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1400字;閲讀時長5分鐘
來源:教育思想網
▲顧明遠
曾看到一張照片,標題是“差生伺候優生吃飯”。畫面説明是,某校夏令營為了讓學生“體驗人生百態,把握自我命運”,根據學生的表現打分,把學生分成“上士”“中士”“下士”三等。“上士”吃三菜一湯,還有一杯代表身份的“紅酒”;“中士”吃兩菜一湯;“下士”站在桌子旁邊伺候“上士”吃飯,只有等“上士”吃完了,把碗筷收拾了才能去吃比較差的飯。誰看到這張照片都會感到十分吃驚,這位校長竟然想出這種餿主意!
▲某省的一次夏令營中,“下士”伺候“上士”吃飯的照片。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學校的職責是敬業愛生,促進每個學生健康成長。但是現實生活中卻時時出現上述那種教育,筆者把它稱為“反教育行為”。今天我們大聲疾呼,“育人為本”不應再停留在號召上、口號上,而應該針對育人中存在的問題,加以批判和糾正,與反教育行為作鬥爭。目前,教育中反教育行為表現在許多方面。
反教育行為之一,是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特別歧視所謂“差生”“後進生”。上述那張照片不就是對學生人格的極大污辱?前幾年山西某報登過一篇文章,標題為“誰毀了我一生?”,講述一名非重點學校學生考上重點高中後,受到重點學校一位英語教師歧視。該教師常用語言傷害這位學生,使其功課一落千丈,對學習失去了信心。
當前有些學校設重點班或實驗班,有的教師對非實驗班的學生歧視,説非實驗班的學生都是“爛學生”,使學生心靈受到極大的傷害。有些班主任甚至當着家長的面數落學生的缺點。這都是有損學生人格的反教育行為。
反教育行為之二,是用暴力對待“後進生”。電視曾曝光這樣一件事,杭州有一所西點男子學校,用黃連、辣椒、鞭子等懲治頑皮的兒童,畫面上還展示了一名兒童背上的條條鞭痕。另據報道,武漢某訓練學校居然把學生整死!這種反教育行為嚴重違反了《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是一種違法行為。此外,家長體罰子女的事也屢見不鮮。這都是違背法律和教育規律的行為,我們是不是應該與之鬥爭?
反教育行為之三,是用非人性的標語口號來督促學生拼命學習。有一所學校高三班的黑板上方貼着這樣的標語:“生時何必多睡,死後自然長眠。”何等驚人!類似的標語口號常見於高三畢業班上。這不僅不利於鼓勵學生努力學習,而且會增加學生的壓力;把學生捆綁在分數的戰車上,更不利於學生理解人生的真正價值。
反教育行為之四,是在學習中提倡競爭。有一種錯誤的觀點認為,市場經濟講競爭,社會上競爭激烈,因此應該把競爭機制引入學校。這是違背教育規律的,歷代教育家都不主張學生在競爭中學習。學校應該營造互相切磋、互相借鑑、互相幫助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共同進步。但現在學校卻強調競爭,學生間互相保密、互相歧視。有一個學生考了一百分,回家大哭一場。母親問她:“考了一百分為什麼大哭?”女兒説:“因為還有一個同學也考了一百分。”這種競爭滋生了嫉賢妒能的心態,是不是也是一種反教育行為?
反教育行為之五,是拔苗助長,對學生實施過度的教育,過早地給兒童加重學習任務,用沉重的學習負擔剝奪其幸福的童年。這不僅使兒童身體受到損害,而且也使其社會情感受到扭曲。江蘇瓜農施用膨大劑,使未成熟西瓜在地裏裂開。我們的教育是不是也在向學生施用膨大劑?這值得大家反思。
反教育行為,學校中存在,也反映在社會、家庭中。陶行知先生説過,好教育培養出好人,壞教育培養出壞人。反教育就是一種壞教育,學校、家庭、社會都要與之鬥爭,特別是學校,作為專門育人的陣地,更要堅決與之鬥爭。
來源丨《中國教育學刊》2011年第9期,原標題為《要與反教育行為作鬥爭》
作者丨顧明遠,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
【來源:《當代教育家》雜誌】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