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麗絲和她的貓。(照片由受訪人提供)
作者:鄭瑩瑩,諾拉
(ECNS)上海 - 26歲的法國女孩Claresse Le Guernic在她居住的上海市黃浦區瑞金路2號擔任志願者。她精通法語、英語和中文,成為巷子裏的志願翻譯,幫助外國居民克服日常溝通問題。
雖然現在很多社交App都有翻譯功能,但並不完全令人滿意。例如,一位外國居民向聊天組發送了中文翻譯文本(誰拿走了我的包裹?),這讓一些鄰居有點生氣。但他的意思是,他留在門口的包裹似乎不見了。克拉麗絲趕緊讓他直接用英文打字,她會替他翻譯,以免翻譯Apps造成的誤解。
克拉麗絲的任務是照顧社區中的外國居民。由於演講者的公告都是用中文寫的,外國居民無法理解,Clarisse開始挨家挨户地做志願者,解釋如何進行PCR檢測以及他們應該注意什麼。
後來,她將這些外國居民添加到社區聊天組,因此每當發出通知時,她都會立即翻譯,使外國居民瞭解情況。
克拉麗絲在初中三年級開始學習中文,所以她能説一口流利的中文。當克拉麗絲12歲時,除了法語和英語之外,她的學校還開設了另一門選擇性語言課程:西班牙語,德語或中文。在中文試聽課上,克拉麗絲立刻愛上了這門語言,部分原因是這位有趣的老師。當時,老師説:“很少有人選擇中文課程,所以這將是我們在學校的秘密語言。
克拉麗絲一開始學習中文,她就停不下來。在高中時,她仍然選擇中文作為她的第二外語。為了獲得學士學位,她選擇在法國的一所大學主修中文。三年級時,她轉學到上海復旦大學擔任交換生。她第一次來上海,就定下了一個小目標:“除了和家人聊天,任何時候都只説中文。
“實際上,我當時已經説中文了,但有口音,所以我決定模仿當地人,我變得更好了,”她説。她回憶説,一羣來自泰國、馬來西亞和意大利的外國人會聚在一起練習中文:“我覺得我們都發明瞭自己的中文,有很多錯誤,但我們不在乎,因為我們能理解對方的中文。
克拉麗絲説,一些父母讓他們的孩子學習中文,因為他們覺得中國正在變得更好,中文知識會給他們的孩子帶來更好的工作機會。但從十幾歲起,她就想在中國生活,“起初是出於好奇,但後來我發現,説中文時更自信,我不怕和陌生人説話,可以只做我自己。我以為我可能屬於這裏“。
克拉麗絲來自法國西部一個只有5萬人口的沿海城市,所以她自然不喜歡大城市。當她第一次來到上海這個擁有2500萬人口的城市時,她決定留下來幾年,然後搬到農村。
但隨着時間的流逝,她發現自己喜歡上海的歷史和建築以及上海人的熱情。有時候走進一條小巷感覺就像你把大城市拋在了後面。我認為上海是一個由許多小村莊組成的社區。
克拉麗絲大學畢業後想留在中國,但覺得很難。我學過中文,但這裏的每個人都會説中文,我需要其他工具。
因此,她繼續她的研究生學習,在法國和中國學習旅遊管理。2019年畢業後,她留在了上海。起初,她為一家法國旅遊公司工作,但由於大流行,該公司關閉了。當時她以為,在這個艱難的時刻,在旅遊公司找另一份工作並不容易,而且她不想回到法國,所以她決定創辦自己的公司。
克拉麗絲在她最喜歡的社區裏有寵物。(照片由受訪人提供)
克拉麗絲和她的朋友一起創辦了一家小型公司。他們涉及她非常喜歡的歷史,建築和旅遊。
無論是走在城市中,還是探索狹窄的小巷,無論她做什麼,都與上海的歷史遺蹟和歷史人物有關。
創業精神如何?她説,沒有財務壓力,她相信疫情過後,市場會更大,客户會更多。
Clarisse有一箇中文名字,樂蓋曦。這個名字是在她19歲生日那天作為生日禮物送給她的,是山東省的一位同學在復旦大學交換生時送給她的。這個名字聽起來和我的法語名字很像,而且符合我的個性,我非常樂觀。
克拉麗絲和她的朋友們住在上海石庫門的房子裏,她説她現在有了理想的生活:感覺自由,自僱,能夠設定自己的工作時間。克拉麗絲喜歡旅行,領養寵物(她有1只狗和3只貓),在中國開車(她有中國駕照),結交很多朋友(所以她的父母並不擔心她是孤獨的)。
“我的生活就在這裏。每個人都有權發表自己的意見,但我在這裏很舒服。她説。
法國女孩克拉麗絲在上海做志願者。(照片由受訪人提供)
克拉麗絲和她的共同志願者。(由受訪人提供)
法國女孩克拉麗絲在上海做志願者。(由受訪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