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説“子不教,父之過”,從古至今來來往往的事例中都能夠表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培養孩子們的價值觀和人生態度能夠導向孩子們未來的走向。而我們在生活中常常會發現,不少的男孩子好勝心很強,不爭個頭名甚至會大哭大鬧,這種情況其實很不好,不少的矛盾衝突都是來自於這裏。
很多人都希望孩子有志氣、有好勝心,但很多時候這種心理會導致他們輸不起,進而引發矛盾,過強的好勝心並不會使孩子變得更出色,甚至會影響他們的未來。知名的橄欖球教練文思龍巴蒂曾講過:“勝利不是全部的意義,而是惟一的意義。”這個也是和男孩子要強好勝的天性有關係。
男孩天生就有着好強的爭奪心,與其和睦的相處他們更樂意去競爭去分個高低證明自己的能力。這也讓他們努力地去改變和提升自我來適應社會的發展。這種競爭的慾望迫使他們不斷去突破去學習,打架、冒險、競爭、攀比等等。
雖然這種天性會驅使他們不斷向前和努力,但輸不起的面子和心態會讓他們和他人之間有着更多的矛盾衝突,打架鬥毆甚至見血都是很常見的事情。顯然這樣的結果是大家都不願意看到的,也是大家都祈禱不要發生的。
如何才能讓孩子正確的對待輸贏呢?
輸其實不可怕,人不可能常勝,人生有很多敗局,但不能坦然接受就成為了阻礙孩子們成長的問題。所以挫折教育就顯得很關鍵,適宜的辦法就是讓孩子多輸幾次,讓他們接受並適應這種狀態。在生活中我們可以特意贏孩子幾次,鍛鍊孩子承受失敗後的心裏承受能力,然後再進行教育,其實三四歲的孩子也能成為一個風度翩翩的失敗者。
需要注意的是,在我們教育孩子時,要讓孩子多贏少輸,因為不斷的失敗並不會很好地鍛鍊他們的心理,反而會挫傷他們的積極性。臨終的一把遊戲要讓孩子贏,因為相較於大人,孩子們的心理調節能力很差,結束時輸了,可能會影響到孩子一整天的心情狀態。
而贏得次數多,則會使男孩更願意參加到競爭中來,他們享受對比帶來的成就感。久而久之,就會願意挑戰更高層次的困難,這也是就是我們為什麼要進行挫折教育的原因。
贏家需要有嘗試失敗的經歷和滋味,這樣才會更珍惜來之不易的勝利,也能養成換位思考的感受,建立良好的心態和情商。
失敗的時候,孩子很多時候會顯得暴躁、沮喪,此時的安慰和話語都很蒼白無力,因為他們根本聽不進去。好的辦法就是待孩子冷靜後耐心和他交流失敗後的感覺,找到失敗的共同感受,你可以説:“我失敗了也很難過,心裏也不舒服,但下次可以贏回來呀。”除此之外,多多稱讚孩子的優點會讓他們更加自信。
當孩子越長越大時,他們也會更加了解到遊戲以及競爭帶給他們的意義,人生就像是一場遊戲,但又不單單是遊戲,未來的很多事情和道理都會教他們逐漸成長,而能讓他們耐心走好每一步的關鍵就是學會正確對待輸贏,孩子的教育從來都不是小事,耐心引導細心勸説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