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為何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

導讀:公元228年2月,諸葛亮出兵北伐,時任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魏延提出子午谷之計,但是諸葛亮卻並未採納,在取得了初期的勝利之後,馬謖街亭大敗,終致功歸一簣。而由此,魏延之謀似乎也成為了貶低丞相的依據,若是,如果之風更是甚囂其上。那麼諸葛亮為何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呢?
淺析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為何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
228年三國 間的關係
三國間的相互關係
223年,劉備為報關羽之仇,奪取荊州,引領大軍伐吳。卻在夷陵之戰中大敗而回,不久在白帝城逝世。
而丞相諸葛亮則迅速調整戰略,與吳國再次聯合,兩國也進入相對穩固的同盟期。而一致對魏的策略之下,蜀國在實力大減之下得以南征和經營漢中,國力也稍有恢復。
而吳國與魏國也在合肥發生了數次的攻防戰爭,但是卻併為出現實力上的明顯變化。
另一方面,蜀國與魏國之間則由於劉備、關羽、張飛等人的去世,以至於本就佔據了北方地區的曹魏,對於蜀漢甚是輕視。這一點從諸葛亮在227年3月發表《出師表》宣稱北伐,而至其真正北伐的228年春,接近一年時間裏,魏國卻毫無動作,雖然有魏明帝曹叡想先發制人的想法,但臣下皆以“勞師動眾”為由反對,繼續一貫的防守策略。
淺析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為何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
漢中到關中的五條古道
三國時期漢中至關中,大約有5條古道,由西往東以次為:祁山道、陳倉道、褒斜道(也稱斜谷道)、儻駱道(也稱駱穀道)、子午道。
祁山道,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中最終選擇的便是此條道路。這條道路的好處便是道路寬廣,適合大軍通行,而魏國則無法實現大軍的駐紮。而這也是為何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失敗後的第三次、第四次北伐時依舊選擇此道的原因。
陳倉道,從散關到陳倉城一線。而曹真為何會提前修築陳倉城,我們不得而知。但也正是在陳倉守將郝昭,以千餘兵力便成功抵擋數萬蜀軍,這也是諸葛亮第二次北伐失敗的重要原因。
褒斜道(斜谷道),從漢中出口則在郿縣。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便是以趙雲為疑兵之道,但是此條線路,曹真駐守。趙雲在敗退之時,也曾經火燒棧道。
儻駱道,出口是長安西面。據説乃是劉備開通,雖然距離長安最近,但是道路險阻眾多,難以通行。
子午道,劉邦入漢中走的便是子午道,而為了麻痹項羽他還燒燬了一段。後世中恆温伐秦、劉裕北伐也都曾走此道,闖王高迎祥也都意圖從子午谷偷襲長安。
淺析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為何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
魏延劇照(來自新《三國演義》)
第一次北伐,子午谷奇謀存在與否的疑問?
要確定為什麼不實施魏延的“子午谷奇謀”,那必須要 先看其是否真實存在。
關於魏延子午谷奇謀的記載出自:
>《三國志魏延傳》: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
《三國志·魏延傳》裴松之注引《魏略》:夏侯楙為安西將軍,鎮長安,亮於南鄭與羣下計議,延曰:“聞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楙聞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長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橫門邸閣與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東方相合聚,尚二十許日,而公從斜谷來,必足以達。如此,則一舉而咸陽以西可定矣。”亮以為此縣危,不如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故不用延計。
我們能從這些文獻資料中,可見的的歷史記載是:魏延身為大將,每一次北伐都會提出“子午谷奇謀”。有意思的是《魏略》,這樣一本魏國史書,反而是其中記載最為清楚的,至於《三國志·魏延傳》反而模稜兩可。不免讓人懷疑子午谷奇謀其是否真的存在。
淺析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為何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
諸葛亮劇照
如果真的存在,子午谷奇謀是否可行?
