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三寧:加強美育工作傳續 完善實踐育人體系
學校是美的教育主要的場所,探討校園美育課堂教育,探索美育活動新方法,探尋美育課程開發新思路,開拓挖掘美育教育的學校資源、學生資源、教師資源、家庭資源、社會資源、自然資源、人文資源等,讓這些資源形成美育教育的合力,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發展對美的鑑賞能力和創造能力,是新時代對教育工作者的要求,時代呼喚美育教育。
我們學校通過豐富學生實踐活動,營造美育教育氛圍;佈置德育實踐作業,落實美育教育內容;打造美育特色課程,擴展美育課堂形式;開展勞動實踐教育,深化美育教育內涵;挖掘家校教育資源,拓展美育教育外延等方式,開展美育教育。
其中,為了積極開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活動,樹立德育為先美育陶冶情操的思想,進一步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使德育美育工作的水平和實效不斷提高,2010年,實施“德育實踐作業”,德育美育亮點突現。
德育美育實踐作業緊密結合,互相促進,德育作業砸實內容,美育教育浸透其中,並融入課堂教學、各項活動、學生生活的全過程,學生獲得了有益的實踐體驗,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步入了健康向上的成長之路。學生因德育實踐作業的實踐更加勤奮、向上,德育作業的實施更加文明、健康。德育教育特色盡情彰顯,美育教育浸潤特質更加閃亮。
打造美育特色課程,擴展美育課堂形式方面,學校在常規教學中打造社團課程,進行美育教育。社團校本課程化,校本社團化是亮點和特色,不同年級在週四、週五下午課程中進行美育教學。特別是數學校本教材《幾何畫板》和北師大數學專家聯合推出,讓同學們在數學學習中發現流動之美、圖形之美、變換之美、科學之美、發現之美、創造之美,一經推出,引起巨大的反向。
本校體育藝術中心主任段忠輝認為,體育教學就是通過人體的形態美和運動曲線美培養學生的美感。體育教育在人的形態表現發展中起着主要作用,為此,培養學生正常的身體形態和動作姿勢是體育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特別是對於處在生長髮育時期的中小學生,身體的可塑性和可變性很大,如果不加以正確引導,將會對青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產生不良影響。通過體育《陽光運動伴我行》校本教材,對學生進行課堂美育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音樂教研組長楊華力求讓每一名學生都能享受到多樣化和高質量的學校美育。學校美育工作主要包括課堂教學、社團活動、校園文化、藝術展演四個方面。藝術實踐活動最能體現美育所具有的審美性、體驗性、實踐性、創造性等特點,因此學校定期會舉辦合唱展演、校園好聲音、舞蹈專場、器樂專場等藝術活動,建立常態化學生全員藝術展演機制,通過為學生搭建展示平台,儘可能讓更多學生獲得展示自我風采的機會,通過藝術實踐提升育人功能,美育也培養了學生藝術“魅力”。
美術教研組組長房豔妮老師表示,美術課作為美育重要組成部分,在我校一直倍受重視。以下幾個方面着手實踐:保證美術課每週一節;讓常規美術課堂緊密聯繫學生生活;根據學生特長、興趣愛好,以及發展需求,為學生開設多個門類的社團活動並編寫校本教材,打造特色校本課程;為學生搭建藝術創造展示交流的平台,鍛鍊學生交流評價的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道法學科組長王義羣老師在“三個課堂”中滲透美育教育做法:在課堂上(第一課堂),圍繞教學目標和學科內容,選擇中華傳統文化中情感豐富、哲理深刻的古詩名句潤德啓智,精選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優美的音樂、視頻、圖片等陶冶情操,呈現能突出體現美麗祖國和可愛家鄉建設中的美好畫面激發學生家國情懷;開展“校園百家講壇”“信中國”等第二課堂活動;組織學生“研學旅行”“紅色旅遊”“走進秦嶺”“農耕課堂”“調查高新企業”等校外實踐活動(第三課堂),引導學生感受自然美、人文美、勞動美、心靈美,培養學生感知力、鑑別力、理解力。
剛到的渭濱學校為落實國家“雙減”政策打造課後服務亮點,找出適合本校的課後服務節點,讓學習陶笛專業的教師開展陶笛課程,並於今年在陝西省少兒春晚亮相。
研學課程是美育教育的另一名片。研學課程是學校有效開展美育教育與個人品德對話的途徑,可以解決學生個人品德培育中,重視外在因素而忽視內在生長的問題,關注美育教育對健康成長的作用。幫助學生更好地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歷史、人與科技等的關係,促進學生個人品德修養、育美功能的內化生成。
“三位一體”的教育模式需要社會、學校、家庭共同配合。只有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緊密配合,形成合力,才能取得對孩子最好的美育教育效果。為了更好的指導家庭教育工作,2010年開始成立家庭教育指導中心。
我們努力踐行和發展素質教育,重視“五育並舉”,注重學生全面高質量發展。我們深切的感受到學生需要好的教育教學質量,更需要陽光,需要運動,需要藝術,需要健康,需要自信,需要勇敢,需要堅強,需要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需要真善美的薰陶和追求,需要詩、夢想和遠方!
(作者為西安高新一中初中校區副校長)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