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風也聽雨,飄雪落瀾庭。用心書寫教育。”
想必很多研究生都有切身體會,不管是讀研還是讀博,導師經常強調的一件事情就是“多看資料”。對於剛剛從本科階段進入研究生階段的學生來説,通常很難明白這句話的重要性,有些學生或許根本就沒當回事。
讀研期間,但凡是將“多看資料”當成一件事且認真去執行的同學,讀研之路都相對比較順利;而那些把導師叮囑的“多看資料”當成耳邊風的同學,通常會越到後面越艱難。
讀研之初,不管是跨考還是讀本專業,大多數的學生對研究生期間要開展的科研工作基本上處於“兩眼一抹黑”、一無所知的狀態,要想快速“切換進入”課題組學術氛圍,首先要做的事情,不是找導師也不是找師兄師姐,而是大量閲讀資料。而閲讀資料本身也是讀研期間需要掌握的一種基礎技能!
讀研為什麼難?因為剛開始都是完全迷茫不知所措!要想從無到有,從完全無知到熟悉再到精通,採用以下的方法,堅持一個學期,就會有非常明顯的效果!
首先,熟悉常用數據庫
查閲資料首先要知道,資料從哪裏來?一般來説,經歷了本科畢業論文階段的基礎訓練,學生會初步知道一些基礎的獲取資料的渠道,例如從圖書館、從知網查閲等。由於本科畢業論文對文獻要求通常比較低,很多學生在進入研究生階段之初,對查閲資料的常用數據庫情況並不是很清楚。所以,讀研首先要掌握一些常用的數據庫,如知網、萬方、維普、科學引文索引、EngineeringVillage、Elsevier、Springer等。
廣泛閲讀,擴充視野
常用數據庫使用方法基本掌握後,就可以開始搜索資料了。廣泛閲讀可以先從中文資料開始,逐步過渡到外文資料。對於剛剛進入課題組的學生來説,查閲資料的領域也可以廣泛一些,不必僅僅拘泥於導師的研究方向,可以適當發散一下,相關相近領域的資料也不妨讀一讀。例如導師主要做3D打印控制方向,你除了大量查閲3D打印控制方面的資料之外,也可以看看3D打印材料方面的文獻。
進入課題組之初廣泛閲讀的好處在於,不僅可以增加知識面,而且可以擴充視野,可能為後續開展研究過程中的創新思維提供一些基礎。當然需要注意的是,這裏廣泛閲讀的核心還是要圍繞課題組的主方向。
精細閲讀,尋找方向
在廣泛閲讀資料的基礎上,對所閲讀的資料進行分門別類的精細閲讀,也就是“精讀”階段。廣泛閲讀時,閲讀速度可以相對較快,一天可以泛讀多篇文獻,但一旦到“精讀”階段,就需要沉下來,認真仔細閲讀了。“精讀”的文獻主要就是將來自己需要開展的研究領域,這時候就可以邊讀文獻邊做一些總結。
我們以前上學時,沒有如今發達的網絡和電子文檔,那時候都是抄寫。看到資料中對將來自己的研究可能有用的地方,都抄錄下來。現在電子文檔很方便,可以直接在電子文檔中用不同顏色做一些標記,當然文獻的歸類也很關鍵,自己要事先規劃好,因為即使是在電腦中,如果一開始沒有規劃好,幾百上千篇文獻也很容易弄亂,再找就比較費時間了。建議使用一些文獻管理的軟件。
通過精讀文獻,比如精讀200篇以上的文獻後,你會發現,當時導師給你大致指定的研究方向,當時一無所知的相關研究,這時候你已經開始有撥開雲霧見青山的感覺,開始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這時候那種剛開始時因為不懂而焦慮不安的感覺可能忽然就消失了。
精煉和深入分析
如果説廣泛閲讀相當於尋找“玉石”的過程,“精讀”就相當於找到了“原玉石”,而“精煉和分析”就相當於對“玉石”精雕細刻了。
找到了研究方向,就要圍繞具體的研究方向,去開展新一輪的更加細緻的資料查找和精讀工作,然後對相近研究領域的“重點資料”進行精煉發掘,深入分析現有研究的進展和發展方向,找出某個具體研究點的不足以及可能的改進措施或可以探討的方向,如果是工科的學生,這時候就可以針對性的設計相關的實驗,開始開展自己的研究工作了。當然,在具體的研究過程中,需要根據實驗結果,不斷地對研究方案作出調整,這時候依然需要持續地查閲相關資料。
結語
古人説,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因為古代讀書最終考核大都是寫文章,所以“讀書破萬卷”帶來的好處是“下筆如有神”!其實主要是指讀書讀到一定程度,寫文章的“感覺”就有了,“靈感”就來了。
對於現如今讀研讀博,閲讀資料“破萬卷”,帶來的好處同樣是,開展研究的“感覺”開始找到了,研究思路就漸漸清晰了,就可以設計比較合理的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案,也再不會問一些“外行”的、導師一聽到就一頭是火的幼稚問題,一步步也就走過來了。
再往後,就是在實驗室的“打磨”。
走到這一步時,也就完成了從“什麼都不懂的研一小師弟小師妹”到“什麼都懂的研三大師兄大師姐”的成功過渡。後面的畢業論文和答辯也就順理成章。
而這一切,都得益於科學地查閲資料。
需要強調的是,讀研讀博期間,要將“閲讀資料”當成一種習慣,就像每天吃飯睡覺一樣!只要能做到這一點,讀研也就不是那麼難了。
當然,開展具體研究過程中,也依然會遇到很多實際困難,那是後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