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古詩有哪些
蘇軾留下了許多的文學作品,其中他的古詩詞更是讓人讚不絕口。
蘇軾石像
蘇軾最出名的古詩詞應該是《赤壁賦》、《後赤壁賦》、《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念奴嬌·赤壁懷古》這四首吧。很多人就算不知道蘇軾的其它作品也會聽過這四首詩詞。像《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在現代還有人給他編了個曲子。
蘇軾的詩詞有着記事題材的,例如《臘日遊孤山訪惠勤惠思二僧》、《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三月二十九日》這一些;也有着題詞的作品,例如《題金山寺》、《題西林壁》。
在總結了蘇軾的古詩詞之後,他其實給後世留下了很多首詩詞。可以看出蘇軾最愛的是《浣溪沙》這一詞牌名,總共有八首,其次是《江城子》這個詞牌名的,有五首最出名的應該是《江城子·密州出獵》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吧。
蘇軾的詩詞除了上面提到過的《蝶戀花》有三首,《定風波》有兩首,《水龍吟》一首,《洞仙歌》兩首,《賀新郎》一首,《減字木蘭花》兩首,《臨江仙》一首,《滿江紅》兩首,《滿庭芳》一首,《木蘭花令》一首,《南歌子》一首,《南鄉子》四首,《沁園春》兩首,《青玉案·三年枕上吳中路》,《阮郎歸》一首,《少年遊》一首,《哨遍》一首,還有雖然也叫做《水調歌頭》卻沒有《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出名的《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
如夢令蘇軾
蘇軾的《如夢令》有幾首不同的詞,其中《如夢令·為向東坡傳語》是蘇軾《如夢令》中成就最高的一首詞。
蘇軾畫像
《如夢令·為向東坡傳語》與蘇軾被大家所熟知的風格是不一樣的,顯得比較清淡。不過清淡不是沒有味道,而是更加的自然純粹。
蘇軾字東坡,從這一點上就可以看出,這首詞是寫給自己,用來表達自己的內心的一首詞。《如夢令·為向東坡傳語》是蘇軾從黃州回到了京城之後因為厭倦了官場的爾虞我詐而想念起在貶到黃州的那段日子。那段日子雖然有些鬱悶,可是生活的卻是很合自己的心意。蘇軾對於那樣的日子分外想念,就給自己寫了首詞,就有了《如夢令·為向東坡傳語》。詞中的“歸去,歸去,江上一犁春雨。”就是正好驗證了蘇軾想要回黃州過安逸日子的想法。這首詞是蘇軾少見的一種風格。
《如夢令•春思》是蘇軾的另一首《如夢令》,這首詞中有“居士,居士莫忘小橋流水。”這一句詞,這和《如夢令·為向東坡傳語》中的“歸去,歸去,江上一犁春雨。”表達着同一種感情,都是在嚮往着舒適安逸的日子。
不過蘇軾想過田園生活,可是就是不能如意,那可不就是“如夢”一般的想法嗎?身在朝中,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所以只好用作詞來安慰一下自己,至少在詞中,蘇軾是在他嚮往的生活中。
紅梅 蘇軾
蘇軾的《紅梅》寫的是紅梅還是他自己呢?
蘇軾紅梅故事配圖
蘇軾《紅梅》開頭的“怕愁貪睡獨開遲,自恐冰容不入時。”是在寫一朵梅花的因為怕遭到嫉妒和自己的貪睡就開的晚了一點,還有點害怕自己不能融入社會。這朵紅梅不就是有點像那個雖有才華卻無法在朝中立足的蘇軾嗎?
在蘇軾的《紅梅》中還有這樣的一句:“寒心未肯隨春態,酒暈無端上玉肌。”這應該是在表達蘇軾自己不願意和那些朝中的官員同流合污的決心吧。如果蘇軾會去和那些朝中的貪官污吏一起做壞事的話,那麼也就不會被貶四次了。這就像紅梅不願意去和那些春天開着的花朵做任何的比較,因為紅梅是開在冬天的花朵,是有一顆潔白的心的。這就對應着蘇軾在黑暗的官場中還是一身正氣。
這樣的一朵紅梅卻不被人賞識,人們更愛“綠葉”與“青枝”。蘇軾無論是多麼的有才華,也無法展示,因為他就像紅梅一樣得不到賞識。
蘇軾寫下《紅梅》寫下的就是他自己啊!紅梅有美麗有氣節,可又能如何?蘇軾有才華有氣節,可那又怎樣?這是當時社會的悲哀,是當時朝廷的悲哀。
蘇軾會留下《紅梅》這首詩應該不是為了讓別人去讚賞他什麼,或許只是單單為了留下一個給自己的誓言吧。現在的我是如此,以後的我還是如此,就像紅梅一般,在雪中、在風中驕傲的綻放。
阮郎歸梅詞蘇軾
