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瑰寶不僅有物質方面,精神文化方面,還包括歷朝歷代不斷總結,不斷完善而成的各項制度,雖説封建制度是腐朽落後的,但維繫王朝運行的具體制度可不是一無是處,就比如説延續幾千年的“驛站制度”!
回溯歷史早在春秋戰國時代,我國就已經有常設的傳遞公文和接待公務人員的交通組織,稱為郵或傳。“郵”字,語出《孟子·公孫丑》:“孔子曰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到了秦漢以後,就逐漸形成了遍及全國的驛傳系統。驛站配備車、船、馬匹等交通工具,用於運送和接待人員,設有接待的房屋和設備,兼有現在的郵電局和招待所的功能!簡而言之,驛站就是官方所設,用來招待傳遞信息的“驛傳人員”,為他們提供食物,更換馬匹,以保障公文信息的順利傳遞!驛站制度則是基於驛站所形成的一整套制度,是統治者用來維繫統治的一種制度!驛站運行詳情我國幅員遼闊,面積寬廣,封建統治者坐鎮中央,與地方各處的聯繫就靠驛站來實現,上傳下達,都離不了驛站的正常運行,所以別看驛站不如軍事政治起眼,“驛傳人員”的地位也不高,但實則是維繫封建統治不可或缺的一項制度!
古代的驛站一般相隔二三十里,主要是為來往的“驛傳人員”提供食宿和馬匹,根據所傳信息的緊急程度,馬匹分為三百里,六百里以及最高級別的八百里!影視劇中經常出現的“八百里加急”,其實就是騎着可日行八百里的快馬傳遞信息,與影視劇中不同的是,古代的“八百里加急”出現的頻率可沒有電視中那麼高!一般只有涉及到國家存亡大事的消息,才會採用“八百里加急”,比如説敵國入侵,番王謀逆,前方戰事吃緊等等,當然有普天同慶的好消息也會啓用“八百里加急”!古代各地盜匪橫行,打家劫舍,雁過拔毛,過往行人商賈無不遭殃,但無論是影視劇還是史料中,甚少會出現盜匪打劫“八百里加急”的驛傳人員。這是為什麼呢?
原因無他,風險與收益不對等,風險太高,利益太小,這筆買賣太不划算!前文已經提過,“八百里加急”所傳的都是國家機密大事,為了保障信息傳遞的通暢,“驛傳人員”腰間會插一面黃色的小旗,上書“八百里加急!御賜金牌!阻者死!逆者亡”幾個大字!就這幾個字,足以嚇住百分之九十九的強盜,古代等級森嚴,王權至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放眼四海,都是皇帝的領土,動了皇家的東西,就算天下再大,也無容身之處,哪個強盜會這麼傻,動要命的東西呢?所以,但凡這面小旗出現,各地盜匪紛紛避讓,各地驛站無不提前備好良駒寶馬,食物清水,深怕耽誤國家大事!再者説,這些“驛傳人員”日行八百,輕裝簡行,食宿由驛站提供,身上除去所傳公文,連換洗的衣服都不會帶,更不用説金銀財寶了!而那些公文雖事關國家大事,對普通人卻是無用,除去心存謀逆,意圖造反之人不會感興趣。強盜只為謀財,自然不會去劫掠這“無用”的公文!
所以古代“八百里加急”的“驛傳人員”雖然日行八百,披星戴月,頗為辛苦,卻是無性命之憂,腰間的那面小旗就是最好的護身符,只要信息及時傳遞,還有豐厚的賞賜,説起來也是一份“好工作”呀!值得一提的是,驛站制度不僅能夠維繫封建王朝的正常運行,還能反應出王朝的氣運!杜牧有詩《過華清宮》:“長安回望繡城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本應用來傳遞國家大事的驛站,卻被唐玄宗用來運送荔枝,所為只不過“博美人一笑”,這和周幽王的“烽火戲諸侯”有的一拼啊!驛站如此,國運可見一斑!參考資料:《孟子·公孫丑》 《過華清宮》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古代“八百里加急”土匪為何不半路打劫?土匪:你瞧他腰間綁的啥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34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