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中後期的歷史裏,有一支來自台灣的世家大族可以説非常耀眼,從乾隆的十全武功,到太平天國之亂,甚至到抗日戰爭都有這個家族的身影。今天筆者就來聊聊這個家族——台灣五大家族的霧峯林家。
開基祖與滅頂之災
清朝自康雍乾三代以來,由於朝廷永不加賦和美洲高效農作物傳入,所以清中葉時期中國人口暴漲,導致東南沿海地區的土地資源壓力非常嚴重,因此有很多農民去到外地謀生,地廣人稀的台灣島便是當時移民的一個好選擇。
乾隆帝
霧峯林家的開基祖叫作林石,原本是福建漳州平和縣的農民,他也是因為家鄉資源不夠的情況下,遂帶領不少林姓宗親來到台灣,希望可以開出一片新天地。林石和他的族人一開始來到現今台北的地方,但當地早有不少世家大族在此紮根,故林石一族最後來到了台中的大里杙定居。
當時大里杙一帶是高山族的地盤,高山族非常彪悍,經常對來犯的漢人進行「出草」,也就是獵首,所以漢人在當地的勢力很小。但林石也不是省油的燈,敢於帶領族人跟高山族火併,最後將高山族趕到台灣的深山之中,併成功在大里杙定居下來。
大里杙位於漢人勢力和高山族勢力的交界位置,而且附近有河流,很快就成為了漢人與高山族交易的河港小鎮。林石及其族人憑着商業慢慢累積了可觀的財富,成為了當地一個強宗大族。
林石一族在大里杙發展了三十多年後,開始跟清中後期的歷史沾上邊了。林家有一些家族成員參與了天地會台灣分支,後來清政府對這些天地會成員進行大搜捕,不少林姓子弟被下獄。
此時林家子弟林爽文打算跟天地會成員起義,救出鄉親父老。年逾古稀的族長林石勸他不要莽撞行事,起事會為林家帶來滅頂之災。但林爽文並沒有聽進去,而是帶着羣眾一下就攻破彰化縣城、殺台灣知府孫景燧,震驚朝野,是為乾隆朝十全武功之一的「林爽文之亂」。
清廷派福康安、海蘭察來台平亂,清軍利用當地閩南移民與客家移民、高山族的不和,成功動員不當地人圍堵林爽文,最後林爽文戰敗被殺,不少林家族人受牽連,就連老族長林石也被下獄,最後抑鬱死於獄中。這次叛亂幾乎令林家遭滅頂之災,大量子弟被殺或下獄、元氣大傷。
福康安平定林爽文之亂
太子少保林文察
但是,林家的傳奇並未終結,雖然大量林家子弟下獄被殺,但是林石的小孫子林甲寅卻倖存下來,帶領殘存的族人離開大里杙,搬到位於現今台中的霧峯,林甲寅本人善於經商,在漢民和高山族的互市中成功賺取大量利潤,又廣開田地,使得林家又重新展翅高飛。而霧峯林家最為傳奇的故事也從這裏開始。
林甲寅有一個孫子叫林文察,從小對武術有興趣、而且還研究火槍。在林文察22歲那年。其父與當地另一個宗族吳媽盛起了爭執,結果其父在衝突中被殺,林文察遂獨自一人偷襲吳媽盛,將其押至自己父親的墓前剖心血祭。
林文察為了不連累族人,便一人來到台灣府城投案,但當地知府瞭解因由後並沒有對林族察有任何處刑,林文察也因此在當地有名氣。
林文察
後來1853年,小刀會在上海起事,其中一部更轉戰福建一帶,被福建清軍趕跑,餘部登陸台灣,並攻破了重鎮基隆。台灣總兵曾玉明聽説林文察的事蹟,便邀請林文察北上助戰。
林文察便帶着200多名林家鄉勇來到台北與小刀會交戰,很快就大敗小刀會,成功收復基隆,並帶着子弟兵架着火槍追擊逃往福建的小刀會餘部,焚燬小刀會全部的戰艦,因此成為這場戰爭的大功臣。
過了不久,太平軍包圍福建南平,閩浙總督因為在之前聽聞過林文察大破小刀會一事,因此封了林文察遊擊一職,讓他來到福建作戰。林文察帶着其弟林文明來到福建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大破太平軍,成功解了南平之圍,更趁勢剷平當地的山賊勢力,林文察在此戰被清廷晉升為參將、加封「固勇巴圖魯」及花翎。
