,且“該信息只用於學籍管理,嚴格保密,不對普通教師公佈”。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件事。
圖源網絡
毋庸諱言,一些孩子上學除了填寫自己的基本信息,還要填報家長信息、彙報家庭情況,這儼然成了不少學校所謂“精細化管理”的表現。這其實可以理解。比如,家庭住址等信息,跟孩子上下學的安全密不可分;家庭收入等狀況,與助學資金的分配緊緊掛鈎;家庭環境等因素,對了解學生的身心狀況有極大幫助,等等。應該説,根據學生及其家庭的特點,採取相應的教學方式,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一直是社會各界追求“因材施教”的理想狀態。正是秉持“一切都為了孩子”的理念,學校收集家長職務等信息的行為得到了不少人的理解和支持。
只不過,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可不只是喜劇電影裏的誇張演繹那麼簡單。有的小學面試時要求家長攜帶學歷證書,有的幼兒園對學生家進行“查房”,有的學校發送問卷調查孩子的父輩乃至祖輩……過度收集家長職務、單位乃至住房、車輛等與教學無關的信息,難免讓人浮想聯翩,這到底是在方便“教書育人”還是藉機“辨人識人”?有人擔心,家長職務的高低、收入的多寡,會不會導致對孩子的差別對待,進而誘發暗箱操作的尋租行為;有人顧慮,成長情況的差別、環境的差異,有沒有造成對孩子的刻板印象,結果傳遞嫌貧愛富的錯誤導向。畢竟,在教育層面上,這與有教無類的理念背道而馳。在法律層面上,更有侵犯個人隱私之嫌。
事實上,“見人下菜碟”的擔憂背後,在於這個問題觸碰到人們關於教育公平的敏感神經。從班級座位安排到學生幹部選拔,從三好學生評選到對外推薦名額……孩子在學校裏的每一次際遇,本質上理應是個人努力的回饋,而不是摻雜人情世故的“交易”。倘若因“家長能力”影響“學生待遇”,用“職務信息”左右“教學水平”,那麼最終侵蝕的一定是孩子成長的質量,損害教育在人們心中的分量。長此以往,孩子會產生極度的“家長依賴”“家境依賴”,家長會形成嚴重的教育焦慮、公平焦慮,全社會也就陷入“拼爹”“拼家庭”“拼背景”的內卷中無法掙脱。
由此而言,學校收集家長職務信息是一個教育問題,也是一個法律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問題。一張學生的信息採集表,不應該也沒必要成為父母的信息普查表。要知道,家長職務與孩子教育之間,並無直接聯繫。職務的高低與表現的優劣並不相干,更不能成為影響教學工作的場外因素。打破“家長職務信息是‘資源富礦’”的迷思,斬斷“拿職務換利益”的鏈條,是學校的本職,又何嘗不是全社會的本分?該祛除的焦慮要祛除,該廓清的困擾要廓清,才能少一些“另眼相看”,多一些一視同仁。
這正是:
區長父親去參評,
作文比賽第一名。
另眼相看可不行,
教育豈能拼家庭。
(文|於石)
| 薦書 |
★ ☆ ★
《與世界談談心——睡前聊一會兒》
★ ☆ ★
丨簡介丨
繼《與時代談談心》後,人民日報評論部的“睡前聊一會兒”欄目再推系列讀物之《與世界談談心》。本書系統梳理了這兩年中具有重要意義的新聞熱點,分為都市、生活、藝文、校園、新知、科技、心理、食飲、光影、風尚10個部分,給讀者一個觸摸時間、觀察世界的窗口。
這個世界的豐富性,遠超出我們的想象。這本書所收錄的,也只是我們這個宏大時代的吉光片羽。但這些文化現象、社會風尚、思想觀念,就像風與水之於大地,以一種潛移默化的方式,不知不覺中刻畫着我們的時代。我們嘗試從中看到水的走向、聽到風的聲音,去發現、接受和推動改變。我們希望,瞬間的積澱不要流淌,歲月的饋贈別被消磨,而是在時間的河牀上凝聚起沉潛的力量。我們希望,能與讀者一道觀察、思考,發現更廣闊的時代,與社會一起向陽生長。
—京東已售,掃碼即購—
— “與時代談談心+與世界談談心”套裝 —
來源:人民日報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