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考試相比高考來説難度要更甚,古時候有很多人考了一輩子,甚至都沒能中秀才。在科舉考試中考中狀元、榜眼、探花,就可以獲得“進士及第”的稱號。這三人也就是考試中的第一、二、三名。但是對古人來説,他們更想考中第三名探花,而不是第一名狀元,這是為什麼呢?首先很多人認為,在科舉考試中獲得前三名,那麼就可以直接在朝廷當大官了。但是這種想法是完全不正確的。在古代當官除了要有功名之外,資歷則更加重要。一般來説,前三名都會被派到翰林院從事文職,一般狀元會獲得從六品的官職,而榜眼和探花最多也只能是七品。
翰林院雖説沒有什麼實權在手,但是可以近身伺候皇帝,幫着皇帝起草聖旨,以此來熟悉朝中事務。而皇帝也可以藉此機會詳細地觀察他們,看是否能對他們委以重任。古人考科舉難度頗大,需要參加層層篩選。而很多人考中進士的時候,都已經是白髮蒼蒼了,少年郎少之又少。歷朝歷代都有一個潛規則,那就是探花郎除了要文采風流之外,長相也必須要非常的出眾。探花郎就相當於是前三甲的顏值擔當。其實“探花”最開始並不是專指科舉第三名的一個稱呼,它只是慶典上的一種儀式。在唐朝時,科舉考試結束之後,朝廷會專門為這些考中的士子們舉行一場盛大的慶典活動。
除了飲酒作樂之外,慶典上還會有很多遊戲活動。其中一項就是選出此次科考中最年輕英俊的兩名士子,任命這兩人為探花使。他們的職責就是在舉辦慶典的花園中採摘最嬌豔的鮮花,用鮮花布置慶典,同時將鮮花贈送給這次科舉的狀元郎。而到了明朝,科舉過後的慶典活動被取消了,也就沒有所謂探花使這種稱呼了。也正是從明朝開始,探花被專指為科舉考試中的第三名。而因為探花郎是從探花使演變而來,所以相對於狀元和榜眼來説,探花對容貌上的要求更高。在宋朝時期,榜下捉婿非常風靡。當時科考完畢之後,朝廷會在科場放榜。
而很多想要覓得金龜婿的人家,就守在金榜下面。一旦有考生前來看榜,他若是高中,守在金榜下的女方家人們就會一擁而上,爭着搶着要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他。有人甚至還會強搶,直接把人押走,先洞房了再説。而探花郎自然是其中最英俊的一個,也是最多人爭搶的女婿目標。古時候士子們高中,朝廷會賞賜瓊林宴,還會給他們騎高頭大馬遊街的殊榮。其中狀元、榜眼、探花這三人自然是要打頭陣,而老百姓們自然看不出他們各自的文采,看的只是樣貌,探花自然是最突出的一個。
而且人是視覺動物,古往今來都一樣。探花的仕途一般都會很平順,畢竟佔着外貌優勢。據説和珅長相就非常的俊俏,也是因為這個原因被欽點為探花,深受乾隆皇帝的倚重。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古時候相比考上狀元來説,當上探花更有面子,古人更想考中探花。
狀元是第一名,探花是第三名,但古人們為何更想考中探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89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