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教材錯了?初一女生質疑數學教材,出版社回應了

由 甫全勝 發佈於 經典

今天,“愛寫作的獅子”小獅妹收到了來自杭州市開元中學的初一女生徐懿珊的爆料:

她提出:我們的七年級上冊數學書上有錯!第87頁上,裏面的一張圖上寫高度每升高100米,氣温下降0.8℃,正確的應該是下降0.6℃。她還傳來一張自己標註更正的圖片。

我們聯繫上了這位徐懿珊同學的家長,孩子媽媽説:“上週末,孩子正在家裏進行期末前的複習,翻書時發現了這個問題,她説這個學期地理課上剛剛學過這個知識點,她還答錯過,所以印象特別深刻。我想到之前就看過教材有錯的新聞,所以就想着聯繫你們。”。

隨後,我們找到杭城的數學老師進行核實,小姑娘提到的,的確是最新配送的數學教材中的內容。

配合這張圖提出的問題是:

在某地區,高度每升高100米,氣温下降0.8℃。若在該地區的山腳測得氣温是15℃,在山上某觀測點測得氣温是t℃,怎樣表示從山腳到該觀測點的高度?本章我們將學習代數式、整式的加減運算,通過本章的學習,我們將找到解決類似上述問題的方法。

丁蘭實驗中學數學老師袁海明告訴我們,這個內容出現在七上的課前導例當中,一般而言,老師可能只是作為一個引導,引導學生用字母來表示變化規律,而不是在於計算。所以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也沒有學生提出過這個問題。

今天,徐懿珊同學正巧在學校,她説:“這一頁老師上課的時候沒有專門去講,所以大家都沒有關注到。我也是在期末複習的時候偶然翻到的。我還不知道媽媽幫我聯繫了媒體,哈哈!但是如果這裏的確有錯,我還是希望出版社的叔叔阿姨能改正過來,不要誤導更多同學。”

那麼?高度每升高100米,氣温到底下降多少度?

我們聯繫上徐懿珊同學的歷史與社會老師,徐劍萍老師説:“徐懿珊同學很細心,她説的沒錯,在大氣的垂直分層中的對流層存在隨高度增加氣温遞減的現象,那是因為對流層中的主要熱源是來自於地面輻射,從理論上來説,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温平均下降0.6℃。在我們初中七年級上冊歷史與社會學科中的人文地理教學中,我們在講授等高線地形圖時,通常會結合這個知識,適當地講解,不會細講,這是便於後面區域地理板塊的學習時,孩子們容易理解為什麼有的高大山脈會有雪線,雪線以上會常年積雪以及山脈不同的海拔高度會有不同的植被類型等。”

責任編輯回應:

將把意見轉給教材作者

我們聯繫上了出版這本教材的責任編輯華瓊老師,華瓊老師説,這道題是七上數學教材裏,第四章代數式中的一個問題的情境。

“課程改革後,數學更重視數學應用,從日常生活、生產、跨學科情境出發,培養學生通過數學的語言,簡約、精確地描述自然現象、科學情境和日常生活中的數量關係等。數學中把‘隨着海拔高度增加,氣温下降’這個常識抽象化了,事實上,隨着高度的增加,所下降的氣温應該與這個地區特定海拔、季節、濕度、山的陽面陰面等都有關係,不可能是一個一成不變的數字。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學生可以考察不同的地區情況,進行項目化研究。”

有資料顯示:有時即使是同一地區,不同季節下降的温度也不同。比如在李實蕢等人發表的文章《四川省再生稻種植區劃初探》中給出瞭如下數據:

研究了四川省盆地內部份縣海拔高度對8~10月旬均温迴歸關係,大約海拔高度每上升100米,8月各旬平均氣温下降0.9~1.0℃,9月各旬和10月上旬依次下降0.82,0.58,0.55和0.48℃。

綜上,教材沒有錯誤,0.8℃也是合理的。華老師説:“謝謝這位同學提出問題,她善於思考,能夠大膽質疑。我會把這個意見轉給我們教材的作者,請他們認真研究。同時,我們也會和科學學科教材的相關作者探討,做好學科之間的銜接。”

來源:都市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