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若不做奸臣,他定會青史留名,卻被奸臣的負面影響遮蔽了一身才華

由 宮繼梅 發佈於 經典

熙寧三年(1070),二十四歲的蔡京中進士,名列第九。其文學修養極高,才思敏捷。《宣和書譜》卷十二載蔡京“喜為文詞,作詩敏妙,得杜甫句律制誥表章,用事詳明,器體髙妙。於應制之際,揮翰勤敏,文不加點,若夙構者,未嘗起稿。”作詩文可立就,並非人人均行。
因蔡京奸臣身份,當世及後世人均惡其人,故作品留存至今的不多,其子蔡絛《西清詩話》和宋代一些筆記如莊綽《雞肋編》、王明清《揮麈錄餘話》和《揮麈錄後錄》、葉夢得《石林詩話》等尚存蔡京小部分詩詞與散文作品。可約略見其風格與水平。

其《和人對月詞》:“冰輪透幕,夜光寒,雲水浸欄杆。十分正好,寶庭未滿,半砌初殘。家在武陵青嶂下,今共白雲閒。會須他日,於欈桂影,坐對青山。”
蔡京在文學理論上也有自己見解,對詩歌不同體裁作區分。其子蔡絛 《西清詩話》載:魯公嘗謂之曰:“汝知歌、行、吟、謡之別乎?近人昧此,作歌而為行,制謡而為曲者多矣。且雖有名章秀句,若不得體,人眉目娟好而顚倒位置,可乎?餘退讀少陵諸作,黙有所契,惟心語口,未嘗為人道也。予按《宋書.樂志》曰:‘詩之流乃有八名,曰行,曰引,曰歌,曰謡,曰吟,曰詠曰怨,曰嘆。’皆詩人六義之餘也。然則歌行、吟謡其別,豈自子美耶。”

蔡京還寫得一手好字。宋代四大書法家為“蘇、黃、米、蔡”,前三者即蘇軾、黃庭堅、米芾,而“蔡”所指何人,歷來有爭議。
明人孫曠、王紱和張醜及清人周星蓮認為“蔡”本指蔡京,而後惡京奸名,遂改成了蔡襄。董其昌、鄭板橋、朱和羹等的看法與此一致。
今人吳鵬同意這種説法,而張其鳳、楊加深、王興國則認為“蔡”本來就指的是蔡襄。既然有這種爭議,不管此“蔡”指的是蔡襄還是蔡京,有一點可以證明,即:蔡京的書法造詣很高,在書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宣和書譜》卷十二,載蔡京“尤嗜書,有臨池之風,初類沈傳,師久之,深得羲之筆意,自名一家。其字嚴而不拘,逸而不外規矩。正書如冠劍大臣議於朝堂之上,行書如貴胄公子意氣赫奕光彩射人。大字冠絶古今,鮮有儔匹。”本朝題榜不可勝計,作“龜山”二字,盤結壯重,筆力遒勁,巍巍若巨鰲之載崑崙,翩翩如大鵬之翻溟海。其大字自唐以來,為當時第一。
蔡京與著名書法家米芾為友,曾問米芾:“今能書者有幾?”米芾給予蔡京與其弟蔡卞的書法以高度評價,説:“自晚唐柳,近時公家兄弟也。”把自己排在蔡京之後。

蔡京書法作品留於今的以下幾種:一、石刻:元祐四年(1089)所作送行詩,刻於《蔡京送行詩碑》,原碑已斷成數塊,現存於河北保定古蓮池北碑廊壁上為翻刻。元祐七年(1092)蔡京書並篆刻《懿簡公神道碑》,此碑摩巖刻於四川大足北山佛灣北段石壁上。
崇寧元年(1102)江蘇盱眙蔡京留下的第一山石刻。河北平鄉縣和河南新鄉市紅旗區政府院內也存有《大觀聖作之碑》。保存河北大名縣的《大名五禮記碑》,其圭額為政和七年(1117),蔡京所題,為篆書。蔡京書丹的懷、昌兩王墓碑,在河南鞏縣宋陵。少林寺“面壁之塔”題字。
二、畫作題字:大觀四年(1110)為徽宗《雪江歸棹圖》的題跋。政和二年(1112)在徽宗《聽琴圖》上的題詩,此圖藏於故宮博物館。政和三年(1113)在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卷》的題跋。政和四年(1114)題《御鷹圖》圖名。為《十八學士圖》題跋。為徽宗《文會圖》題詩。存於日本蔡京與胡舜臣合璧的《送郝玄明使秦書畫卷》上所題詩。

三、書帖及其他:政和五年(1115)為唐玄宗《鶺鴒頌》題跋。《牆字帖》、《草堂詩題記》、《與宮使書帖》、《致節夫親契尺牘》。
張醜在《管見》中謂“京筆法姿媚”,朱和羹在《臨池心解》説“京書於姿媚”,清人王澍和今人啓功認為蔡京此特點得於晉唐書法。米芾評蔡京書法“議者謂飄逸過之。”
總體而言,方家共同觀點是蔡京書法藻麗、姿媚。於今所存傳世作品可見此風致。若拋卻其奸臣身份,客觀評價,姿媚自是一種風格,無關人格上的諂媚奉迎。

此外,蔡京不善於繪事。在徽宗繼位之初,蔡京被貶出京,居於杭州,童貫經常到杭州採辦,蔡京與之結交。“凡所畫屏幛、扇帶之屬,貫日以達禁中”。在繪畫方面有極高修養的徽宗見之而“屬意京”,可見蔡京的繪畫水準很不錯。可惜現在沒有發現其存世作品。
作為文人的蔡京,有高超的書法水準,善詩文,繪一手好畫。千載而下,其奸臣的負面影響遮蔽了其另一面。蔡京奸則奸矣,其文人才華倒是客觀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