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相讀研卻少有人做科研?

科創

風暴眼

開學了!

國內高校迎來了新一屆學生。

人們發現,

多數國內知名大學

研究生新生人數已超過本科新生,

而研究生羣體中多數是碩士生。

爭相讀研卻少有人做科研?

碩士的數量、質量,往往是一個國家未來科技創新的核心競爭力。為何?因為按照傳統的教育規律,一個學生從本科畢業考取碩士生,意味着邁向研究型人才的第一步,然後成為博士、博士後,成為真正的研究人員。碩士生往往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科技人才儲備。

然而近年來,我國碩士生羣體迅速壯大的同時,他們中絕大部分並沒有轉向科研。不少學生“考研”是迫於就業壓力。一張碩士文憑就等同於較高的收入和職位——如此意識支配下,便很少有碩士生會選擇繼續深造從事科研。許多研究所、高校的導師們忽然發現,招收碩士時的人不少,可他們在兩三年後考博的,卻沒剩下幾個。

爭相讀研卻少有人做科研?

大學裏研究生的人數越來越多,可真正的科研人才沒有增加甚至是少了。

高校碩士生,如今有學術型和專業型之分,也就是有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分別,但無論是哪種,都應有一種研究意識、科研意識。這應是高校培養碩士生的一個根本,而不是僅僅為了讓他們去“找飯碗”。一個創新型社會需要的是創新應用型的人才。我們需要我們的碩士生羣體成為創新人才。

在一些世界知名大學,讀碩士往往是“很苦”的,那裏,圖書館的燈永遠亮着,直至凌晨;那裏,碩士生就要開始做科研人員的。讀研是學習,更是以科研為工作。碩士生的三年要與科研有密切的接觸,瞭解科研這份職業。即使將來不做科研,也是明明白白地離開,做到無怨無悔。

爭相讀研卻少有人做科研?

由此,我們呼喚更多的碩士生,能成為科研人員,不為一時之利所動,願意攀登科技的高峯。當然,社會也要幫助他們實現夢想,不能讓這些“準科研人員”有“永遠買不起房”的擔憂。

爭相讀研卻少有人做科研?

有教授提出培養碩士生七種能力,也可以説是人生的“七種武器”:

第一,有不斷開拓進取的精神;

第二,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和對社會的責任感;

第三,在競爭環境下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和創造能力;

第四,有寬厚紮實的知識基礎和知識框架,善於理論聯繫實際,解決實際問題;

第五,有終身學習的能力,以適應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趨勢;

第六,有豐富多彩的個性特點;

第七,有良好的溝通、交流和協調能力。

# 這樣的碩士生人才越多,我們的科技創新就越有堅實的基礎。#

END

鸚鵡螺工作室

作者 | 張炯強

圖片 | 東方IC

編輯 | Amy

爭相讀研卻少有人做科研?

新民科學咖啡館新民晚報社與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聯合主辦的公益科普項目”新民科學咖啡館“,為您打造新鮮、有趣的科技資訊台。歡迎品嚐和訂製,屬於你的那杯香氣四溢、回味無窮的”科學咖啡“。233篇原創內容

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41 字。

轉載請註明: 爭相讀研卻少有人做科研?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