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成功,就千萬不能忽視任何事情……他必須對一切都下功夫,那也許還能有所收穫 "—— 屠格涅夫
高考是中國的目前的應試教育,高考的出現可以説是為了人才輸送的需要,而高考也確實起了很大的作用。當學生的素質還處於一個比較低下的水平,人們只能先讓他去接受足夠量的應試教育,這樣在後來的素質教育裏,學生能才能有更多的機會去完成高質量的素質教育。不可否認,我們國家的高考制度一定是有缺陷的,但是世界上哪一個制度沒有缺陷呢?而人們在制定了規則以後才需要不斷的完善。
當一個規則制定以後,制定規則的人一定要考慮到最廣泛的羣體,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最大的公平和最廣泛的公平。而或者我們知道,這個世界上,公平其實是相對的公平,沒有絕對的公平的。因此我們只能先制定規則,把遊戲的玩法告訴所有人,什麼事情你不能做,什麼事情你可以做,而不能做的底線則需要立法者和公序良俗相結合,就產生了法律規則。因此法律制度的制定的底線一定是不高的。
這放到任何一個事物上都是同樣的道理,就像我不能平白無故撕掉別人的高考試卷,否則就是違法犯罪行為。那麼我能做的就是在高考的考試中好好答題,力爭考出一個好成績,為自己的將來謀出路。而不是整天想着用單純的個人行為和法律對抗。
蔣多多,出生於普通家庭,卻是2006年高考新聞的頭條人物。每一年,高考中總有學生要丟身份證,丟准考證,或者在考場上撕別人試卷。而在2006年,一個叫蔣多多的女生因為對高考制度產生了最激烈的衝突,並在考場上把自己的情緒釋放了出來。蔣多多的家庭並不富裕,甚至條件很一般,家裏有十幾畝的農田,看起來很多,但知道情況的人都清楚,農民的實際收入其實少得可憐。
尤其是家裏的勞動力很少,為了賺更多的錢來供孩子們上學,蔣多多的父親整天奔波出去賣保險,風吹日曬也不能停止工作。而天底下所有的父母辛辛苦苦的其實都是為了子女,希望子女能好好的上學,考出一個不錯的成績,不奢求光宗耀祖般地考上清華北大,只要能有一個不錯的大學和專業讀就行。
小時候的蔣多多很讓父母感到開心,經常拿回來一堆獎狀,而父母也説着和其他父母一樣的話,希望蔣多多好好聽話,好好學習,以後上一個好大學,再找一個好工作。這樣的願望又樸實又貼切。因為家裏的條件一般,所以兒女們能儘早自立也是好的,所以蔣多多在學業上也是比較認真和用功的。
若説人生中什麼時候最重要,那青春期能排在前面。青春期對於多數人來説,不單單會形成正確的三觀,還有脾性的養成。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多數都是叛逆的。而這個時候又多半處於高中,所以顯得至關重要。
蔣多多剛上高中,還是比較自律,成績在班上前二十名。但是此時因為環境轉變,她接觸到了小説。剛開始她只是看小説,直到高二下學期,這種情況發生了轉變。閒來無事的她,也嘗試着寫了一篇小説。小説交給姐姐看了之後,姐姐覺得還不錯,就讓她嘗試着發在報社。
那個時代,社會上似乎充斥着讀書無用的頹靡風氣,有韓寒"珠玉在前",人們或多或少地受到了這種影響。一家報社真的發表了蔣多多發表內容的一段,這讓蔣多多受到了特別大的鼓勵,也許自己真的是一個寫作天才呢?
於是她開始了自己的寫作,越寫,蔣多多越感到徜徉在文字中的自由與浪漫,學習也漸漸的被她放到了一邊,心思竟然全部被放到了寫作上。靈感來的時候,她可以一直寫,每天寫的字數也特別多。而她將有些作品分給同學或者老師欣賞,同學們有的也説好,而老師的反應就顯得不太好,説她是在做無用功。
而父母也希望蔣多多能把心思放到正事上,先停止寫作。但蔣多多越發產生了叛逆的心理,在她的心裏,似乎高考成了她最大的敵人,家人的勸告,老師的冷漠等等像一把把劍一樣讓她感覺到委屈和壓抑,她把這種憤怒化為另外一種力量。2006年的夏天,蔣多多和其他學子一樣按時走進了考場,但是她並沒有好好的答題,她用雙色筆來寫字,而且將自己的筆名寫在了密封線以外,並把自己對高考制度的所有控訴寫在試卷上。
這一"壯舉",其實早在高考前兩個月,蔣多多就已經計劃好了。最開始蔣多多隻是向老師述説自己的不滿,覺得高考制度對於自己這類人是不公平的。但是得到的回應,讓蔣多多並不滿意。所以她才會用這種方式,向大眾宣揚內心的不滿。
在考試前的一個月,蔣多多就開始在各種報紙上找述説高考制度問題的相關文章。將這類文章摘抄之後,在高考那天,蔣多多洋洋灑灑在試卷上寫了8000多字。蔣多多寫完之後,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輕鬆。然而當考完最後一科後,壓力緊隨其後。
當年的試卷並不難,所以不少同學考完後都會説上兩句。早早等在考場外的蔣多多父親,看見蔣多多出來,想着詢問結果。蔣多多此時才感受到壓力,對於她來説,這次考試並不重要,即便之後會引來風波,也無所畏懼。但面對父母殷切的目光,蔣多多內心的壓力陡增。當看見父親逐漸遠去的背影,蔣多多的壓力很大。
作為小村莊出來的學子,蔣多多深知父母對自己的期盼。他希望自己能考上好大學,自己姐姐就是大學生,所以對自己抱有的希望很大。然而蔣多多最終回報他們的方式卻是這樣,所以蔣多多不敢回家。按照既定的計劃,蔣多多去找姐姐。但蔣多多姐姐認為蔣多多行為幼稚,不夠成熟,希望她能夠回去繼續讀書。
這一等,就等到高考成績出來。她也得到了想要的結果,最終她只考了一百多分。成績出來以後,父母希望蔣能再參加高考,但蔣去了外地尋找在外上學的姐姐,姐姐當然不同意她在外面到處亂逛,但蔣多多的叛逆之心沒有消停,她又去了別處。而她的文學夢也並沒有實現,要想出版一本書太難了,至少對於那時的蔣多多來説太難了。
而後來,蔣多多因為當初沒有繼續參加高考,也沒有一個比較好的成就。蔣多多本來可以有一個好的大學上,高中的時候她的實力也不差,但她對於高考這個宏大的課題研究的還不夠透徹,家人和老師也沒有及時而細膩的瞭解蔣多多高考前的想法,最終釀造了一個本不應該發生的悲劇。
結語
一個有實力的人在面對任何問題時,都會勇敢的面對,而不是想辦法逃避,或許蔣多多的家庭並沒有給她應該的關注,而蔣多多對於應試教育的看法還真的不夠成熟,所以這場悲劇就這樣發生了。相對於多數人來説,高考是絕對公正的。更何況上學並不單單是為了工作,更是一個完整的認知體系養成過程。只有見識過遼闊的外面世界,才知道自己的渺小。
參考文獻
《高考0分聲》
《一虎一席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