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日報:為什麼思考簡單熟悉的問題會快些?

  電腦在運行大型程序或者多任務運行的時候都會卡,更不要説我們大腦啦。

  那就有個疑問了,我們人腦處理信息的能力難道跟電腦一樣嗎?

  這裏不得不提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就是大腦的選擇機制(selective mechanisms),這個觀點早在 1958 年就由 Broadbent 提出,認為大腦在處理我們生活中的事物時,選擇性的注意力(selective attention)是一個必要性的條件,原因就是我們大腦的在認知過程中能處理的事物是有限的。以下面的著名的猴子傳球實驗舉例 (只有 1 分鐘) 推薦看一下

  The Monkey Business Illusion 猴子實驗,傳球實驗_標清—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

  這個實驗很明瞭的説明了我們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

  Lavie’s (1995) 年提出了認知負荷理論,在支持大腦認知時所能承載的負荷是有限的這個基礎的同時,另外提出了在認知過程中,大腦會在能負荷的條件下自動處理事物的信息,直到負荷滿載。在處理信息的過程中,如果被處理的事物所需求的負荷量低,那麼與事物無關的其他外界刺激也會同時被順帶接收並且處理。同理,如果被處理事物所需要的負荷量極大甚至超出,那麼與其無關的其他外界刺激是無法被接收並且處理的,因為我們的大腦已經負荷滿載了,再給他任務他就罷工了 (Jenkins, Burton & Ellis,2002 )。

  在瞭解了這個概念之後,題主的問題就好解答了。用題主所給與的情景(考試,非考試)來描述,就是假定習題難度相同,但是在非考試狀態下,外界刺激較多,大腦的注意力易被分散,並且會有一部分負荷分擔給處理這些與習題無關的刺激上。 反之,在考試狀態下,大家都在緊迫狀態,環境安靜,大腦更易專注的處理這些習題,所以你會覺得同樣地題考試時反而做的快了 (樓上的答主提到的激素分泌也起了不小的作用,這個激素就是我們常説的腎上腺激素),所以我們在考試的時候我們自身也會給自己打上一針興奮劑,這是一個多麼機智的進化啊。 ╮(╯▽╰)╭

  在這裏,我們又可以延伸思考一下,既然難度相同是這樣的情況,難度不同呢? 這個問題就更好解決了,習題難度低(如 1+1=?),當我們大腦接收到這個信息時,估計就輕蔑一笑╮(╯▽╰)╭:“就這?你這不是侮辱我嗎?我要打 10 個。”,然後在不耐煩的幫你處理這個信息時,就用多餘出來的能量去想想早上看到的美眉,晚上開黑怎麼超神了。 然而,當難度高了,如高數大魔王,這是你大腦估計已經開罵了 (╯‵□′)╯︵┻━┻:“你怎麼不去死”,然後就卡在這個念頭中死死不能自拔,就沒有精力去想別的事情了。 當然,如果你的大腦對高數一竅不通,直接放棄這個任務,那麼你的大腦又是零負荷狀態一身輕鬆,可以去思考各種人生大事了。

  大體就是這樣,這方面的知識我忘得差不多了,如果有更專業的歡迎補充。 :)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86 字。

轉載請註明: 知乎日報:為什麼思考簡單熟悉的問題會快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