子午谷奇謀,奇嗎?從後世的諸多戰事來看,它並不奇特。而從現實條件來看,它也是困難重重的。
按照《三國志·魏延傳》援引的《魏略》中指出,魏延“不過十日可到長安”,但是子午道長度達1000裏,以5000精兵,在狹窄的棧道實則並不輕鬆;第二個,夏侯駙馬真的會被魏延嚇得“棄城而逃”?這裏我們要承認的是夏侯駙馬確實是紈絝子弟,但是以長安的地位,魏延想以5000(亦或者1萬)兵卒,輕而易舉的奪取,顯然也是難上加難的。
第三點,便是如果按照魏延計劃的諸葛亮出斜谷道以此來接應,那麼諸葛亮能不能“尚二十許日”,打破曹真部在郿縣的防守,與之會合,實則是未知之數。如果不能,等待魏延的是全軍覆沒。
淺析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為何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
趙雲劇照
第四點,如果前面的三點,諸葛亮與魏延大軍實現了戰略目標,成功的佔領了長安,後續需要的則是要控制關中平原的入口——潼關。而潼關與長安所距100多里,關鍵是作為兵家必爭之地,曹魏必然傾巢出動。由此,綜合來看,顯然子午谷奇謀,困難重重。
諸葛亮為何會以趙雲為疑兵,出褒斜道,他則選擇祁山道呢?
一則,曹魏方西北統治並不穩固,無法實現大規模駐軍。二則還有諸羌在側,可以藉助他們的力量。《郭淮傳》:又破隴西名羌唐蹄於枹罕,三國志後主傳也有記錄聯合西北諸族。
事實上,在第一次北伐初始階段,效果也是十分明顯的。諸葛亮出隴西,儼然像是真正的“奇謀”,而雍州5郡:天水、廣魏、安定、南安、隴西中,天水、南安、安定太守棄城而逃,三郡投降,廣魏郡沒有抵抗記錄,只有隴西郡在太守遊楚的帶領下拼命抵抗。而也就在魏明帝親臨長安之後,諸葛亮事實上已經控制了天水郡大部分地區,而關隴古道自然而然的便成為了焦點。
淺析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為何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
雍州地圖
而諸葛亮此時便派遣了馬謖駐守街亭,高翔屯駐列柳城。後面的過程人盡皆知,馬謖違法諸葛亮命令,駐軍山上,卻被張郃斷絕水源,最終大敗而歸。
>而此時《三國志諸葛亮傳》裴注引《袁子正書》“亮之在街亭也,前軍大破,亮屯去數里,不救;官兵相接,又徐行,此其勇也。”
也就是説,諸葛亮並沒有救援。而在第一次北伐後,諸葛亮上表:“臣以弱才,叨竊非據,親秉旄鉞以厲三軍,不能訓章明法,臨事而懼,至有街亭違命之闕,箕谷不戒之失,此皆......”
淺析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為何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
張郃劇照
此處基本上可以確定的便是諸葛亮當時並未救援。因此此次北伐的失敗,他事實上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而對於諸葛亮的用兵,作為同僚更是《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如此評價“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他認為諸葛亮本人並不善於將兵。
也正是以此,有人也將這一切與子午谷奇謀構成了完整的“證據鏈”,諸葛亮不肯弄險,用兵不善。而作為弱小的一方,諸葛亮以弱伐強,以一州之地伐魏國本就是當時最大的弄險。
而到底是何種原因導致諸葛亮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呢?
有人以魏延之時劉備提拔上來的宿將,更是不願被諸葛亮直接管轄,來推測諸葛亮的不同意的用意。事實上以諸葛亮行軍的親力親為,頗為合理,也符合諸葛亮的風格。
淺析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為何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
而這個原因其實也只是其表,而真正的其裏乃是諸葛亮誅殺魏延的計謀,陳壽有語“魏延不北降魏而南還,乃是要除殺楊儀等,本意如此,不便背叛”,這裏有陳壽為魏延擊鼓鳴冤之意。但是從魏延被殺後,蜀漢朝廷卻無波瀾便可見原因所在。
那便是二人之間的地位。諸葛亮是丞相,是政治家,而魏延則是武將。
作為蜀國支柱,諸葛亮必須謹小慎微,更要考慮方方面面的問題。而這種謹小慎微,甚至是可以允許失敗,能夠接受小規模失敗,他做的冒險是以弱攻強,更是《隆中對》中的以待天時,以攻代守,而這些也才是諸葛亮第一次時便選擇最為平穩的祁山道,拒絕魏延的子午谷奇謀的原因所在。而後面不選擇“子午谷奇謀”也是如此。
參考資料:《三國志·諸葛亮傳》裴注引《袁子正書》
《三國志·郭淮傳》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03 字。

轉載請註明: 淺析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為何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