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生態教育結出更多碩果

來源:人民日報

走進位於青海省囊謙縣的青海師範大學附屬玉樹實驗學校,一場別開生面的生物課正在高一(1)班的教室裏進行。同學們通過角色扮演,展示雪豹、岩羊等生物的習性特點,熱烈討論如何保護生物多樣性。生動的表演、踴躍的參與,引來陣陣掌聲和笑聲。據瞭解,在三江源地區,已有100餘所中小學將書本內容與現實生態教育結合起來,在孩子們心中播撒綠色生態理念的種子。

良好的生態意識,離不開良性的生態教育。保護生態,呵護賴以生存的山山水水、林木草地,需要行動上有力、觀念上更新。加強生態教育,讓人們瞭解生態知識、知悉生態義務、提升生態自覺,有助於強化生態保護踐行能力。無論是認識動植物還是參與垃圾分類,無論是牢記節約用電還是倡導低碳生活,有關觀念和做法都不是憑空產生的,通過生態教育獲取知識與方法是重要途徑。可以説,加強生態教育,是讓生態文明理念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的一項基礎性工作。

加強生態教育,離不開積極引導。在青海師範大學附屬玉樹實驗學校,生物課、地理課、化學課與生態知識相結合,已漸成常態。開設這些課程,既能鼓勵老師從生態文明角度備課授課,拓寬知識體系和知識結構;又能通過豐富多彩的課程體驗,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逐步增強生態意識。在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昂賽鄉,很多學校設有“垃圾兑換點”,學生們可以用飲料瓶、舊書本等換取鉛筆、筆記本等文具。從課程設置到特色活動,實踐證明,更加註重趣味性、吸引力的生態教育,能夠產生良好的實際效果。

生態教育需要全民參與。在青海,生態教育不僅侷限於學校課堂,而且是每個高原兒女的“必修課”。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探索自然教育與生態體驗融合發展,藉助拉伊大賽、徒步大賽、生態研學等活動,普及青海湖的自然環境知識,吸引社會各界參與青海湖保護。當地一位基層幹部説:“生態教育成果看似無形,實則有力,通過讓牧民、遊客、志願者瞭解青海湖,讓他們懂得了青海湖保護的複雜性和重要性,激發了他們保護環境的主動性,這也為構建保護區、景區、社區‘三區共管’奠定了基礎。”生態建設,每個人都是行動者。擴大生態教育覆蓋面,推動更多人蔘與保護、投入其中,才能讓保護成果真正落地見效。

知行合一,久久為功。認識和了解生態保護的意義只是第一步,關鍵是要躬身踐行。從青海湖地區牧民自發成立的“野生動物巡護隊”,到三江源的黑土灘治理隊伍,青海多地推出的創新措施,讓生態教育的內涵與外延不斷拓展,也促使人們更加註重現實行動。同時,在貫穿文明校園、文明社區、文明村莊的創建過程中,生態教育努力實現“情、知、意、行”的統一,也有利於推動生態治理邁上新台階。

生態興則文明興。積極推進全民生態教育,向羣眾傳遞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不斷培厚生態文明土壤,愛護生態環境、保護美麗家園就能成為更多人的自覺行動,不斷匯聚綠色發展的磅礴力量。

(作者為本報青海分社記者) 《 人民日報 》( 2021年12月28日 05 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05 字。

轉載請註明: 推動生態教育結出更多碩果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