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有這樣一個“神仙”宿舍,學習起來如同“自習室”,安靜高效;工作起來酷似“辦公室”,總能在討論交流中迸發靈感火花。
四個大男孩在團結、自律中度過蘭大四年學習生活,順利進入中國科學院、蘭州大學繼續深造。他們是誰?有怎樣的故事?趕快跟小蘭一起看看~
向弈:文體兼優,穩紮穩打
獲獎經歷
蘭州大學優秀畢業生
蘭州大學優秀學生社團聯合會幹部
資源環境學院優秀學生會幹部
蘭州大學優秀學生會幹部
蘭州大學優秀共青團員
蘭州大學優秀共青團幹部
向羿,環境工程專業,保研蘭州大學,攻讀碩士學位。
三年綜合綜測排名3/27 ,連續三年獲得校級獎學金……是向羿交出的亮眼的大學成績單。
他的學習方法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學習計劃,並且嚴格執行,在執行的過程中再進行查漏補缺。
“最重要的還是鍛鍊學習的思維方式,不能因為考試而學習,首先應當系統地搭建起一個整體的知識框架,在瞭解學科框架之後,再對其進行填充,最後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好的學習方法幫助他在大學期間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並最終成功保研。
在運動方面,羽毛球是他的最愛。經過學院羽毛球隊四年訓練,向羿多次獲獎。也因為運動,他認識了許多朋友,“我會從他們身上學習優秀的方面,不斷督促自己,同時也因為他們,我的性格變得更加的開朗與樂觀”。
回首大學四年,向羿總結自己的經驗時説:“在學習上一定要認真,以學習為主,千萬不要因為別的事情耽誤自己的學習;生活上,一定要發展一些自己的愛好,塑造性格,拓展視野。”
韋迪:高效專注,身體力行
獲獎經歷
蘭州大學優秀學生幹部
軍訓優秀副排長
新生班長幹訓優秀學員
暑期社會實踐優秀個人
韋迪,環境工程專業,保研蘭州大學,直博。
在舍友眼中,韋迪是一個“很有計劃的人”,不喜歡浪費時間,生活學習都會安排得井井有條。他會給自己定下短期目標和中長期目標,朝着目標進行。
大二時,韋迪選擇去台灣清華大學交換學習。獨自實驗和與導師討論的過程,豐富了他的視野,鍛鍊了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
大三下學期專業課多,加上需要補修大二交流時落下的課程,整個一學期的學習節奏都比較緊張。“臨近考試周,我去自習室通宵學習,把知識點完整過一遍,再開始下一科目的複習,最終都順利通過了考試。雖然付出的精力比較多,但我覺得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報。”韋迪説。
除了滿滿的學習安排之外,“學霸”也喜歡揹包旅行,大學四年,他走過26個省份,75個城市。“收拾行李的時候,會對旅行中的未知充滿憧憬。其實我想,無論學習還是生活,始終知道自己堅持的是什麼尤為重要。”
廖新情:努力的“地球修理工”
獲獎經歷
蘭州大學優秀學生獎學金
蘭州大學優秀學生團幹部
廖新情,環境工程專業,赴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攻讀碩士學位。
高考結束,廖新情高分來到蘭州大學,四年後,他以考入中科院的傲人成績畢業。四年蘭大生活,帶給廖新情的是成長與蜕變。
進入大學,廖新情就確定要讀研深造。大三結束後,他心中的考研目標越發清晰,開始了持之以恆的複習之路。
考研需要付出的精力,恐怕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懂。
他覺得,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並且堅持非常重要。“根據不同學科的出題風格,要有不同的策略,不能一味的撲上去,比如專業課的比重高,就多放心思在專業課上。”
考研的路途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廖新情在備考過程中也常會有沮喪情緒。“在考研的那段日子裏,室友會幫忙打飯,會默默給他讓路,不打擾他的學習和休息,還會充當備考路上沮喪心情的收割機。
“正在努力的地球修理工”是廖新情給自己的一個小總結。他認為自己並不算學霸,只是走着走着慢慢地找到了方向。“作為環境工程專業的學生,我的任務就是想辦法治理地球上存在的一些惱人的問題,我熱愛我的專業,並且一定會堅持下去。
許金:堅定信心,成功不遠
獲獎情況
蘭州大學優秀學生獎學金
蘭州大學優秀共青團員
資源環境學院優秀學生幹部
許金,環境工程專業,保研到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所,直博。
許金是從物理專業調劑到環境工程專業的,起初他對這個專業並不感興趣,不過隨着深入學習,他逐漸喜歡上了這個專業,也堅定了繼續深造的決心。
在大一大二期間,許金的學習成績並不十分突出。或許和很多同學一樣,直到大三,許金找到了自己的努力方向。一年的辛勤學習讓他的成績突飛猛進,從而獲得了保研資格。
在學習方法上,許金有自己的一套理念,他認為合理分配時間是其中要點,同時也要兼顧課堂筆記,在考前衝刺時雙管齊下,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蘭大求學路上,許金覺得良好的宿舍環境讓自己受益匪淺。“行動會傳染。一人學習,全員學習,像是不甘落後,又像老友的陪伴。宿舍温馨和諧,乾淨整潔,既是自律的體現,也能幫助他人營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
“成功就是不斷失敗而不失信心,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沒了信心。”這句話是許金的座右銘,“堅定信心,必將成功!”
“學霸宿舍”是這樣煉成的
四個大男孩的宿舍生活是從大二開始的。除了每個人身上的“學霸”屬性,四個人也都在班級中擔任職務,因此,他們戲稱自己的宿舍為“環工辦公室”。討論班級裏大大小小的事務,已經成為“辦公室”的日常。
好的學習氛圍和習慣讓四個人受益良多。他們養成了考試前互相查缺補漏的習慣,“大家提到某一點,如果不知道的話,我們都會抓緊翻開書再看一眼”。四個人經常自覺複習,互相押題。“考環境規劃前押題,許金讓我多拿了10分。”韋迪説。
向弈最難忘的是室友跟他一起策劃的班級聚會:“最後只剩下我們幾個人了,我們暢想未來,約定5年後、10年後還要聚在一起。”
四個人在一塊兒總是能從對方身上學習到一些優點和發現自身問題。廖新情説:“集體生活讓我們這些獨生子女學會了換位思考,在室友的影響下,彼此學習更加努力了,會不自覺向他們看齊。”
大學四年,“環衞辦公室”的四個大男孩一起學習、一起工作、一起成長,雖然性格不同,但彼此包容,同舟共濟,他們成為了好兄弟,也遇見了更好的自己。
內容來源 | 黨委宣傳部(新聞中心)
文字 | 周紅敏 關一諾 海驍航 鄭聞達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蘭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