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三國演義》,很多網友都以為劉備的親兒子劉禪是一個傻子,空有諸葛亮這樣的大牛輔佐但卻不會配合諸葛亮,反而聽信黃皓這樣的大奸臣,以至於蜀漢的江山都被他葬送。而當到了洛陽後,因為貪戀洛陽的繁華,司馬昭詢問他想不想蜀地的時候,劉禪竟然憨厚地回答:''此間樂,不思蜀。''讓在座的蜀漢舊臣蒙羞,也讓劉禪背上了千古罵名。
但實際上這只是歷史妖魔化劉禪,真實的他並沒有那麼無能,特別是諸葛亮臨終前劉禪派人問的問題,讓諸葛亮知道原來劉禪一直在隱藏實力。
劉禪詢問的問題
事情發生在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時期,這一次北伐諸葛亮可謂是拼盡全力,不僅親自勘察地形,甚至還以自己做誘餌制定出誘敵深入的策略。諸葛亮故意讓蜀軍運糧的時候被魏軍劫走,而且還很''湊巧''地讓這羣被俘虜的士兵告訴魏軍自己藏在上方谷的消息。雖然魏軍主帥司馬懿下令不準出戰,但立功心切的司馬昭沒有遵循父親的命令,而是帶着6000騎兵奔向上方谷。司馬懿知曉後大呼中計!愛子心切的他只能帶着魏軍追趕司馬昭,這下正中諸葛亮下懷。
諸葛亮早已經在上方谷投放了很多甘草、枯木等易燃品,當司馬懿三父子入谷後當即命人用巨石封住谷口,隨後命令蜀軍射火箭、倒火油。頃刻間上方谷燃成一團,無數魏軍被火焰奪走生命。就當司馬懿三父子絕望時,突然天降大雨,一場雨澆滅了谷底的火焰,司馬懿三父子趁機突圍成功。
諸葛亮在山頂看得真真切切,怒急攻心的他仰天長嘆''天不助我''後吐血倒地,等他醒來的時候已經過了7天。躺在行軍牀上的諸葛亮明顯感覺到自己時日無多,也接受了北伐失敗的結果,勉強撐起身子寫信給劉禪報告了自己的身體狀況以及蜀軍的撤退計劃。
劉禪的回信很快由使者交到了諸葛亮手上,劉禪在信中先關懷諸葛亮的健康狀況,勉勵諸葛亮的成績,對撤軍計劃表示贊同。當諸葛亮準備讓姜維傳下撤軍命令的時候,劉禪的使者突然告訴諸葛亮:''陛下讓我詢問丞相,丞相歸天后您的孩子該怎麼安排?''使者這句話讓諸葛亮如夢初醒,原來陛下這些年都在裝糊塗!
劉禪話裏有話
原來劉禪這句話並不是表面上關心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其實是詢問諸葛亮權力交接的問題。眾所周知當年劉備得到諸葛亮輔佐之後才迎來轉機,先是打贏赤壁之戰,然後又拿下荊州、益州、漢中成立蜀漢。而劉備臨終前因為劉禪年少的原因,他把蜀漢權力交給諸葛亮,還讓劉禪任諸葛亮為相父,囑託諸葛亮一定要好好輔佐劉禪,再一次光復漢室。所以當劉備死後,儘管蜀漢皇帝是劉禪,但實際上卻是諸葛亮説了算。
而且那個時代有子承父業的傳統,諸葛瞻是諸葛亮的親兒子,本人也非常聰明,蜀漢絕大部分大臣都傾向於讓諸葛瞻繼承諸葛亮的位置。劉禪甘心把權力交給諸葛亮是因為他絕對信任諸葛亮,而且那個時候只有諸葛亮才能擔得起這份重任。
但劉禪並不認為諸葛瞻有這份能力,畢竟諸葛瞻只是表現出來聰明,但實際上還很年輕,而且也沒有足夠的資歷、成績。國家大事並非兒戲,他不敢也不願意把權力放給諸葛瞻。而且此時劉禪已經接近30歲,這些年也培養了自己的班底、上古經典也看了很多,他自認為自己有足夠的能力掌權,他要拿回屬於自己的權力。
劉禪藏得太深
知曉劉禪真實目的諸葛亮尋思片刻後回答使者,我在成都有八百株桑樹,家裏平時的開銷也不大,孩子雖然年幼但這些資產足夠他生活了,不牢陛下費心。建議由尚書令蔣琬處理我的後事,待蜀軍撤回成都後一切交由陛下定奪。
當使者把諸葛亮的話原封不動回覆給劉禪後他笑了,因為蔣琬是先帝劉備的心腹大臣,這些年在尚書令的位置成績很好,也很得民心、大臣們的支持,由他來接替政務再適合不過。而蔣琬只是一個文士,在軍隊沒有影響力,等蜀軍撤回成都以後由皇帝親自定奪,那就是意味着諸葛亮要把權力還給他。所以劉禪笑了,他認可相父的忠心,認可相父的佈局。於是當蜀軍撤回成都之後,劉禪撤銷了丞相這個職務,提拔蔣琬為大司馬,主要負責政務,再設立大將軍一職負責全國軍務,由自己兼任。而諸葛瞻則被他招為駙馬,帶在皇宮中學習、培養。
劉禪的一系列操作牢牢把蜀漢的政權、軍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儘管曾經有部分官員質疑,但劉禪並沒有在意,而是撤銷了質疑官員的職務,不然就是外放到益州南部的郡城,用殺雞儆猴的方式宣誓自己的主權。在權力交接的過程中能夠做得這麼漂亮,誰説劉禪是個傻子呢?只是之前有諸葛亮在前台,他甘心藏起來而已。
小結
其實從劉禪經歷和後諸葛亮時代來看,他的能力也是有的。他出生於新野,從小就經歷戰亂,劉備拿下荊州後劉禪生母甘夫人還撒手歸天,劉備只能安排趙雲帶他長大。劉備進軍益州的時候孫尚香曾經想挾持劉禪到廬江,但因為劉禪哭鬧以及趙雲的強硬,孫尚香的計謀才沒有得逞。
劉備拿下益州之後劉禪也到了學習的年紀,這時候劉備任命許靖、劉巴等益州名仕做劉禪的老師,劉備稱王后劉禪被確定為世子,劉備又讓諸葛亮教劉禪學習《管子》、《荀子》、《韓非子》等古代帝王必讀之書。可以説劉禪接受的是那個時代的精英教育,上位後並沒有把諸葛亮視為政敵,而是全權信任諸葛亮。就這種成長環境,這種胸懷,劉禪怎麼會是個廢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