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教育亂象:營銷設“坑” 消費者常吃啞巴虧

“價格¥799,促銷價¥20”

“優惠後¥199,原價¥2160”

……

網課限時秒殺打一折,但所謂的原價799元在促銷活動前未實際成交過。

4月25日,北京市市場監管局發佈消息稱,因價格違法、虛假宣傳等行為,跟誰學、學而思、新東方在線、高思四家校外教育培訓機構,被頂格罰款50萬元。

購買過多家在線教育體驗課的趙女士告訴記者,家長羣裏常常會有配合積極的家長,他們往往是工作人員假扮的“託”。“讓家長誤以為得了實惠,一步步被誘導掉進衝動消費的陷阱,還會遭遇推銷的狂轟亂炸。”趙女士感言。

在多家網課電商平台的評價區,不少家長反映,以幾元至幾十元的“新客價”購買網課後,推廣人員常常換着號碼不分時段打來推銷電話,甚至在半夜也會收到推銷短信、微信的輪番“轟炸”,令人不堪其擾。

2020年,在線教育迎來了井噴式爆發。據媒體統計,依據各大在線教育平台的財報,僅三家知名在線教育機構從2020年2月到11月的營銷費用,就超過100億元。但與此同時,2020年1月到11月,在線教育行業共披露89起融資事件,融資總額近388億元,這一金額與2019年相比增加了256.8%。

除了“低價促銷”,“打卡0元學”也是在線教育機構常見的營銷手段之一。

“0元買課,打卡滿xx天,學費全額返!”近年來,伴隨着在線教育平台的火爆,“打卡0元學”“打卡返現”等營銷模式遍地開花。按照該模式,用户先付費購買課程,在一定期限內打卡學習後就可全額返現。

然而,“打卡0元學”已成為在線教育行業的投訴熱點。不少消費者反映,按要求完成打卡後申請返現,卻無法得到退款。

記者梳理發現,“打卡返現”的套路主要有三種:擅自修改打卡規則、暗設返現審核標準、返現結果偷樑換柱。

例如,去年以來多位家長投訴一款繪本APP稱,該平台為了阻止返現,頻繁升級APP,並設置標準極高的打分環節、限制打卡時間,以此反覆修改打卡規則,還因強制收集兒童隱私信息被網信辦通報;還有家長投訴一款少兒英語APP,打卡完畢後被要求提供購買記錄,卻因購課平台下架無從查找;有消費者打卡完成後發現不再是現金返現,而是以網絡課程代金券或領取某一門網絡課程,導致消費者損失了本應得到的返現利益。

為何在線教育機構營銷頻發“空頭支票”?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指出,很多在線教育機構把錢花在營銷中,而不重視課程質量,導致營銷成本、獲客成本高企,企業的整體營利能力差。

在媒體報道,上述屢被家長投訴的繪本APP背後的杭州某科技公司負責人就曾表示,融資的95%都給了推廣渠道,導致現金流斷裂,沒法實現“打卡返現”。而刁難用户、使其無法成功打卡的做法是課程推廣教育平台為了降低返現率使出的“招數”。

熊丙奇認為,政府部門需要加強對相關機構的過程性監管,規定收費時間跨度,對於預付費經營模式,不僅需要審查機構有無資質,還必須關注機構的經營過程。

業內人士表示,不少“低價課程”“驚喜禮包”只是教培機構吸引用户的手段,家長學生在選擇時不應被免費誘惑、被焦慮裹挾;同時,在線教育的健康發展需要政府部門加強監管,為行業築牢底線。

法律人士提醒,“0元課程”多采取線上銷售的模式,使用電子合同,這種方式便捷高效,但同時也存在着作為消費者的學員沒有機會和條件提出變更合同條款的不利情況,所以消費者在選購課程的時候應仔細斟酌合同中有關退款條件、打卡方式、合同變更等關鍵性條款,注意收集與留存合同文本、聊天記錄等證據。當學員完成0元學課程後卻無法得到返現且與商家協商無果的情況下,可以及時選擇各種維權途徑合法維權,保障自身的合理利益。

來源:工人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99 字。

轉載請註明: 在線教育亂象:營銷設“坑” 消費者常吃啞巴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