太平軍
隨後,林文察帶領其部來到江西。江西常山乃江西太平軍的根據地,而人數更比林文察部多。但林文察精於火器,其部不乏火槍能手,所以林文察藉助火槍之勢與江西太平軍激戰,最後林文察以小勝多,攻破常山,成功討平江西太平軍勢力。此戰林文察被清廷加封為副將、「烏納思齊巴圖魯」。
林文察的戰功被當時的閩浙總督左宗棠所注意到。左宗棠命林文察進入浙南與忠王李秀成的江浙太平軍交手,林文察多次擊敗李秀成麾下的將領,有一次更直接與侍王李世賢的部隊交戰,並大敗李世賢,成功將太平軍的兵鋒阻擋在浙南一帶。
林文察也因為軍功升為四川建昌鎮總兵及福建陸路提督。不久,台灣天地會的戴潮春帶領反清勢力再度起義,是為「戴潮春起事」,左宗棠命令林文察、林文明回台灣鎮壓起事。
左宗棠
戴潮春的人馬很快從台灣北部打到台中一帶,幷包圍了霧峯林家莊。由於林家不少鄉勇隨林文察討伐太平天國去,所以村中只有72名壯丁。但林家人利用火炮死守還擊,總算熬到林文察援軍到來。在林文察與台灣兵備道丁日健的連手下,起事很快就被鎮壓下來。
平定戴潮春後,林文察又回到福建前線與太平軍對抗,時逢李世賢攻破漳州,林文察與其決戰。李世賢派出幾千人把林文察引出,然後四路包抄,將其團團圍住,最後林文察死守,在援軍到來之前戰死,享年36歲。
清廷追贈林文察為太子少保、振威將軍、諡剛敏,並賜騎都尉世襲,林文察的官職可以説是歷代台籍官員裏面第二高,霧峯林家終於名滿台灣。
中法戰爭與新中國
林文察死後,其子林朝棟繼續演繹家族傳奇。林朝棟早年曾自費帶領族人協助台灣官府修築橋堤,因此深受福建巡撫的賞識,並將林朝棟推介給之後來台的劉銘傳。
1884年,清法戰爭開戰,法國遠東艦隊來攻打北台灣,目的在於取得基隆的煤礦作為戰艦的燃料,同時以台灣為與清朝談判的有利籌碼。劉銘傳命兵部郎中林朝棟北上助戰,在大牛埔和法軍開戰,最後法軍被擊退。
林朝棟
後來法軍多次以小股兵力襲擊,但皆被林朝棟擊退。之後,兩軍持續對峙直到法軍撤離為止。林朝棟因助戰有功,被獎敍道員進先補用,他也在台灣建省後頗受重用。
1895年4月17日清朝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與澎湖割讓日本。在台灣各地士紳支持下,台灣民主國成立,以抵抗日軍接收台灣。而林朝棟亦組織鄉勇對抗日軍。然而日軍登陸後一路挺進,唐景崧見局勢不妙,立即逃回福建,而台灣士紳代表辜顯榮打開台北城門,迎接日軍進入台北城。林朝棟見狀,感到大勢已去,帶着族人西渡廈門。
林朝棟來到福建後鬱鬱而終,他兒子林資鏗卻繼續發揮霧峯林家的餘熱。林資鏗加入了興中會,經常資助孫中山的革命運動,他又暗中資助台灣的反日勢力。後來在討伐袁世凱的戰爭裏面,組建了閩南革命軍,為日後國民革命軍的前身,林資鏗後來當上了孫中山的近衞,最後在1925年被孫傳芳的部下暗殺。
林資鏗的兒子林正亨更有不遜於父輩的勇猛。林正亨從黃埔軍校畢業後,便參加了崑崙關之役,之後更參加了孫立人的中國遠征軍,在緬甸戰場中與日軍近戰,身中16刀。後來在戰後加入中共並回到台灣,不過在228事件中被國民黨當局處決。而林正亨的妹妹林雙盼則長期留在中國大陸,併成為我國的外交家。
林正亨
霧峯林家數代人忠義愛國、為國犧牲的精神,在清末宗族裏面很少見,後來曾有導演將霧峯林家的故事改編成電影「阿罩霧風雲」,將這個家族的故事流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