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為什麼琅威理會離開北洋艦隊的原因

為什麼琅威理會離開北洋艦隊

琅威理出生於1843年,是英國人,他原本可以在英國擔任一個軍官,卻被聘請到中國來做官。之所以聘請他是因為當時中國的師夷長技的實施過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難,中國沒有人會使用從國外高價引進來的器材,這就是琅威理能到中國來原因。

琅威理圖片

琅威理在來到中國之後進了北洋艦隊,並對提督的位置一直虎視眈眈,但是當時的李鴻章對他還是存在着防備心理,於是只讓他擔任了助手的工作。那麼為什麼琅威理會離開北洋艦隊呢?

關於為什麼琅威理會離開北洋艦隊這個問題根據歷史資料就可以得知他是被迫的。進入北洋艦隊的琅威理工作非常出色,不久之後李鴻章賜了他一個提督的官銜,但是由於中英文化的差異致使琅威理將這個提督銜誤認為提督,這最終導致了後來琅威理撤旗事件的發生,撤旗事件發生之後,琅威理曾經向李鴻章發去消息,李鴻展雖然希望這件事情能夠平靜的解決,但是涉及到提督的官銜問題時他始終堅持北洋艦隊至始至終只有一個提督,那就是丁汝昌,並且明確指出丁汝昌下令撤旗並沒有錯誤。

琅威理聽後李鴻章的説法後,感到非常氣憤當場,提出要離開北洋艦隊,這其實只是琅威理的一時衝動,但是李鴻章考慮到了北洋艦隊提督問題的嚴峻性,擔心留下琅威理會導致北洋艦隊內部失和,所以最終還是同意了琅威理離開北洋艦隊的申請。

長崎事件琅威理

長崎事件指的是在清光緒年間發生在中國和日本長崎之間的一次事件,這件事件的影響是非常大的,那麼長崎事件琅威理之間的關係是什麼呢?

長崎事件圖片

長崎事件琅威理之間的關係其實很簡單,因為當時的中國海軍力量在國際範圍內的影響是比較大的,日本海軍力量是不如中國的,很多人都説如果在這一次事件中,中國採取了當時總教習琅威理的建議,那麼當時的中國很有可能就能夠將日本的海軍力量徹底扼殺在搖籃中,但是當時的丁汝昌卻沒有采取琅威理的建議而是靜待處理。

雖然長崎事件之後,中日雙方都付出了相應的代價,但是對於當時的日本來説,這個事件的處理結果是他們所不能接受的。因為這次事件是中國挑起的,最後卻要日本賠償中國的損失,這讓日本民眾非常憤怒。當時,琅威理看到了日本人民的憤慨,他認為如果不在根本上打擊日本的海軍,一次性消滅掉日本的氣焰,那麼將來日本海軍力量壯大之後對中國的威脅是非常大的。

所以長崎事件中,琅威理提出要不斷的向日本開火,只是當時的丁汝昌並沒有意識到這件事情的嚴重性,只想着早日解決這將事情,所以並沒有採取琅威理的建議,雖然這件事情最後解決的比較合理,但還是在日本和中國本來就不怎麼要好的關係上再次添加了一種導致雙方關係破裂的可能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08 字。

轉載請註明: 揭秘為什麼琅威理會離開北洋艦隊的原因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