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文學習怎樣打破瓶頸?

由 合永順 發佈於 經典

二〇二一年“漢語橋”——“奇妙中文”英國青少年線上團組直播語言課視頻截圖。

2021年“漢語橋”——“奇妙中文”英國青少年線上團組直播語言課視頻截圖。

“《本草綱目》記錄了多少種中藥?”“我知道、我知道……”日前,由北京語言大學承辦的2021年“漢語橋”——“奇妙中文”英國青少年線上團組直播語言課上,北京語言大學副教授黃丹納的問題一出,一名學生馬上舉手,希望老師點他的名。

對學生們的表現,黃丹納連用兩個“非常”:“這次的教學對象都是華裔學生,孩子們平時有中文輸入,學習狀態非常好,學習熱情非常高。”但她也坦言,對華裔青少年來説,中文學習過程中遇到各種困難也是難免的。

會遇到哪些挑戰

學生許瀚凌從6歲開始學中文,到今年已學了4年。他遇到的挑戰是漢語拼音聲調、中文閲讀和寫作,“我總分不清漢語拼音的第二聲和第三聲,中文閲讀不是很流利,寫作也是一大難關。”許瀚凌説。

説到孩子的中文學習,學生吳禹墨的父親吳林哲用“心情上下起伏”來描述。“有時候我會感到特別驕傲和欣慰,比如當孩子背誦一首詩、讀了一篇很好的作文時,有時候又會感到很無奈,比如孩子中文學習懈怠時。”吳林哲説。

黃丹納表示,在華裔家庭中,無論父母講漢語普通話還是方言,都為孩子們營造了中文語境,他們的中文語感都不錯,所以在對其開展中文教學時,語言教學的難度相對較低。

相關專家認為,華裔青少年中文學習的一大推動力在於老師。對老師來説,會説中文不等於會教中文。有一些教學活動,如果教學方法不夠專業,精講多練的原則沒有貫徹好,就會出現學生聽一節課,幾乎沒開口的情況。

確實,華裔青少年一般在週末上中文課,如果一節課中都處於老師講得多、學生回應少的狀態,再加上每週投入的時間有限,中文學習的進步有限,慢慢地就會影響到學習興趣。

黃丹納曾在多個國家教過中文,也接觸過不少華裔家庭。對一些華裔青少年中文學習到一定階段遇到瓶頸,她指出,這跟平時的中文操練不夠,説得不多有關。以此次線上課為例,有些學員的識字量並不比同齡的國內學生少,但由於平時表達的機會少,中文學習推進就會較慢。“此次線上團組課正是北京語言大學和英國學校合作為突破該瓶頸進行的一次嘗試。”黃丹納説。

“練會”而不只是“聽懂”

“奇妙中文”英國青少年線上團組課所用教材為《中文》,包括近14小時的直播語言課、200分鐘的文化視頻,正是旨在幫助學生突破由中文初級水平轉向中級水平時遇到的瓶頸,激發學生的中文學習興趣,讓學生感知文化之美。

吳禹墨學習中文的初衷之一是認識更多的漢字,對此次線上課印象深的是“有很有意思的動畫片,老師也講得很有趣”。

司馬光砸缸、宇航員登上月球等內容,是許瀚凌印象較深的,他最喜歡關於北京的介紹,因為“北京很美,還能吃美味的烤鴨”。

黃丹納在此次線上團組課上,為學生選的是《中文》(5冊)裏的《狼與小羊》《唐人街》《曹衝稱象》《李時珍》,內容選擇兼顧類型和文體。

她瞭解到,學生的情況一般是父母在家裏説中文,孩子説英語,開口説中文的機會相對較少。“對這類學生,就需要在課上提高學生開口説中文的頻率,為學生建立起説中文的自信。從課程設計來説,考慮到學生的固有課業,不能留太多課下作業,要充分利用課上時間,讓他們‘練會’而不只是‘聽懂’。跨過初級中文學習的學生應該注重篇章練習,讓他們進行成段表達。如果學生對漢字學習沒信心、沒興趣,要多設計遊戲類的練習形式。值得一提的是,文化教學需要潤物細無聲地進入到課程中。”黃丹納説。

用好家庭這個課堂

語言是人類觀念和思想表達的工具,是文化的重要載體。隨着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中文的國際影響力持續擴大,中文在國際社會得到更加廣泛的認可。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全球共有18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中文教育,70多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外國正在學習中文的人數超過2000萬。

在此背景下,不少華裔青少年的中文學習驅動來自家庭,華裔父母一方面希望孩子瞭解中華文化,一方面希望孩子掌握中文,助力未來發展。

無論參加此次團組線上課的學生、家長還是老師,都提到了“家庭”在中文學習中的作用。確實,作為中文教育的第二課堂——家庭,不僅是海外中文學校及教育機構課堂的延伸,更是實現語言自然代際傳承的橋樑。

作為家長,吳林哲的經驗是,支持孩子學習中文需長期不懈。他和兒子墨墨,幾乎每天早上6點半左右,會到書房讀一些中文經典,堅持下來,如今墨墨已會背誦《小兒語》《續小兒語》《弟子規》等。“想讓孩子學好中文,一定要為孩子創造好的中文環境,比如給孩子尋找一些學伴,跟其他華裔家庭交流,上中文網課,給孩子看一些中文德育動畫片,既起到教育作用,又能學好中文。其實,孩子學好中文,瞭解兩種不同文化,對將來的語言學習是有促進作用的。” 吳林哲説。

延伸閲讀

2021年“漢語橋”——“奇妙中文”英國青少年線上團組的目標學員來自英國謝菲爾德。2007年,由北京語言大學、南京大學、英國謝菲爾德大學合作共建的孔子學院成立,14年的時間,孔院組織的各類中文活動促進了謝菲爾德市民對中國的瞭解,也使得這座城市與中國建立起友好的連接。

謝菲爾德大學副校長巴特勒表示,在過去的 18 個月裏,謝菲爾德大學孔子學院依託線上教學和活動連接到更多的人,不斷擴大影響範圍。此外,參加孔院中文課程等活動的成人和青少年學習者人數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