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直隸總督的奇葩死法:在養心殿奏事時跪死了

這幾天重温金庸先生的幾部武俠小説,在翻閲他那部不太出名的《鴛鴦刀》時,看到這樣的情節:川陝總督劉於義委託陝西西安府威信鏢局的總鏢頭、“鐵鞭鎮八方”周威信,將一對鴛鴦刀護送進京。於是就有了護鏢途中的一系列故事……眾所周知,金庸先生寫作武俠小説,喜歡採用真實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作為藍本,以此增強小説的可信度和知識性。那麼,川陝總督劉於義是不是真實歷史人物呢?

清朝直隸總督的奇葩死法:在養心殿奏事時跪死了


一查,清朝還真有劉於義這號人物,而且真的做過川陝總督。劉於義,字喻旃,號蔚岡,江蘇武進(今屬常州市)人,生於1675年,於1712年考中進士,步入仕途。此後,劉於義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仕途長達36年,歷任侍講學士、山西學政、吏部侍郎、直隸河道總督、刑部尚書、川陝總督、吏部尚書、直隸布政使、福建巡撫、户部尚書、吏部尚書兼協辦大學士、直隸總督等職,於1748年病逝,享年74歲(虛歲)。

清朝直隸總督的奇葩死法:在養心殿奏事時跪死了


從這份履歷,我們可以看出,劉於義與清朝的名臣張廷玉、鄂爾泰、李衞、隆科多、田文鏡、年羹堯、嶽鍾琪等屬於同一時代的人。在36年的履職生涯裏,劉於義為老百姓做了不少實事。1723年,劉於義出任山西學政。清朝時期,各省學政雖然只是負責管理一省的教育,但由於是皇帝派遣,不屬於地方官員,戴着“欽差大臣”的光環,因而在地方上備受尊重。劉於義任職山西學政期間,發現當地缺乏足夠的糧食儲備。在風調雨順糧食豐收時,這樣做沒啥問題;但一旦發生洪澇災情時,就很容易變成大饑荒。為此,劉於義奏報朝廷,每年從耗羨中拿出40000兩白銀,在太原、平陽、潞安、大同4地購買糧食,儲存在糧倉裏,作為後備糧食。

清朝直隸總督的奇葩死法:在養心殿奏事時跪死了


雍正皇帝收到劉於義的奏摺後,大為讚歎,立即責令山西巡撫伊都立酌情辦理。中國古代官員,絕大多數都是在科舉考試的獨木橋上擠過來的。他們十年寒窗苦讀,讀的是四書五經,寫的是道德文章,卻很少接觸實用技術,不擅長解決實際問題,比如:治河。劉於義是少有懂得治河的官員之一。

清朝直隸總督的奇葩死法:在養心殿奏事時跪死了


1730年,劉於義奉命出任直隸河道總督,指導治河工程。在治河中,劉於義沒有坐鎮後方誇誇其談,而是多次親自深入治河工地,查勘實際情況,據此來作出判斷,提出治河的方法。由於劉於義的治河辦法務實有效,全部得到了雍正皇帝的同意。劉於義是在什麼時候擔任川陝總督呢?那是在1732年,劉於義由直隸河道總督任上調任川陝總督。1736年,因為受到部下私運侵帑的牽連,劉於義被革除川陝總督職務,還被責償麥稞,價值3萬多兩銀子。這就是説,劉於義一共當了4年川陝總督。其實,在擔任川陝總督期間,劉於義總體上還是盡職盡責,將川陝一帶治理得井井有條,還提出了許多關於用兵、設防的建議,得到了雍正皇帝的批准。因而,劉於義儘管在1733年調任回京擔任吏部尚書,也仍然兼任川陝總督一職。

清朝直隸總督的奇葩死法:在養心殿奏事時跪死了


如果是其他官員,在被革職後,很難東山再起、官復原職。可是,乾隆皇帝考慮到劉於義在治理西北邊疆時作出的貢獻,不忍將他“雪藏”,於1740年將他重新起用,任職直隸布政使。於是,劉於義開始了他仕途上的第二個春天,而且頻繁升職,官至直隸總督。1747年,劉於義已經72歲了。進入仕途30多年來,劉於義大部分時間都在外面擔任地方官,勞苦功高。乾隆皇帝考慮到這一點,便於當年將他調回京城,過幾天安穩的日子。萬萬沒有想到,此舉反而“害死”了劉於義。劉於義回到京城後,乾隆皇帝經常將他召進宮,詢問朝政事宜。1748年2月的一天,乾隆皇帝又將劉於義召到養心殿。按照清朝皇宮的禮儀制度,大臣在面對皇帝奏事時,必須全程跪在地上,不能站起來,更沒有椅子可以坐。對於年輕力壯的大臣來説,長時間跪着都是一種折磨,更別説已經年滿73歲的劉於義了。

清朝直隸總督的奇葩死法:在養心殿奏事時跪死了


那天,劉於義跪得太久,搞得有些頭昏腦漲。奏事結束後,劉於義站起身時,腳不小心踩到了衣袂,將身體摔倒在地上。紫禁城宮殿地板使用的磚頭,質地十分堅硬。劉於義這一重重地摔下去,立即就人事不省,很快就辭世了。在那以後,大臣奏事的效率高多了。皇帝問話時,儘可能簡潔地回答,能不説就不説,爭取在最短的時間裏完成奏事,免得重複劉於義的悲劇。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74 字。

轉載請註明: 清朝直隸總督的奇葩死法:在養心殿奏事時跪死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