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暗投明的道理,古往今來的很多人都懂,有時候選擇向優秀的敵人投降,並不是一件可恥的事情。但是在近代的解放戰爭中,就有幾位國民黨的高級將領,他們在戰敗後寧肯自殺,也不願意向解放軍投降。
自己人坐視不理,導致戰爭慘敗,一怒之下舉槍自盡的戴之奇
戴之奇是貴州興義人,1926投筆從戎年考入了黃埔軍校,畢業後跟隨部隊參加過北伐戰爭,由於表現突出並忠於蔣介石,因此一直是蔣介石愛重的嫡系將領。
抗戰勝利之後,戴之奇對於老蔣發動內戰,一直是持否定的態度,然而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時任整編69師師長的戴之奇,於1946年12月配合國民黨其它部隊,圍剿蘇中根據地。
當時華中野戰軍的領導人,是大名鼎鼎的陳毅和粟裕,宿北戰爭一觸即發。六十九師的戰鬥力不強,但是戴之奇仍然有信心打敗解放軍,因為配合他的部隊,是國民黨五大主力軍部隊之一——胡鏈率領的整編11師。
然而由於兩個人的不同戰略,產生了極大的分歧,他們一度在師部吵的不可開交,延誤了良好的戰機,解放軍趁機圍攻69師。
小肚雞腸的胡鏈記恨戴之奇,命令部隊原地不動,不許前去增援69師,這導致戴之奇的部隊陷入重圍,在“叫天不應,叫地不靈”的絕境下,戴之奇憤怒而絕望的舉槍自盡。
宜川戰役慘敗被圍,拼盡全力仍無法突圍,軍長劉勘投彈身亡
劉勘在北伐戰爭和抗日戰爭中屢立戰功,他敢打敢拼,所有的官職都是自己拿命換來的,這樣一個打起仗來不要命的人,性情自然也是十分剛烈。
劉勘孫所率領的國民黨第二十九軍,是胡宗南集團軍的中流砥柱,1947年胡宗南集團進攻陝甘寧邊區,劉勘作為主力軍隨同前往。
1948年3月,關中要地宜川被解放軍重兵包圍,胡宗南命令劉勘前去緊急救援,劉勘走到半路發現解放軍左右兩翼正在向他們靠攏,似乎是要形成包圍圈。
他立刻請示胡宗南先攻打解放軍再去救援宜川,胡宗南對他的請求置之不理,結果導致劉勘的部隊當天夜裏就被解放軍重重包圍。
劉勘所部拼命突圍也未能成功,還被我軍分割包圍,劉勘在我軍即將接近之時,寧死也不願意被俘虜,用手榴彈炸死了自己。
王牌部隊兩位軍長相繼自殺,寧死不願做俘虜,給軍隊丟臉
傅作義的部隊長期駐守在華北,北平城當年得以和平解放,與傅作義的決策是有很大關係的,不過傅作義選擇了與解放軍和解,他手下的兩位軍長卻相繼自殺。
傅作義的綏遠軍,是他起家的重要軍隊,其中的35軍更是一向被他視為王牌部隊,在解放戰爭時期,這支部隊的軍長,是傅作義在保定軍校的好兄弟魯英麟。
1948年,傅作義發現解放軍部隊沿着太行山東麓行軍,立刻命令魯英麟帶領32師追擊我軍,他們與鄭維山的部隊遭遇,雙方展開激戰。
魯英麟很快向傅作義彙報,32師師長李鼎銘控制住了鄭維山的部隊,然而傅作義只是叮囑他:“鄭維山打仗很厲害,不要輕敵。”
由於李鼎銘和魯英麟的麻痹大意,導致35軍兩個主力師全軍覆沒,魯英麟被打成了光桿司令,儘管他最後逃出了包圍圈,但是他覺得35軍作為傅作義半生的心血,被他毀於一旦,羞憤之下拔槍自殺。
然而35軍似乎是一個打不破的魔咒,不管是誰接管了它都會死於非命。1948年平津戰役爆發,接任35軍軍長的郭景雲奉命救援張家口,但是郭景雲在半路上就被東北野戰軍包圍了,傅作義聽到消息後派兵救援,終究也於事無補。
眼看着35軍又一次重蹈覆轍,郭景雲心中已經產生了自殺的念頭,他想起了自己在就職演説中説過:“軍長不好當,要是有一天我像魯英麟一樣身陷重圍,我一定會自殺。”
沒想到一語成讖,郭景雲最終還是走到了這一天,傅作義大半生的資本,都投入到35軍身上了,如今卻是屢次遭慘敗,幾乎打得不剩什麼了。
就這樣,35軍的最後一個軍長郭景雲也吞槍自盡。35軍在解放軍的雷霆之勢攻擊下,也隨着郭景雲的死,永遠成為了歷史。
從這四位軍長的舉動來看,“棄暗投明”這個成語並不適用於他們,雖然他們為了一個沒有希望的政黨,白白的浪費了生命,但是從軍人的角度來看,他們算是盡忠職守了。有時候作為軍人的榮耀,似乎比生死更重要,是寧可舉槍自盡也絕對不能妥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