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輔老師資質造假、管理混亂、藉機斂財、虛假宣傳、與各種校內升學考試“曖昧勾連”,使得校外培訓這一講求誠信、凸顯教育良心、本屬社會公益領域的事業,逐漸變成了逐利的產業
● 罰款只是手段,整改規範才是目的。對於拒不整改、屢查屢犯、情節惡劣的違法行為,市場監管部門可以依法責令停業整頓,直至吊銷營業執照
● 校外培訓機構應當以此為契機,樹立對法律和市場的敬畏之心,建立完善有效的內部治理,共同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
□ 本報記者 萬靜
近期,校外培訓機構亂象引發熱議。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市場監管總局組織全系統開展重點檢查,從嚴治理校外培訓機構亂象。
6月1日,市場監管總局召開新聞發佈會,集中公佈一批校外培訓機構虛假宣傳、價格欺詐典型案例,對新東方、學而思、精鋭教育、掌門1對1、華爾街英語、噠噠英語、卓越、威學、明師、思考樂、邦德、藍天、納思書院13家校外培訓機構予以頂格罰款。加上前期公佈的對作業幫、猿輔導的查處情況,市場監管總局此次重點檢查已對15家校外培訓機構頂格罰款3650萬元。
教育培訓服務投訴量大 北上廣深課輔亂象集中
校外課輔培訓亂象,已經越來越成為一個棘手的社會問題。家長們一方面都希望孩子身心健康,有個幸福的童年;另一方面唯恐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於是爭先恐後地給孩子報名參加各種培訓班。
而校外課輔培訓市場又是一種什麼境況呢?課輔老師資質造假、管理混亂、藉機斂財、虛假宣傳、與各種校內升學考試“曖昧勾連”,使得這一個講求誠信、凸顯教育良心、本屬社會公益領域的事業,逐漸變成了逐利的產業。
在6月1日的市場監管總局專題新聞發佈會上,《法治日報》記者獲悉了這樣一組數據:2020年全年受理教育培訓服務投訴舉報15.5萬件,佔投訴舉報總量的8.2%,在服務類投訴舉報中排名第四。2021年第一季度,教育培訓服務投訴舉報達到4.71萬件,同比增長65%,排名升至第三。
可以看出,校外培訓已經成為百姓生活的痛點、堵點。市場監管總局等相關職能部門果斷出擊。市場監管總局組織地方市場監管部門迅速組建專案組,在5月初對作業幫、猿輔導兩家機構開展檢查的基礎上,對新東方、學而思、精鋭教育、掌門1對1、華爾街英語、噠噠英語、卓越、威學、明師、思考樂、邦德、藍天、納思書院13家校外培訓機構進行重點檢查。
通過檢查發現,這15家校外培訓機構均存在虛假宣傳違法行為,13家校外培訓機構存在價格欺詐違法行為。市場監管部門對15家校外培訓機構分別予以頂格罰款,共計3650萬元。
據市場監管總局價監競爭局局長袁喜祿介紹,此次重點檢查工作的特點,主要是三個“突出”。首先是在監管方式中突出“綜合”,加強系統監管、綜合監管,開展綜合執法檢查;其次,在工作部署中突出“重點”,重點對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開展重點檢查;第三,在重點檢查中突出“高效”。
虛假宣傳多樣化普遍化 定製霸王條款格式合同
據介紹,此次重點檢查查辦案件的特點也可以概括為三個關鍵詞,即“虛構、誇大、誘導”。最值得注意的是,校外課輔培訓機構虛假宣傳呈現多樣化、普遍化趨勢。
