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一點 教學海闊天空
濟南市章丘區曹範學區學校 邢介進
張文質先生在《教育是慢的藝術》中説:“教育是一個慢活、細活,是生命潛移默化的過程,所謂潤物細無聲,教育的變化是極其緩慢、細微的,它需要生命的沉潛,需要深耕細作式的關注與規範”。的確,我們的教學需要“慢”的心態,慢慢的陪着學生前行,慢慢的欣賞學生的進步與快樂,慢慢的見證學生的成長。
一、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慢”一點回答
“欲速則不達”。我們在教學中往往會在剛提出問題後,就讓學生立即回答,學生根本沒有思考問題的時間,沒有選擇的餘地,其效果顯而易見。這正是“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學生學習必須入腦人心,需要想想、需要琢磨琢磨,否則一切都是自欺欺人的空學習、假學習。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我們設計的問題要精煉、有趣、科學,讓學生便於思考、善於思考、勤于思考,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要足量。我們完全可以有“坐在高山觀虎鬥,站在橋頭看水流”的灑脱。
二、給予學生表現的空間,“慢”一點展示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上的主角。教師充其量做好一個導演的角色,其任務就是點撥與引領、指導與幫助。因為課堂不是教師展示自己才華的舞台,真正的演員是學生。我們勿要搶佔學生的地盤而越位,弄不巧還費力不討好,招惹一些“麻煩”。為了省點勁,讓學生走進課堂的中央,展示自己、發展自己,何樂而不為?況且學生這一展示,我們教得咋樣,學生學得如何,答案立即見分曉。
三、給予學生成長的時空,“慢”一點起跑
有個歇後語:老太太喝糊糊——慢慢的來。為何要慢慢的來,因為糊糊是熱的,需要涼一涼、需要時間。同樣,學生的成長不是“速豐林”,也不能一蹴而就,否則那有“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之説。學生成長的沃土和搖籃是教室、是課堂。字要一個一個的識,詩要一句一句的讀,題要一道一道的做,課要一節一節的上,進步要靠日積月累,成長要靠地久天長。我們不能拔苗助長,學生不能搶跑,因為這不是百米賽跑,不是短跑,況且搶跑有可能犯規、有可能提前出局;學生的成長是馬拉松,慢點起跑又何妨?拼的是實力、是後勁。
長長的路,慢慢的走。“慢”對學生而言,是一種相信,是一種尊重;對教師而言,是一種智慧,是一種藝術。那我們就在學生成長的路上,相信學生、尊重學生,充分發揮我們的智慧、教學藝術,與學生同發展、共成長吧!
壹點號智簡課堂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