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全過程,叛軍從20萬到5千,領袖從安祿山到史朝義!

安史之亂,安是“安祿山”和他的兒子安慶緒,史是“史思明”和他的兒子史朝義。
安史之亂可以説是盛世大唐由盛轉衰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唐朝也因此走下坡路。在安史之亂之前唐朝是一個繁榮昌盛的時期,可謂是盛世高歌,長安城下,貴妃起舞,君臨天下。但是在安史之亂爆發後,盛世唐朝便成為了過眼雲煙。

安史之亂全過程,叛軍從20萬到5千,領袖從安祿山到史朝義!
這場戰亂的發起者安祿山,本來在玄宗眼中是忠臣良將,因為他長相討喜,而且還是一個300多斤的胖子,總在玄宗面前他裝傻充愣耍活寶,唐玄宗一度沒把他當外人看,還讓楊貴妃收他做乾兒子。可人家安祿山表面看着痴痴呆呆,但其實內心奸詐狡猾,他命部將在京師窺視朝中的一舉一動,朝中有任何舉動都必須飛書給他,所以即使他身在范陽也對朝中之事瞭如指掌。
安祿山每年除獻俘以外,還向玄宗獻雜畜、奇禽、異獸等珍玩之物等來博得玄宗的恩寵。經過自己不斷的努力,成為了玄宗皇帝身邊一個説得上話的小紅人,比玄宗皇帝身邊的那些太監還厲害,慢慢被委以重任,發展出起兵造反的實力。
當時的盛世唐朝是一個處於長期太平的時期,玄宗又年歲漸高,一心寵妃,無心管理好朝政,李林甫又手握大權,綱紀大亂。安祿山計算着何時可以奪取這江山,自己做皇帝,但只是暗自積蓄實力,安祿山比較打怵李林甫,只要他在朝一天,安祿山就不敢動作。

安史之亂全過程,叛軍從20萬到5千,領袖從安祿山到史朝義!
安祿山表面上對玄宗忠心耿耿,實際暗中作謀反準備。他還以防禦敵寇為理由,在范陽城北築了雄武城,在裏面儲藏了不少兵器和糧食。他還奏請玄宗派王忠嗣率兵前來助役,欲乘機留下其精兵猛將。
李林甫死後,唯一的隱患消除,在755年11月,身居數職的安祿山感覺自己密謀這麼久了,所有的裝備和兵力都已經足夠謀事了。
當時十個節度使加起來總統兵四十九萬五千人,而安祿山一人更兼任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范陽節度使管轄九萬一千四百人,平盧節度統轄兵士三萬七千五百人,河東節度使統轄兵士五萬五千人,所以當時的他已經擁有號稱20萬兵力,在他看來,足夠用來搞事情了。
安祿山遂從范陽起兵造反,詐稱奉唐玄宗旨意率領部隊討伐逆臣楊國忠。很快戰爭就爆發了,而在太平時期生活久了的人根本不知道戰爭的恐怖,朝中軍隊質量太差又毫無準備,所以根本打不過安祿山手中的精兵強將邊防軍。導致安祿山一路進攻直至長安,連玄宗都棄長安而逃,北方陷入混戰之中。
然後唐玄宗入蜀成了太上皇,太子李亨北上靈武登基為帝,之後便開始了收復兩京的戰爭。而此時的叛軍也起了內亂,安祿山被他的兒子安慶緒殺了,安慶緒自己做了皇帝。
大唐名將郭子儀受命收復長安,郭子儀力主向回紇借兵,然後郭子儀帶領唐軍在長安城外與叛軍進行了大決戰,雙方投入兵力25萬。

安史之亂全過程,叛軍從20萬到5千,領袖從安祿山到史朝義!
起初唐軍不佔任何優勢,是猛將李嗣業的驍勇善戰才穩住了陣腳。最後在叛軍偷襲唐軍時,聯合回紇軍夾擊叛軍,叛軍大敗,逃回長安城,後感覺長安城朝不保夕,便棄長安而逃。
此次大戰,唐軍殺了叛軍6萬人,收復了長安城。兵敗後的安慶緒只剩6萬人,但是史思明和安慶緒並不合,所以在安慶緒求助史思明後,史思明又把安慶緒給殺了,接管了所有的叛軍,做了皇帝。
史思明接管的安慶緒的叛軍繼續和唐軍作戰,自己帶兵返回范陽,留下兒子史朝義駐守鄴城。但是後來他又與他的兒子史朝義發生了矛盾,史朝義反手把他給殺了,自己做皇帝。
史朝義做皇帝以後,根基尚淺,軍隊並不完全聽令於他,所以多次與唐軍交戰都是以失敗告終,所剩的兵力也一點點被蠶食。
最後一次在洛陽與唐軍交戰,被唐軍殺6萬人,被捕獲的有2萬人,打不過的史朝義只好帶着5千士兵突出重圍來到范陽。但是他卻不知道此時范陽的守城部隊已經投降了,此時所帶的這5千士兵因進不了范陽也各自四散逃去,走投無路的他只好吊死了。
長達8年之久的安史之亂,讓一個國家從繁榮昌盛到衰弱至極,人口急劇下降。從安祿山最開始時擁有19萬之多的兵馬,到後來史朝義手中只有5千士兵,足可體現戰爭的殘酷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50 字。

轉載請註明: 安史之亂全過程,叛軍從20萬到5千,領袖從安祿山到史朝義!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