虛假宣傳作為不正當競爭的一種類型,不僅損害了家長和學生的合法權益,還嚴重擾亂競爭秩序,造成整個行業“劣幣驅逐良幣”的潛在問題。執法檢查發現,15家校外培訓機構均存在虛假宣傳的違法行為,主要包括虛構教師資質、虛構執教履歷、誇大培訓效果、誇大機構實力、用户評價不真實五種類型。
據瞭解,深圳藍天教育培訓學校在其微信公眾號上發佈宣傳“教研團隊超過85%的教師來自清北及985、211大學”。經市場監管部門調查,部分老師成績考核水平、入職情況以及相關獲獎信息失實。事實上,該團隊的121名老師中,來自985、211大學的僅有18人,所佔比例連15%都不到。宣傳所稱某老師“2013年100%的中考升學率、2013年86%的本科升學率”;某老師“2020年包攬中考語文A+上百人”;某老師“2020年應屆班優秀率80%以上”的履職、學習經歷等信息,均無法提供證明材料。上述行為屬於實施虛假或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八條第一款的規定。
此外還有新東方,宣傳張某某教齡3年,實際僅為5個月;宣傳廖某某教齡6年,實際僅為2年。執法人員共核實了其“名師風采”欄103名教師的教齡,其中76名教師的實際教齡與宣傳不符,虛假宣傳比例達到73.8%。
深圳市思考樂文化教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也獲得250萬元罰單。據瞭解,思考樂在運營的微信公眾號對其老師資質宣稱:“某老師為英國倫敦大學的高級訪問學者,聯合國會議同聲傳譯;某老師清華大學畢業,培養出數十名中考狀元、清華北大優秀學子;某網紅名師授課超過5000人;某老師指導眾多學生考進深圳‘四大’‘八大’;某老師輔導學生近千人。”經核實,思考樂無法提供相應材料證實上述宣傳內容的真實性。上述行為屬於實施虛假或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八條第一款的規定。
誇大培訓效果也是校外課輔培訓機構慣用的“戲碼”。據市場監管總局對外披露,有7家校外培訓機構存在虛構提分效果、誇大升學比例等情況。比如掌門1對1,在其官方App的宣傳中含有“押中97道原題”“最後60天物化生提升50分、語數外提高70分”等內容,但無法提供依據。
再有就是用户評價不真實。比如,學而思在大眾點評網頁介紹中,有諸如“郭媽媽(北京家長):學而思培優最強大的地方,是允許家長旁聽,隨時退費、調班,家長很放心”“羅爸爸(上海家長):學而思培優的硬件開發很科學,真的特別棒”。實際上,郭媽媽、羅爸爸等家長及評論並不存在。
定製霸王條款的格式合同,是校外培訓機構亂象之一。
為規範校外培訓機構服務行為,減少校外培訓合同糾紛,保護合同當事人合法權益,2020年10月,教育部辦公廳、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聯合下發《關於對校外培訓機構利用不公平格式條款侵害消費者權益違法行為開展集中整治的通知》,要求各地教育、市場監管部門密切配合,制訂方案,完善機制,對校外培訓機構利用格式條款免除自身責任、加重消費者責任、排除消費者權利的違法行為進行集中整治,切實維護消費者權益。根據通知要求,此次集中整治為期一年,目前各地正在有序推進中。
對十五家機構頂格處罰 敲響警鐘督促落實整改
對15家校外培訓機構的處罰,均處以頂格罰款。對此,市場監管部門是基於什麼考慮?
