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為春秋末戰國初魯國人,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他一生著過大量書,收過許多門徒,耕柱子就是其一。
墨子怒耕柱子圖
一日,墨子正在授課,窗外柳樹上停了一隻鳥兒,鳥兒羽毛油亮,毛色鮮豔,叫聲婉轉動聽,弟子們紛紛被吸引了注意力,情不自禁地向外看去。耕柱子見其他人的視線停留在外面,出於好奇,也隨之向窗外看了一眼。
墨子看見了,課後將耕柱子一人留下,狠狠責罵了他。耕柱子不知墨子為何只責罵他一人,感到十分委屈,於是抱怨道:“我犯的錯誤根本沒有他人多,老師卻這樣責罵我。”
墨子聽了,沒有發怒,只是心平氣和地問他:“假如要你駕馭馬和牛上太行山,你會選擇鞭打哪一個?”
耕柱子道:“我當然會選擇鞭打馬。”説完,他感到十分茫然,不理解墨子這話的用意。
墨子不動聲色,接着又問:“你為何會選擇鞭打馬?”
耕柱子立刻回答:“既然是要上太行山,那麼馬比牛要跑得快,馬具有長時間奔跑的能力,而牛卻沒有,所有會選擇鞭打馬。”
墨子淡淡一笑:“你選擇鞭打馬是因為馬比牛有更大的能力,而我批評你也正是因為你像馬一樣,有更多的才能。”
耕柱子聽了,恍然大悟,為墨子的用意感到十分感動。夜裏,他又想起墨子所告誡他的話,暗暗下定了決心。
從此以後,他課上十分專注,課下刻苦用功,經過長時間的磨練,最終也成為了一代偉人。
墨子名言
墨子,東周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宋國人,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也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科學家及教育家。
墨子名言
墨子名言,即墨子語錄。墨子曾周遊列國,在各地遊學,在不斷的學習及領悟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學派,也留下了不少警示名言,被後世稱之為“墨子名言”。墨子弟子將墨子名言收錄整理,著為《墨子》流世。
墨子名言,無不體現着墨子的思想,即“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東”、“節葬”“節同”等觀點.
墨子名言,無不透露着墨子對生活和求學的所見所悟。墨子在看人染絲時,説了這樣一句名言: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意思是染織品時用什麼顏色的染料染出來的就是什麼顏色的織品。寓意每個人的思想和意識是會隨着環境的變化而改變,環境不僅影響人,更加造就人。
墨子也心繫國家和人民,在周遊列國期間,曾阻止國與國之間的戰爭,更言有:今天下無大小用,皆天之邑也。人無幼長貴賤,皆天之臣也。這句墨子名言,告訴世人的道理是國與國之間、人與人之間都是平等的,並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以此告誡世人“兼愛”之理。
“有遊於子墨子之門者”的墨子名言,更説明了墨子是一位好老師,是墨子對人勸説學習的體現。
墨子名言,不僅向後世展現了墨家的思想,更讓後世從中領悟到不少警示名言,更是中華民族的傳世瑰寶。
墨子主張
墨子,原名墨嚁,春秋戰國時期宋國人,是諸子百家中墨家的創始人,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農民出身的大家。
墨子像
他的主張有許多,其中“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十大主張是他思想的核心,其中“兼愛”、“非攻”最為著名。
“兼愛非攻”是指博愛平等,反對一切以掠奪為目的不義戰爭;
“尚賢尚同”是指君王應任用賢者,選賢舉能,與臣民上下一心,實行明政;
“天志明鬼”是指天道愛民,如果君王惜愛臣民,自會受到嘉賞。如果君王殘暴不仁,違背天道,天道就會懲罰他;
“非樂”是指日常生活不應奏樂,以免影響國家運作。雖然音樂悦耳,但會使人分心,影響人民勞作,臣子處理政事,君王行政;
“非命”是指人的命運並不是生來就定下來的,每個人可以靠自己的勤奮過上富裕的生活。國家的興衰滅亡也不是天定的,與君王和臣子的行政息息相關;
“節葬節用”是指君王、貴族的葬禮應該從簡,不應奢侈浪費。並且認為君王和貴族的生活應該節約樸素。墨子的主張範圍很廣,包括政治、軍事、哲學、科學、教育等方方面面。
墨子的主張是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提出的,所以在平民之中影響極大,因而墨家學説並列為“顯學”。墨家也成為與儒家學説對立的最大學派。
墨子的故事
墨子是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他喜好講論理學,他一向主張勤儉節約,吃苦耐勞,最不喜歡鋪張浪費,嬌縱奢侈,墨子曾和儒家辯論過一個這樣的話題,儒家的代表認為,君子就應該像鍾一樣,即意味着,鍾你敲打它,它才會響,對於君子而言,你不問他也絕不會回答,你問他,他才會回答,墨子回到,就你這口鐘,我沒敲你,你怎麼響了呢?儒家代表最後沒能辯論過,這也為後人津津樂道。
墨子雕塑
再講一個墨子選擇徒弟的故事,墨子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人思想家,他收過一個叫做耕柱的弟子,耕柱被很多人認為是墨子最優秀的弟子,當然,耕柱本人各方面的確優秀於他人,這也讓耕柱自己也特別有自信。
可是墨子似乎卻不這樣認為,他常常批評耕柱,漸漸的耕柱心裏覺得非常傷心,他有一天終於沒忍住,去找墨子問個清楚:"老師,在所有門徒中,雖然我不一定是最優秀的,可是我也應該不是最差的,可是為何老師總是在批評我呢?"
墨子沒有正面回答他的問題,而是重新拋了一個新的問題給他:“如果我上戰場去搏鬥,那請問我是用鋒刃還是用木棍呢?
耕柱很輕鬆的回答道:“當然是鋒刃了”墨子接着問“為什呢”耕柱回到:“戰場殺敵,目的是殺掉敵人,在適當的地方運用適當的兵器,這是常理”墨子笑着回到:“對我來説,你就如那戰場上的鋒刃一樣,可以承擔的起責任,值得去運用,所以我才會不斷的對你進行行為的嚴苛要求,以及行為的框正”。耕柱聽了以後,終於明白了老師的良苦用心,最終成為了一個品德優秀的人。
莊子對墨子的評價
墨子是我國古代非常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很多都是主張仁愛的。不以奢侈來影響後世,不靡費萬物,不炫耀禮法,用故居自我勉勵,以應付社會為難。對於墨子的思想用意,莊子認為是可取的,但對於墨子主張“兼愛非攻”,一定要和睦相處並且好學,而且活着的時候不能及時行樂,死了還不能服喪這些想法表示非常的不認同。
莊子像
莊子認為如果一個人的喜怒哀樂不能正常表達,就是背離了人性,是不可取的。其次莊子覺得墨子説人們生前應該辛苦勞作,死後也不能風光大葬,不僅實行起來極其困難,而且這也違背了天下百姓的生活之道,是他們所不能接受的。即使墨子本人能夠做到,但對於其他人卻是無可奈何的,脱離了天下人,就和墨子一直倡導的王道不符合。再次,後面的人對於墨子過度的自苦做法也是不贊同的。
但對於墨子本人的才能和愛天下之心,莊子還是給予了相當的肯定,在《天下》篇中,莊子如是評價到:墨子是真的心懷天下,即使他自己本身已經非常窮苦,但他依舊不放棄自己的思想,這才是真正的有識之士。
莊子認為,墨子心懷天下和自苦精神如果只是他約束自己的行為那麼還是高尚的,但是墨子將他用在所有人身上,那麼就是不可取的,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不能強加給他們不屬於自己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