阮郎歸是詞牌名,梅詞這一篇是宋代文學巨匠蘇軾所作——“暗香浮動月黃昏。堂前一樹春。東風何事入西鄰。兒家常閉門……”。蘇軾在詩詞方面的開拓創新讓他的詩詞別具一格獨具特色。他擅長將各種廣泛的內容揉合到詞曲當中,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從而表達作者自己心中所感。
蘇軾圖片
這一篇《阮郎歸·梅詞》的前一闕中“暗香浮動月黃昏。堂前一樹春。”裏的“春”字寫的就極好,不禁讓人聯想到春天的使者,而這報春的自然就是梅花,同時也寫出了早春時節梅花簇然開放的熱烈繁華景象。這樣的描寫手法新穎獨特,又加強了文章的渲染力,帶給讀者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而詞的後面“雪肌冷,玉容真。香腮粉未勻”又描寫了一個孤單寂寞的少女形象,或者也可以理解為描寫的是獨守空閨的哀怨婦人。在春意盎然梅花爭相開放的時候,這位獨守空閨的女子卻完全不在意,儘管她肌膚瑩白獨具美貌,可是卻完全不注意梳妝打扮,臉上的粉都沒有抹勻,像是沒有精神一樣閉門不出,可見她是如何的孤獨寂寞,心情是多麼的抑鬱無趣。她想折支梅花送給身在遠房讓她思念不已的人,可是卻愁於沒辦法送到,這樣的感覺讓她更加的惆悵和心酸,從而使她的心底更加空虛和傷懷。
蘇軾的筆墨着重點主要還是在春上,他擅長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從而表達柔和婉約的感情。這也是他的特點之一,以物喻人,突出描寫的物體或是諷刺現實或是表達情感,通過比喻,排比和擬人的手法達到表達情感或諷刺社會現實的主旨。
剛説 蘇軾
《剛説》的作者是宋代大文豪、文學家蘇軾,本文蘇軾通過對孔子所説的話,間接的表明了自己的思想。文章通過論述孔子所説的仁愛之心和擁有仁愛之心的人,同時蘇軾表明自己也認同了這種説法,表明了自己的立場。
蘇軾圖片
文中説到孔子喜歡的人是剛毅正直、言語謹慎的人,並且討厭花言巧語軟弱的人。平時謹慎言語的人或許會擁有一顆仁愛之心,而那些在自己風光時跟在自己身邊花言巧語、諂媚討好的人是一定不會擁有仁愛之心的,真正仁愛的人是剛毅正直的,就不會做這種違心的事情。
所以後來文中論述到喜歡什麼樣的人並不是看他老實木訥,不喜歡的人也不是以為他們諂媚討好,這喜歡不喜歡的事情憑藉着的就是有沒有仁愛之心,而不是真的喜歡的就是他們的木訥或花言巧語。下一段又講述了孫介夫不顧王安石的遊説拒絕命令的事兒,認為孫介夫也是個剛毅正直的人,並且這種剛毅的人擁有的仁愛之心也是有很大的作用的。而在最後一段中蘇軾才表明了自己寫這篇文章的主要宗旨和中心思想。
有人會認為過剛易折,而蘇軾他是反對這個觀點的。他認為易不易折是由天意註定的,但是做人一定要做個剛毅的人,更要擁有仁愛之心。就像孔子所説的和孫介夫所做的那樣。這是蘇軾的觀點和看法,也表明了他的人生態度,在面對各種敵對勢利之時,就算是被貶罷官,蘇軾都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仁愛之心。
蘇軾的山水詩
蘇軾的山水詩是宋朝時期山水詩的最高峯,他在山水之上又營造了更高的意境,蘇軾是通達儒家、道家、佛家之人,他的山水詩有種超脱萬物之感。
蘇軾雕塑
蘇軾故鄉在眉山,眉山是四川的一個小縣城,成年以後就離開了故鄉,除了回家戴孝以外,其餘時間都在外地,故鄉是蘇軾想回去回不了的,因此詩中有不少是描寫家鄉的山水景色,所以詩中常見到“峨眉”、“岷山”等地點,這些都是故鄉之景,表達他對家鄉的思念。
蘇軾的山水詩從故鄉到被貶謫的地方或者路途上的景色都包含在其中。詩中的“海南”、“錢塘”、“齊安”、“嶺南”這些地點是路中之景或居住地之景,表達詩人心高氣傲、不肯為權貴折腰,總是被貶。
而家喻户曉的《題西林壁》裏面的一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更是將山水的宏大和當時的困苦的心境描寫了出來。
蘇軾的山水詩不光帶我們看到了風景,還看到風景之外的世界。詩中包含的不僅僅只是山水,還包含着對百姓的關懷和時間萬物規律的認識,這些都是普通人到不了的意境。比如《題惠崇春江晚景》裏面的“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雖然很簡單的描寫卻將春色展現在人們面前。
山水詩開始於漢朝,在魏晉時期已經初具規模,詩人主要採用寫實的手法,表現詩人的眼中之景,到了唐朝時期,詩人更喜歡用景來表達心中之情。蘇軾卻不是用山水詩來紓解心中鬱悶,更多的是表達一種豁達和開朗,不為當時的困境所困擾,而是看得更高、更遠。蘇軾的仕途非常的艱難,他的才能和名氣都是其他人想害他的原因,種種困難,只讓蘇軾更加的勇敢,看事情更加透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