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岱嶽區範鎮梭村小學,自2018年開始,師生們每天都能吃上熱氣騰騰的“免費午餐”,讓學生們告別了徒步回家吃飯或家長送飯的歷史。近3年時間,僅學生受益人數已近500人。
3年時間,近500名學生吃上熱騰騰的免費午餐
3月17日11時50分,清脆的下課鈴聲響起,岱嶽區範鎮梭村小學內,學生們在老師的帶領下有序排隊進入食堂,在清洗手部後,大家開始“自給自足”的打飯就餐。熟練的動作、燦爛的笑容、香氣撲鼻的飯菜讓春日的校園格外温馨。
岱嶽區範鎮梭村小學位於泰安市與濟南市萊蕪區交界處,是一所輻射10個行政村的聯合小學。目前共134名學生在此就讀,其中40餘人都是留守兒童。“能在學校吃上一頓熱乎的午餐”一度成為村裏孩子與家長的奢望。
“我們這邊基本上不是外出打工就是務農、種菜,像我一年四季有三季都‘泡’在地裏,自己吃飯都是問題,別説孩子了。”梭村小學五年級學生戚加碩的父親戚煥良説。學校所在的梭村管區是泰安東部數一數二的蔬菜產區,除了蔬菜需要人工管護外,蔬菜大棚每日也要根據天氣、温度調整多次以保證蔬菜品質。“特別是蔬菜‘出棚’時更是忙到一天連喝口水都難。” 戚煥良説,雖然他家距離學校僅1500米的距離,但孩子放學回家後能吃上一口熱乎飯的時候卻不多,不是早上的剩菜剩飯就是隨便買口吃的對付。
梭村小學校長孟慶功告訴記者,像戚加碩這樣情況的學生在梭村小學並不少見,有些留守兒童的情況甚至還不如此。今年46歲的孟慶功是兩個孩子的父親,面對孩子們吃不好的問題他打心底着急。2011年到梭村小學任職的第一年,他便開始着手解決學生午餐問題。“剛開始我們是學校解決一部分,學生自己出一部分費用,但這樣還是有一些學生無法負擔,直到2018年,在中國社會福利基金‘免費午餐’基金落地梭村小學才真正解決了這個問題。”孟慶功説。自2018年至今,學校前後有近500名學生吃上了“免費午餐”。
學生吃得開心,家長放心又省心
“我最喜歡土豆絲”“我喜歡紅燒排骨”“我喜歡木耳炒雞蛋”……午餐間隙,聊起自己最喜歡的午餐,學生們爭先恐後地分享着。在讀四年級的徐鑫蕊家住範鎮倪家莊村,距離學校4公里。2017年讀一年級的時候,由於家長工作較忙,很多時候中午回家,她都是一個饅頭或者燒餅對付了事,自從2018年學校“免費午餐”開始後,她每天終於可以吃上熱騰騰的飯菜。“我最喜歡食堂的土豆絲。” 徐鑫蕊笑着説。
“免費午餐真不錯,孩子們可以吃上熱氣騰騰的飯菜,村子裏在外務工的家長們也可以安心掙錢,爺爺奶奶再也不用天天接送孩子還要忙活午飯了,學生也再不用擔心吃冷飯了。”學生家長呂建明説,小孩在家吃飯比較挑食,現在學校辦了食堂以後,小孩吃飯自己能吃也不挑食了,不僅個子長得快了,體質也越來越好。“學校每週五都會將下一週的菜譜發在班級羣裏,每天還會將當天採購清單、食譜在校門口公示,而且現在每天下午放學後還有課後輔導,家長和孩子們都非常開心。” 呂建明説。
教師高曉明2018年考到梭村小學任教。在學校任教的四年時間裏,她親眼目睹了孩子們的變化,喜在臉上、樂在心裏。“孩子們每天中午都有免費可口的午餐,在學好的同時,讓孩子們也能夠吃好,作為教師她打心底裏高興。”高曉明説。
全程“透明化”監督更安全,“免費午餐”讓孩子懂得感恩
豬肉6斤、西紅柿10斤、木耳0.3斤……記者在梭村小學門口看到負責採購“免費午餐”食材的王玉峯老師,正將當日的採購信息、用餐信息寫上兩塊黑板上進行公示。
在梭村小學食堂公告欄內,記者瞭解到,中國社會福利基金“免費午餐”基金由鄧飛聯合500名記者、國內數十家主流媒體、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發起。“免費午餐”基金為項目學校提供廚房設備、原料採購、廚師補助等資金,保障孩子們享有安全營養的熱飯熱菜。開餐學校則需要每天通過微博,將收支、餘額公示,展示孩子用餐情況等。
“從蔬菜採購到孩子們就餐全程都有非常嚴格的監督流程,為保證食品安全,學校食堂廚房內僅是對着操作枱、灶台,就有兩個監控攝影頭,只要有人移動就會抓取拍攝並上傳雲端,北京那邊也會有人實時關注。”孟慶功説。免費午餐不僅為孩子注入“成長能量”,更重要的是向孩子們傳遞公益的力量、培育公益的情懷,愛的種子已在孩子們的心間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孩子們在愛的滋養下紛紛立志要以優異的成績回報愛心人士,感恩社會。
【泰安日報社·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劉小敏 編輯 張帥 審核 王天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