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教育機構傳來人員優化的消息,在近兩個月的時間裏,頭部知名教育機構都傳出優化人員的消息,其中粉筆裁員還一度登上微博熱搜,熱度超過1200萬。但是據記者公開了解到的消息,這些公司回應稱公司並沒有裁員,而是很正常的人事調整,並不涉及任何大規模戰略行為。
行業洗牌期或將來臨?
雖然公司方面並不認為自己是裁員,而是很正常的人事流動,屬於優化人員的行為,但離職人員均是集中在主講、教學輔導和運營崗位,這樣的行為很難被界定為巧合。
事實上,從2020年開始,受疫情的影響,在線教育迎來了蓬勃發展的機會,除了高薪聘請知名教師外,針對班主任老師、輔導老師、教學輔助等崗位也大規模招聘,不少的教育培訓機構都吸納了大量的人才,導致人員臃腫的現場。
而近期人員優化或是對此前大規模招聘的後續演變,隨着今年政策的不斷加碼,K12學科培訓成為重點整治目標,教培機構的客源受到很大影響。預付費要求也讓教培機構現金流受阻,資金壓力逐漸顯現。這些似乎才是“人員優化”的導火索。
洗牌洗的是什麼?
隨着監管的進一步深化,教培機構面臨的是規範化的調整。對於資金監管、教學質量、課後服務、爭議處理等方面都要有更加嚴格的要求,這對於家長們而言絕對是一個好消息。但唯一的難點在於目前各項的規則都沒有確定,如何平衡各方的關係,在保障家長們的利益前提下,還要確保教培機構的利潤,還是一個問題。
個人認為,對於教培機構而言,應當靜待行業洗牌的來臨,在此之前重視課程質量,打磨課程服務。長遠來看,已經規範化、發展起來的企業並不會因為行業洗牌受到傷筋動骨的影響,但那些依靠不正當競爭和虛假廣告獲得品牌力量的,必然是會在洗牌過程中被淘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