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變3年,這樣的專碩還“香”嗎? | 媒體札記

最近,根據《光明日報》報道,河北師範大學發佈通知:2022年起,教育碩士專業學位類別下小學教育、學前教育、職業技術教育等7個專業(領域)培養年限擬調整為三年。今年7月,中南大學也明確,2017級及以後碩士生培養年限全部為三年。截至目前,華中科技大學、河海大學、鄭州大學等多所“雙一流”高校,明確延長部分專碩培養年限。

2年變3年,這樣的專碩還“香”嗎? | 媒體札記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與此同時,專碩擴招已經成為一種趨勢。根據公號“軟科”的統計,2021年7月26日,教育部官網發佈了2020年學位授權審核公示結果,在新增1500多個碩士點中,專碩點佔了1115個,比例高達70%以上。在《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方案(2020-2025)》中也提到,到2025年,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規模將擴大到碩士生招生總規模的2/3左右。

中國教育在線編制的《2020全國研究生招生調查報告》顯示:研究生招生規模擴大之後專碩受追捧,選擇報考專業學位碩士的考生比例達到57%。考生傾向選擇專業學位碩士的主要原因是側重實踐能力的培養,有助於就業,第二原因是考試難度低於學碩,競爭壓力小。調查還顯示,近八成的考生願意從學碩調劑到專碩,考生對於專碩的接受程度較高。 

在此背景下,專業碩士培養年限的延長意味着什麼呢?《光明日報》的文章提到,此舉可能降低專碩對報考學生的吸引力:“通常情況下,學碩培養年限一般為三年;專碩為兩年,也有兩年半的。就讀年限、就業前景等多重因素,是考生確定報考專業和學校的主要因素。”  

近些年,專碩擴招後,一些學校無法滿足所有專碩學生的住宿要求,尤其在一線城市,如果學制年限被拉長,對學生而言,光是房租就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同時,如果專碩培養年限延長,高校的教學成本也會水漲船高,對學校的教學設施、師資力量、後勤服務保障等也會形成較大挑戰。 

對於專碩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公號“青塔”指出:“事實上,從真實的培養過程來看,國內相當一部分高校對學碩與專碩的區分不明顯,專碩與學碩課程、學時、學分、導師和畢業要求等都基本一致。如果把學碩看作是博士和科研人員的“預備役”,那麼專碩,就是一個就業前的專業集訓和崗前鍛鍊。學碩和專碩如此混亂的培養模式,背離了我們大力發展專業學位碩士人才的初衷,專業學位碩士人才的培養急需改革。”

2年變3年,這樣的專碩還“香”嗎? | 媒體札記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那麼,延長專碩培養年限,能在多大程度上解決專碩的教育困境呢?實踐環節薄弱這些問題能夠迎刃而解嗎?清華大學副教授王傳毅分析,目前專碩培養存在的最大問題並非培養年限不夠,而是學碩和專碩同質化現象嚴重。套用學術學位畢業要求和標準對專碩進行評價,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專碩和學碩存在“差距”,而非“差異”,專碩淪為“第二層次”的學碩。

另外,“科學網”在《專業博士擴招:人才培養如何避免同質化?》中提到,東北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王興偉曾提到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可能陷入的兩個誤區:“第一個誤區是高校把專碩當作擴招的手段,招來後按照學術型碩士方式培養。第二個誤區是把專業碩士招來,直接放在企業幹活,缺少校企深度合作。” 

某種程度上,如何設置專業碩士的培養年限,不同院校有一定的教育自主權,影響因素可能是不同專業的特點、培養方案的差異,還可能和學校的教學設施是否完備、師資力量配備是否到位有關。但歸根結底,專碩培養必須明確定位,和學碩教育有所區分,簡單套用學碩培養模式,並不會產生良好的教學成果,學生在走向社會時也可能缺乏就業競爭力。

媒體札記,中國青年報評論員帶您品評一週時事熱點,我們下週再見。

撰文/白毅鵬

編輯/黃帥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54 字。

轉載請註明: 2年變3年,這樣的專碩還“香”嗎? | 媒體札記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