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皇李隆基,為了整理朝政,挑選賢臣良將

圖片丨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作者刪除
唐明皇李隆基,為了整理朝政,挑選賢臣良將

李隆基執掌大權之後,便將自己的心腹劉幽求、張説等從流放地召回長安,封侯拜相,委以重任。除此之外,在先天政變中立下功勞的王琚、姜皎等人,雖然資歷不足,無法拜相,但仍被李隆基提拔,當了掌握實權的官員。總之,功臣們各有封賞,並很快佔據了朝廷中的重要職位。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李隆基發現了一件事,那就是功臣們其實並不適合做高官,尤其不適合做宰相。其中原因有三:一是功臣們居功自傲,目中無人,並不遵守國家的規章制度,很難對其進行管理,他們本身也無法為中下層官員和百姓做出很好的榜樣;二是功臣們喜歡拉幫結夥,用一個聲音説話,這對皇權來説是一個潛在的威脅;三是功臣們更多擅長搞政治、軍事鬥爭,為政經驗不足,對於治理國家並不擅長。出於上述三種考慮,李隆基開始產生尋找其他優秀執政大臣的想法。
唐明皇李隆基,為了整理朝政,挑選賢臣良將

李隆基的目光很快就聚集在姚崇身上。姚崇是老臣,擁有幾十年的執政經驗,也擁有極為突出的政治智慧,可謂宰相位置的不二人選。另外,姚崇曾經在李旦面前提議將太平公主調離長安,保護了當時還是太子的李隆基,在政治立場方面毫無問題。因此,李隆基便打算將姚崇召回長安,任命他為宰相。 而大臣張説從李隆基的言談舉止中,發現後者有召姚崇為相的打算,便找了一個機會對李隆基説:“陛下,我聽説姚崇在流放地經常抱怨,説什麼飛鳥、走狗的。”李隆基啞然失笑,説:“是不是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張説忙説:“對,臣老了,連這句話都想不起來了。”李隆基沒有再説話,心中卻泛起了嘀咕,當年他為了自保,上奏父親李旦,一定要把對自己有恩的姚崇置於死地,這件事做得很不地道,難保姚崇不會心懷怨恨。而任命這樣一位心存怨恨的人為宰相,很不保險。於是李隆基有些動搖了。
唐明皇李隆基,為了整理朝政,挑選賢臣良將

張説再接再厲,又聯繫了李隆基的心腹大臣姜皎,囑咐了他一番話。過了幾天,姜皎拜見李隆基,説:“陛下,你最近不是為河東總管的人選傷腦筋嗎?我這幾天吃不好睡不好,也在幫助陛下想這件事。最後我終於想到了一個絕佳的人選,那就是姚崇。”李隆基聽了很生氣,説:“姜皎,你還在我面前動心眼嗎?憑你的能力,是絕對想不到這些事的,你跟我説實話,是不是張説教你説的?”姜皎趕緊跪地請罪,説:“確實如此,但張説也是一番好意,是為了國家大局考慮。”李隆基見到這種情況,十分無奈,覺得來自功臣的阻力太大,只好暫時放緩了重用姚崇的計劃。 但是這件事過去後,李隆基又將目光轉移到軍隊身上。作為一個通過軍事政變執掌大權的皇帝,李隆基對於軍隊有着無比的重視,他要在士兵心中樹立起屬於自己的無上權威,同時要把軍隊中不屬於自己的勢力徹底清除。於是他在先天二年(公元713年)的十月十三日,帶領大臣去驪山腳下閲兵,要檢閲20萬大唐軍隊的軍容軍紀。
唐明皇李隆基,為了整理朝政,挑選賢臣良將

本來閲兵這件事十分正常,但李隆基閲兵的消息來得太過突然,從發佈命令到真正閲兵不過短短几天時間,訓練軍隊的時間根本不夠,更何況是20萬大軍,訓練難度極大。所以等李隆基閲兵的時候,軍隊連基本的隊列都排不好,簡直比菜市場還熱鬧。於是李隆基大怒,對身邊人説:“把閲兵的總指揮給我找來!”過了不久,兵部尚書郭元振來見李隆基,李隆基訓斥他説:“若是國家有戰爭,能指望這樣的兵上戰場嗎?這都是你的失職!”説完吩咐手下人將郭元振斬首。 郭元振曾在先天政變中為李隆基和李旦父子解圍,也算是功臣之一,於是其他功臣,如劉幽求、張説等趕忙跪下來請求李隆基,説:“陛下,郭大人也是為國立過大功的,現在雖然有罪,但是罪不至死,請陛下開恩!”李隆基説:“既然有諸位大臣求情,那麼死罪可免,活罪難逃!”於是罷免了郭元振的兵部尚書,將他流放到一個叫做新州的地方。
唐明皇李隆基,為了整理朝政,挑選賢臣良將

但李隆基還是認為,軍容不整是大罪,需要有一個人為此負責,便找到一個管理軍隊禮儀的官員,名字叫唐紹,以禍亂軍紀的罪名將他斬首。 而大臣和士兵見到皇帝為了軍容軍紀的事情,在短時間內將兩個重臣一流放一斬首,都嚇壞了,很多大臣面露懼色,很多士兵嚇得瑟瑟發抖,他們都害怕皇帝怒氣未消,還要殺人。而李隆基見到周圍的人如此害怕自己,心中十分高興,覺得終於達到了自己震懾大臣和軍隊的目的。等到回到自己的住處,他便將這件事講給自己的心腹宦官高力士聽,一副得意洋洋的樣子。
唐明皇李隆基,為了整理朝政,挑選賢臣良將

李隆基此舉也是殺雞儆猴嘛,讓這些士兵們知道,這件事的後果,警告他們,以此為戒!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58 字。

轉載請註明: 唐明皇李隆基,為了整理朝政,挑選賢臣良將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