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羣島,東亞博弈的中間位置,然而卻沒有成為中國的領土
觀古今看世界
琉球羣島,位於東海之上,地處於中國和日本之間,古稱“萬國津樑”。目前,琉球羣島也是美國打造的“第一島鏈”重要位置。美國通過琉球羣島的沖繩基地,對東亞地區形成了很大的威懾能力。而日本也因為佔據了琉球羣島,便擁有更多的領海和專屬經濟區,甚至和中國爭奪東海和釣魚島。如果琉球羣島掌握在中國手中,那麼第一島鏈就形成了很大一個缺口,日本也無法將勢力深入東海。而中國的艦隊則可以順理成章地駛出東海,進入廣闊的太平洋。因此,地理學家胡煥庸曾説“中國若不能收回琉球就不能成為太平洋國家”。
琉球羣島在古代中國有着十分密切的關係。中國古人常常將台灣島和琉球羣島一起稱之為“流求”。由於古代的中國是一個傳統的農耕國家,對海上情況不是很瞭解,因而往往區分不了琉球羣島和台灣島。琉球羣島雖然面積小,但是由於位於中日之間,因此十分適合商業發展,在很早就出現了王朝。1187年,這裏建立了“舜天王朝”,後來分裂為了中山、山南和山北三國。
明朝時期,將琉球羣島稱為“大流求國”,把台灣島叫做“小琉球國”。1372,朱元璋派使臣楊載出使琉球,使得琉球三國嚮明朝稱臣納貢。永樂年間,琉球重歸統一,建立了尚氏王朝。尚氏王朝疆域最大時期征服了全部琉球羣島,史書稱“三省三十六島”。尚氏王朝也接受了明朝的冊封,成為了明朝的藩屬國。琉球國基本是全盤學習漢文化,使用漢字,其內部的居民也許多都是從中國大陸遷徙而去的。在這一點上,琉球和台灣十分相似。不同的是,中國中央王朝從未在琉球建立實際上的統治。
琉球人和日本人的合影(前排為琉球人)
1609年,日本的薩摩藩(今鹿兒島縣)島津氏入侵琉球,琉球國開始進入兩屬時代。一方面,臣服於日本,另一方面嚮明清稱臣納貢。日本在不斷加強對琉球的實際控制,中國明清只滿足於名義上的朝貢。1634年,江户幕府改“中山王”為“琉球國司”,琉球成為了日本的一個土司。1868年,日本將琉球置於鹿兒島縣的管轄之下,隨後又將其改為政府直轄地。
日本想在琉球廢藩置縣,也必須要考慮中國,因為直到近代,琉球依然在名義上是中國的屬國。1871年,日本在東海發動了危機,入侵台灣。日本的目的不是為了真正佔領台灣,而是想後來和清朝談判,各自讓一步,就直接廢除琉球國。琉球國也知道日本的心思,向李鴻章求救,説日本要“滅數百年藩臣之祀”,琉球“生不願為日國屬人,死不願為日國厲鬼”。然而李鴻章此時並不想和日本人打仗,因此日本人的陰謀得逞了。1878年,琉球國廢除,設立了沖繩縣。李鴻章這一次軟弱,讓中國失去了琉球。李鴻章一生主張“海防”,但是卻失去了越南、琉球、朝鮮、台灣,可以説一個沒有防住。
第二次和琉球失之交臂是二戰時期。二戰期間,中國和美國是盟國,美國還是十分照顧中國的,甚至帶頭廢除了和中國簽訂了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並讓中國成為了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關於東亞的戰爭問題,1943年,中美英三國在開羅召開會議,商討處理日本的問題。會上通過的決議是,日本的領土只能限於四大本島之內,其他的一槪是非法佔有。這個就讓台灣迴歸,東北光復提供了法理依據。琉球羣島也不屬於四大本島,也不屬於日本領域,但是交給誰呢?羅斯福提出交給中國,但是蔣介石卻委婉拒絕了,讓國際共管。結果,美國送禮不成,只好自己要了。
之後,中國國內和琉球羣島都出現要求將琉球拿給中國管理的要求,但是都因為各種原因未能實現。1969年,日本首相訪問美國,美國就宣佈將琉球羣島交給日本管理。1970年,美國實現諾言。想一想,當年在開羅會議上,中國想要琉球羣島也是一句話的事情,可惜蔣介石就這樣放棄了這個機會。胡煥庸説“琉球若給日本拿去,台灣就危險了”,胡煥庸的話很有道理,日本拿走了琉球不僅威脅台灣,還威脅東海和中國東南地區。如今,當我們讀到“我們是東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羣弟,我便是台灣”時,我們還能想到,琉球羣島和台灣島本屬於一對兄弟。
本文作者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