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漫漫歷史之中,經歷過從青銅文明一步步的上升階段。中間也有很多祖先們智慧的結晶,這些文物經過歲月的洗禮更加地彌足珍貴,但是中間隨着朝代的更迭和戰爭的爆發,有一些文物已經找回來了,歷經種種磨難回到祖國的懷抱,它們對於研究人員研究當時的文明有很大的幫助,但是有一些卻遭到了\"失聯\"。
1929年冬天,考古學家開始在北京西南角的周口店挖掘,發現了距今約60萬年前的一些完整的猿人頭蓋骨,定名北京猿人,也叫北京人頭蓋骨,後正式名稱為“中國猿人北京種”,科學上常稱之為“北京直立人”,屬舊石器時代。
1941年,北京人頭蓋骨被移交給即將離開北京撤回美國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同年12月5日,該部隊所乘火車駛往秦皇島,但由於隨後珍珠港事件爆發,日本軍隊俘虜了北京、天津等處的美國兵,北京人頭蓋骨從此下落不明。2012年3月,“北京人頭蓋骨遺失之謎”出現新線索,可能埋在秦皇島的某處土地下。
二戰結束後,美國、中國、日本都開展了對北京人頭蓋骨的尋找工作,但至今沒有這些珍貴化石的下落。多年來,尋找“北京人”一直停留在民間操作和學者呼籲的層面。1998年,以“北京人”頭蓋骨化石發現者之一、著名古人類學家賈蘭坡為首的14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呼籲有關人士行動起來尋找“北京人”化石。1999年,房山區有關部門也發出“世紀末的尋找”的呼籲。但由於牽涉到日本、韓國等國外政府和相關人士,所以單純靠民間的努力,很難取得進展。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羣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這篇傳誦千古的《蘭亭集序》意境高遠,讀來朗朗上口,而更重要的是,它由書法大聖王羲之親筆書寫,是王羲之作品中的精品,從王羲之開始,就把他當做傳家之寶,絕不外傳。
傳聞説,唐太宗死後本應按其遺囑將《蘭亭集序》放入他的棺中,但他的兒子唐高宗李治也是一個書法迷,他將《蘭亭集序》扣了下來,到後來他死時也立下遺囑要把他收藏的全部書畫包括《蘭亭集序》都放入他的棺中。而他的老婆武則天“以其人之道,還施其人之身”又將《蘭亭集序》扣了下來,因而後來《蘭亭集序》就裝入了武則天的棺材。還有,另外據宋代蔡挺在跋文中説,《蘭亭序》偕葬時,為李世民的姐妹用偽本調換,真跡仍留存人間。
至於真相到底如何,恐怕這個謎底目前是難以解開的。尤其唐太宗當年命人臨摹了諸多《蘭亭集序》帖分賜給兒子及大臣們,這些摹本因此更增加了人們辨知真跡的難度。不過,近來有人提議説,不妨發掘唐太宗等一干唐朝皇室所在的乾陵,鑑於乾陵從未被盜過,因而可能找到《蘭亭集序》的希望還是較大的。只是以現代科學的發展水平,要想成功地發掘乾陵,還為時尚早。那麼,就將這個疑問繼續留待後人來解決吧。
秦始皇傳國玉璽,在流傳一千五百年後,從世間消失。公元前228年,秦國在滅趙的戰爭中喜獲無價之寶和氏璧,嬴政命玉工孫壽將和氏璧打造為玉璽,又命李斯篆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於璽上,命名為“傳國玉璽”,簡稱“始皇璽”。
公元前207年,漢王劉邦攻佔咸陽得到傳國玉璽,西漢建立後玉璽世代相傳。在東漢末年,漢少帝因躲避袁紹之亂而使傳國玉璽被偷,後被曹操找回。魏國建立後,曹丕在傳國玉璽上加刻“大魏受漢傳國之璽”。傳國玉璽一直到五代後唐時,便下落不明。後來傳國玉璽分別在宋哲宗時、忽必烈逝世時曾傳聞出現,但又很快消失。
現存的宣傳是傳國玉璽的,基本都是仿製品。台灣故宮收藏的傳國玉璽,是清朝仿製的傳國璽。傳國玉璽如未毀掉,遲早會現出真容。
《永樂大典》編撰於明永樂年間,初名《文獻大成》全書22937卷,約3.7億字,《永樂大典》的功績不亞於現在成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不列顛百科全書》。《永樂大典》是古代漢族文化的光輝成就,是一部集大成的曠世大典。但就是這麼一部集大成者的文化鉅著,在嘉靖四十一年,發生火災,雖然沒有被燒燬,但後來在重新抄寫《永樂大典》時,抄完發現正本消失了,無影無蹤(也有説法是在明朝滅亡之際,正本被焚燒)。副本傳於清乾隆已缺2000餘卷至光緒二十六年八國聯軍大部分焚燬,到新中國成立陸續收集到215冊(原著11095冊)至1965年,館藏永樂大典才到達220冊,此外,美國、德國、越南、韓國等國家圖書館也收藏少量的《永樂大典》。《永樂大典》零本在國外,特別是英國還不斷有所發現。雖有幸部分得已保存下來,但卻在異邦。
我國下落不明的頂級國寶有很多,這些國寶都是歷經千百年的物質文化遺產,其價值早已超越金錢的範疇,可以説是無價之寶。時至今日,還有好多國寶下落不明,有的流落海外,有的已被毀壞,有的被公開拍賣。但不論如何,這些無價之寶的“祖籍”都在中國,它們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
如果您有想了解某些方面的歷史知識,可以私信小編,小編會為您答疑解惑,更新文章!(更多資訊可關注:煮酒論古今中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