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之死怪劉邦嗎李世民分析這個道理,大臣聽完16年不出門!

秦朝末年,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還只是個默默無聞小人物。最初,韓信在項羽帳下不被重用,改投劉邦。又誤以為劉邦也不重用自己,於是連夜逃走,好在蕭何月夜將韓信追回,任命韓信為大將。從此之後,韓信幫劉邦還定三秦、滅魏破代、伐趙國、降齊國,又在垓下之圍中合力打敗項羽,成為中國最著名的軍事家之一,至今仍有“兵仙”的美譽。
韓信之死怪劉邦嗎李世民分析這個道理,大臣聽完16年不出門!
韓信平民出身,曾歷經胯下之辱,他人生的開端有一絲淒涼。然而,韓信中年得志,被劉邦拜為大將,平定亂世,展現自己的軍事才華,他的人生有一個完美的高潮。
但是,韓信的結局卻是悲慘的,他死於呂雉之手,正如韓信臨終前所云:
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
與其説是呂雉殺韓信,不如説是劉邦殺韓信,韓信之死,從韓信聲名鵲起的時候,就有了端倪。
韓信之死怪劉邦嗎李世民分析這個道理,大臣聽完16年不出門!
公元前203年,韓信一舉幫劉邦滅掉齊國,他寫信向劉邦建議:齊國是個反覆無常的國家,若想讓齊國安定下來,需要一個人來代理齊王,我願意做這個代理齊王!
劉邦當時正被項羽圍困於滎陽,韓信不思派兵援助,竟然開口手索要封地。劉邦心裏非常不爽,但為了獲得韓信的全力支持,劉邦還是封韓信為齊王。
韓信之死怪劉邦嗎李世民分析這個道理,大臣聽完16年不出門!
烏江之戰後,劉邦和韓信打敗了項羽,在劉邦大力搜捕項羽殘餘勢力的時候,韓信卻偷偷收留了項羽的大將鍾離眛。這件事讓劉邦對韓信徹底生了戒心,因為他擔心韓信會通敵造反。
鍾離眛事件最終爆發,鍾離眛無奈自殺,韓信提着鍾離眛的首級前去見劉邦。劉邦雖然放過了韓信,但韓信已經無法取得劉邦的信任。
韓信之死怪劉邦嗎李世民分析這個道理,大臣聽完16年不出門!
此後,韓信被貶為淮陰侯,心中憤憤不平,常常稱病不去朝見劉邦。在宴會上,韓信看到他的名字竟然和周勃、灌嬰等人同列,韓信依此為恥。韓信的種種舉動,讓劉邦忍無可忍。
劉邦的心思,呂雉當然知道,最終呂雉通過蕭何,將韓信騙入長樂宮殺掉,一代“兵仙”的生命,就此隕落。
關於韓信之死,到底冤不冤?説法不一,例如,唐朝宰相王珪在《詠淮陰侯》中明確表示,韓信之死,屬於“弓藏狡兔盡,慷慨念心傷”,為韓信叫冤。
韓信之死怪劉邦嗎李世民分析這個道理,大臣聽完16年不出門!
但著名的史學家司馬光曾認為,韓信幫劉邦平定天下,劉邦先虧待了韓信,才導致韓信憤憤不平。毫無疑問,司馬光也覺得韓信死得冤。
可能因為王珪和司馬光分別是唐朝和宋朝的宰相,他們是從臣子的角度來分析韓信之死。若是站在皇帝的視角,到底如何看待韓信之死呢?唐太宗李世民的看法,就和王珪、司馬光明顯不同。
韓信之死怪劉邦嗎李世民分析這個道理,大臣聽完16年不出門!
貞觀六年九月,李世民帶領大臣來到位於陝西咸陽武功縣的慶善宮。慶善宮原是李淵在隋朝為官時期置辦的一個別院,後來李世民便出生於此。這個地方對李世民意義很大,因此李世民稱帝后,將這裏改為“慶善宮”。
李世民為了懷念自己出生之地,帶上一羣大臣來到慶善宮,李世民觸景生情,不僅寫了一首《幸武功慶宮》,更是大擺酒宴,讓隨行的大臣同樂。席間,大將尉遲恭自恃功勞最大,不滿別人坐在他的上首,任城王李孝恭(李世民堂弟)出來相勸,尉遲恭火氣太大,打了李孝恭一拳,李孝恭的一隻眼睛差點被打殘。
韓信之死怪劉邦嗎李世民分析這個道理,大臣聽完16年不出門!
李世民對尉遲恭的舉動非常不滿意,告誡尉遲恭説:
“朕見漢高祖誅滅功臣,意常尤之,故欲與卿等共保富貴,令子孫不絕。然卿居官數犯法,乃知韓、鼓菹醢,非高祖之罪也。”
李世民的意思是説,很久以前,我看到劉邦誅殺韓信等功臣,我常常責怪劉邦。等到我當上了皇帝,我便一心想保全所有的功臣,想和你們共享富貴。但是你(尉遲恭)卻屢次犯法,引起我的不滿。所以,我今天才知道,當年韓信之死,並不是劉邦的過錯,而是韓信自找的。
韓信之死怪劉邦嗎李世民分析這個道理,大臣聽完16年不出門!
尉遲恭作為唐朝名將,凌煙閣上排名第七,自從他投奔李世民後,幫李世民滅王世充、敗竇建德、誅劉黑闥,立下赫赫戰功。尤其在玄武門之變,尉遲恭親手殺掉李元吉,為李世民登基做出巨大貢獻。尉遲恭的功勞,雖然無法到達韓信的高度,但也算居功至偉了。
韓信之死怪劉邦嗎李世民分析這個道理,大臣聽完16年不出門!
但是,李世民登基後,武將的用武之地越來越少,尉遲恭的地位逐漸不如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等人,尉遲恭心生不滿,多次抱怨,李世民都忍而不發。直到這次,尉遲恭為了爭奪座位,竟然在天子面前拳打皇弟,簡直是目無尊上、猖狂至極。
李世民用韓信的例子來告誡尉遲恭,韓信之所以被殺,並不是劉邦的錯,而是韓信不懂為人臣之道。可見,在李世民心中,他逐漸理解了劉邦的做法。
韓信之死怪劉邦嗎李世民分析這個道理,大臣聽完16年不出門!
不過,尉遲恭終究比韓信幸運,尉遲恭聽了李世民的話後,戰戰兢兢。尉遲恭人生的最後16年,閉門不出。尉遲恭很少説話,也不和朋友見面,老老實實、本本分分地做臣子。《舊唐書》説尉遲恭:
不與外人交通,凡十六年。
被李世民用韓信的例子敲打尉遲恭,叫醒了一代名將,尉遲恭16年不出門,保住了晚節。可見,關於臣子(韓信)之死,皇帝和大臣用不同的視角,看法可能截然不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29 字。

轉載請註明: 韓信之死怪劉邦嗎李世民分析這個道理,大臣聽完16年不出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