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517年,韃靼小王子率領五萬大軍進犯明朝邊境,明朝派出5萬餘兵馬迎戰,最激烈時雙方連續廝殺了十個小時,此戰歷時近七天。《武宗實錄》記載“蒙古軍隊陣亡十六人,明軍陣亡五十二人”,雙方共計十萬餘大軍,戰損竟然不足一百,這究竟是什麼情況呢?
公元1487年,韃靼小王子16歲親政,但是明朝一直保留其小王子的稱呼,韃靼部落稱呼小王子為達延汗。小王子雖然“小”,但他的能力是毋庸置疑。親政後小王子勵精圖治,先後率大軍征討,將瓦剌、韃靼、朵顏三衞三大部落收入囊中,被稱為蒙古的“中興之主”。由於明朝大部分時間封鎖邊關,蒙古部落生活物資稀缺,時常越過明朝邊境掠奪物資,小王子統一東蒙後,物資空缺更是亟需解決。公元1517年十月,小王子率五萬騎兵進犯大同。
而此時明朝皇帝是朱厚照,朱厚照是明孝宗朱祐樘唯一存活的兒子,從小在溺愛中長大,15歲就登基為帝,但是未改貪玩好動的性格,留給歷史的印象大多是昏君、不務正業。朱厚照最討厭的,就是大臣無盡的嘮叨,公元1517年八月,忍無可忍的朱厚照竟然連夜出逃皇宮,雖然大臣絞盡腦汁想要阻攔,但還是被朱厚照逃出了居庸關來到大同。十月小王子南下大同,巧合的是明朝皇帝朱厚照也在這裏,一個16登基一個15登基,一個勤政一個懶政,一場王對王的大戰即將在大同展開,究竟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呢?
小王子此時什麼感受不得而知,但是大同總兵王勳已經焦頭爛額。因為長城防線過長兵力分散,此時王勳無力抵擋五萬大軍來襲,於是急匆匆地跑去勸朱厚照回京,好不容易遇上這麼好玩的事,朱厚照怎麼會回去呢?不過此時的朱厚照已經不見稚嫩,一臉嚴肅的下令讓王勳北上迎敵,同時緊急抽調六路人馬協守大同,並且要求大軍充分休息,以逸待勞隨時聽候調遣,頗有偶像朱棣的風範。但是小王子也不簡單,他計劃趁王勳援軍未到,先滅掉王勳軍隊,一場戰鬥在應州(yīnɡzhōu)打響,史稱“應州之役”。
此時王勳明知兵力不足,仍然拼死出擊好在有兩路支援及時趕到,小王子此時也被打糊塗了,一看敵軍如此勇猛,誤以為明軍主力已經到來,於是以守為功準備擇日再戰。直到黃昏小王子才發現,敵軍少得可憐,頓時大怒,下令先包圍明軍,待天亮剿滅。誰知王勳運氣太好,第二天恰好大霧,王勳趁機突破了包圍圈。
另外一支本是負責跟蹤韃靼軍的隊伍,也因為大霧稀裏糊塗地尾隨王勳進了應州城。待大霧散開,小王子發現敵軍已經不見蹤影,明軍不僅沒被剿滅反而更多了。小王子何嘗受過這種挫折,頓時怒不可遏,下令攻打應州城。
而此時的王勳也不懼,因為朱厚照安排的另外三支隊伍,其中一支尾隨韃靼軍兩支策應,都到了附近,王勳頓時信心大增再次出城迎擊。此時小王子也不糊塗,城內城外明軍加起來不過三萬,小王子分兵兩路出擊,讓明軍無法合擊,幾天下來王勳打得非常吃力。
千鈞一髮之際朱厚照趕了過來,原來朱厚照還秘密調來了三支大軍,頓時明軍人數與韃靼軍相當。出其不意之下,韃靼軍被打得連連後退,而小王子還不願放棄,居然集結全部兵力準備硬碰硬。次日,韃靼大軍發起了最後的衝鋒,而此時朱厚照也整頓大軍完畢,陣容整齊劃一,面對強敵朱厚照表現得一點也不慌。靜靜地對待敵軍靠近,終於,朱厚照拔出腰旁佩劍,大吼一聲“衝鋒”,一場混戰就此展開。在朱厚照的鼓舞下,明軍士氣十足,雙方激戰了十個小時,朱厚照也自稱殺敵一人,最終小王子無力抵擋不得不撤軍。
不久朱厚照回到了京城,特意辦了一場閲兵儀式,宣揚此次大勝自己還殺了一人。但是不久有人造謠,此次明軍戰敗朱厚照也沒有殺敵,為此朱厚照大怒連續十日不上朝,來表示對大臣的不滿。朱厚照死後,大臣編寫《武宗實錄》的時候寫道“明軍死亡五十二人,蒙古軍死亡十六人。”這種抹黑朱厚照的行為也可以理解,因為此時已經是朱厚驄為帝,按照禮儀朱厚驄要尊自己的叔父為父,稱自己的親生父親為叔父。這事朱厚驄是堅決不同意的,為此朱厚驄與大臣,進行了三年半“大禮議之爭”。最終朱厚驄誅殺18大臣,連首輔楊廷和(朱厚照老師)都被迫辭職,其他與朱厚驄意見不合者,全部被驅逐出朝堂。在這種背景下,大臣抹黑朱厚照以抬高朱厚驄,也就在意料之中了,而事實上此戰之後,韃靼多年未深入明朝,可見此戰朱厚照確實是勝利了,據當今學者推測韃靼傷亡近萬才是實情。
朱厚照的此次出征,是明朝最後一場皇帝親征的戰役,彰顯了朱厚照卓越的軍事指揮能力。面對強敵朱厚照臨危不亂,組織了王勳正面迎敵,配兩支大軍支援,同時兩支大軍尾隨韃靼軍,兩支策應,甚至三支秘密隊伍救援,整個作戰計劃有條不紊。而小王子一輩子拓張領土,幾乎攻無不克,對待明軍有了輕敵的心態,再加上物資稀缺運氣太差,才會造成此敗,無奈地説出“撤退”。今天的內容就分享到這裏,你覺得朱厚照是真的有指揮才能,還是誤打誤撞呢,歡迎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