據市場監管總局價監競爭局一級巡視員陳志江介紹,市場監管部門在行政執法中始終秉持依法依規、公平公正和過罰相當的原則。對15家校外培訓機構均處以頂格罰款的決定,是基於三個方面的考慮:
首先,違法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大。被處罰的校外培訓機構均為全國性或區域性的培訓機構,有的開展線上教育,學生遍佈全國;有的線下網點眾多,學生動輒上萬人。投訴舉報較多,社會反映強烈,其違法行為損害了眾多家長學生的合法權益,對社會危害較大。市場監管總局基於過罰相當的考慮,對培訓機構處以頂格罰款。
其次,教育培訓行業社會關注度高。教育培訓行業事關每個人的切身利益,具有公益性質和公共服務屬性,亟須從逐利的產業迴歸良心的行業,從無序競爭迴歸健康發展。
第三,頂格罰款的教育警示意義突出。頂格罰款是對被處罰單位的嚴厲警告,是督促被處罰對象切實整改的有力推動。同時,頂格罰款對其他教育培訓機構釋放出嚴厲監管的信號,對強化行業自律、引導教育培訓機構依法依規誠信經營具有強大的警示作用。
“此次,對校外培訓機構是頂格罰款,但不是最嚴厲的處罰。罰款只是手段,整改規範才是目的。對於拒不整改、屢查屢犯、情節惡劣的違法行為,市場監管部門可以依法責令停業整頓,直至吊銷營業執照。校外培訓機構應當警鐘長鳴,切實落實整改,不能再次觸碰法律紅線。”陳志江説。
加強監督提高鑑別能力 共同治理校外培訓亂象
針對當前線上線下校外培訓機構所暴露的一系列問題,市場監管總局在重拳治理的同時,對於營利性教育培訓機構的市場準入規範也加強了要求。
據市場監管總局登記註冊局二級巡視員肖芸介紹,2015年以來,教育法、民辦教育促進法相繼修訂完善,確立了民辦教育非營利性和營利性分類管理的法律依據。市場監管總局積極配合教育部制定下發了《民辦學校分類登記實施細則》《營利性民辦學校監督管理實施細則》《關於營利性民辦學校名稱登記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等配套規範性文件,嚴格執行“先證後照”制度,要求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嚴格審查審批機關的批准許可,對於申請材料齊全、符合法定形式的,依法核發營業執照;對於未取得辦學許可的,一律不予登記註冊。
“針對當前教育培訓機構存在的問題,市場監管總局將積極配合行業主管部門,加強業務聯動,按照‘線上線下一致’的原則,嚴格落實民辦教育促進法的登記要求,不讓互聯網領域成為法外之地。下一步,我們將指導各地市場監管部門配合當地教育、人社部門明確許可審批標準,做好市場主體登記工作,支持主體發展。”肖芸説。
市場監管總局價監競爭局副局長嵇小靈也強調,對校外培訓機構的行政處罰決定,只是案件的終點,更是規範整改的起點。校外培訓機構應當以此為契機,樹立對法律和市場的敬畏之心,建立完善有效的內部治理,共同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
首先,對照法律法規和政策規範,自查自糾,堅決杜絕違法行為。校外培訓機構應當立即對照法律法規和市場監管部門要求,全面清理規範宣傳頁面和價格標示,認真梳理標價和宣傳活動中的薄弱環節和漏洞短板,從人員、產品、技術等方面發力,多措並舉,徹底糾正違法行為。
其次,建立完善內控機制,在價格制定、宣傳推廣等環節,保證客觀真實、公平公正。在標示課程價格的過程中,應當遵循公平公開、誠實信用的原則,依法明碼標價。在開展課程促銷時,“原價”應當真實、清晰、有依據,如果使用劃線價,應當對其含義進行明確解釋,杜絕虛標原價、任意使用劃線價的行為。在宣傳時應當實事求是,對教師資質和課程質量等內容從嚴審核,相關宣傳材料應當存檔備查。杜絕只顧砸錢打廣告、“拉人頭”,忽視實際教學質量的行為。
此外,強化信息公開透明,自覺接受社會監督。教育培訓行業有很強的公共服務屬性,應當提升經營管理的透明度,主動公開定價機制,保障課程購買、結算的清晰規範。教學人員的資質和履歷應當在宣傳材料的顯著位置公示,作為消費者比較、決策的基本依據。
校外培訓機構經營亂象嚴重損害家長和學生利益,學生和家長應如何維護自身權益?
市場監管總局相關人士建議:家長和學生要理性看待校外培訓機構對課程效果和內容的承諾,對培訓效果、優質師資、消費分期、低價甚至零元課程等宣傳,做到不輕信、不盲從。學生和家長要從案件中知法、學法,充分行使自己的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公平交易權等合法權利。遇到自身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情形,可以留存相關證據材料,通過登錄全國12315平台或撥打12315熱線電話進行投訴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