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三精一管”嶗山模式減負不減質!趣味性和多樣性優化作業管理,教育部作為典型推廣

由 終廷花 發佈於 經典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金震

課後作業是家庭關注的焦點,日前,嶗山區優化作業管理的舉措,被教育部作為典型案例推廣。記者瞭解到嶗山區以作業改革為突破口,發揮信息技術等手段優勢,統籌建設課堂教學雲平台,建立作業定期監測制度,打造“三精一管”嶗山模式,實現作業分層、個性化指導,確保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下合理控制作業時間,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

學生作業基本在校完成

自主選擇實現作業分層

在嶗山區正常上學日的下午,學生銜接起課後服務時間,先是完成自己的課後作業,繼而享受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記者從張村河小學瞭解到,學生手中的作業可大有學問,在週一到週四的上學時間內,作業分基礎作業和發展作業,學生根據自身情況自主選擇。學校教導處副主任宋紅霞説,基礎作業是對課堂知識的鞏固,發展作業則是根據學生具體情況設計的分層作業。老師們藉助“課堂教學雲平台”,利用信息技術賦能,通過校本題庫精選精練,實現分層、個性化佈置作業。每到週五的作業就更不一樣了,學校打造了一個“作業超市”,以趣味性和多樣性為特點,涉及實踐類和書面作業等多種,滿足學生對於個性培養的需要,讓學生擁有了作業自主選擇權,真正做到了減負不減質。

但這些作業都有總量控制,不給學生造成多餘的課業負擔,又能實現學習能力提升的需要。宋紅霞告訴記者,在學校開展課後服務的時間段內,學生基本都能在校內完成作業。“在作業總量控制的情況下,我們充分利用‘課堂教學雲平台’,綜合學生平時學習情況進行分析,為不同學生量身打造靶向作業,保證作業質量,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學習需求。”記者瞭解到,這種分層作業和靶向作業形式,在嶗山區很多學校都在開展着。嶗山區實驗小學課程教學部主任柳波説,他們為學生制定了作業菜單,在進行分層作業的基礎上,每週還會進行一次週週清,藉助信息化平台摸底學作業情況,進而制定一些靶向性的作業,提高了學生作業的針對性。

各科老師先預估作業時間

班主任統籌控制作業總量

根據學生作業管理相關要求,小學一、二年級不佈置家庭書面作業,可在校內適當安排鞏固練習;小學三至六年級每天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鐘,初中每天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90分鐘。如何利用相對有限的時間,真正起到學生作業的價值,又不給學生增加課業負擔,對學校而言着實是一項考驗。記者從嶗山區瞭解到,他們運用搭建的作業監管平台在作業“時效”上下功夫,逐步實現了減負增效的目標。

據介紹,嶗山區學科教研員指導學科教師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針對作業進行研究,結合學生學情,瞭解作業的難易程度、所需時間、容易出錯的地方和適宜的學生羣體,在平台上標註每道題目作答時間,平台自動計算作業完成時間。建立以班主任為總協調人的作業協商機制,協調各年級、班級學科教師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確定的作業數量和時間,提前審核,統籌發佈,規範作業佈置。學科教師結合平台基於學生薄弱點自動推送的題目進行作業佈置,並將最終作業提交年級組長,組長審核通過後提交班主任,班主任統籌各學科教師佈置作業時間併發布作業。

“進行作業統籌管理之後,就不會出現作業量過大,充分保障孩子休息時間。而且學校教研組集備研究作業,也推動了教學質量的提高。”柳波告訴記者,加上平台作為補充,運用學校在平台積累的題庫,為學生選擇一些針對性作業,真正幫助學生實現了提升。宋紅霞則告訴記者,他們建立了作業公示制度,還會與學生進行隨機訪談,瞭解學生作業完成時間和進度,以便於後續調整作業佈置情況,真正將作業減負提質做到實處。

課後作業基本實現三精準

讓每道試題發揮更大作用

目前,嶗山區課後作業做到三個精準。首先做到精準到校。學校專門制定作業管理的細則,將作業設計納入到對教師的評優考核中,在集體備課的同時,專門安排作業研討,在雲平台提供的學科作業的基礎上,結合本校學生學情,打造個性化的AI校本化作業本,在立足本校學情基礎上,由各學科教研員帶領學科骨幹教師打造資源庫,各學校結合學情印刷成AI智能校本作業本;如嶗山實驗初級中學針對學校實際情況,系統化選編、改編、創編作業,錄入到教學雲平台的校本題庫中,形成可持續使用的資源,讓每一道試題發揮更大作用。

其次做到精準到班。學生日常作業在AI智能校本作業本上完成後,通過全區為每個班級配備的高速掃描,在1-2分鐘內完成作業分析,即時呈現作業作答情況分析。最後做到精準到人。作業在掃描之後錯題被自動收集,同時進入學生錯題本和教師錯題庫,教師在錯題庫中可以準確知道每道題的作答情況,瞭解學生的薄弱項,並針對這些錯題進行靶向訓練。

以嶗山三中數學組做法為例,根據學科特點,非常重視靶向作業的佈置。通過學生的錯題彙總,佈置靶向作業,讓學生複習回顧自己的錯題,並添加變式題進行變式訓練,鞏固所學內容。學生錯題再做一次做對後,該題就會從他的錯題庫中被剔出剔除。學生可以將自己錯題本中的錯題打印出來,錯題本中的每道題都會標記錯誤的次數,對於那些錯了兩次以上的習題,就需要特別引起學生和老師的注意,學生也可以找老師進行查漏補缺式答疑解惑,避免機械性重複性作業,減少無效學習時間。

建立學校作業公示制度

每學期進行課業負擔抽測

為建立作業管理長效機制,嶗山區藉助平台加強過程監管,嚴格做好作業的審核、公示、監測等工作,加強過程性的監管和指導。據介紹,嶗山區實施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相結合的監測制度,每學期對學校4年級、8年級師生進行一次課業負擔抽測,並結合過程性學生日常作業情況數據分析,把脈各學校、各學科在作業總量、時間、學生課業負擔等方面存在問題,同時生成區域報告、學校報告以及學生報告,綜合發揮評價導向、鑑定、診斷、調控和改進作用,為行政部門做出科學決策提供數據支撐。

與此同時,嶗山區建立學校作業公示制度。從學校來説,多渠道發揮監管職責,確保作業管理有章可循。比如嶗山區育才學校對作業佈置採取“雙公示雙調研”的方法,“雙公示”是指既在校內設置作業公示欄,面向學生公示作業,又在家長羣內面向家長公示作業。作業公示不僅有具體內容,還有完成作業時間,不僅有必選作業,還有分層作業。“雙調研”是指開展常態化作業調研,一是面向家長調研,二是面向學生調研,主要通過座談、調查問卷等形式進行,動態、及時瞭解情況,調整教育教學方式。

據悉,為了將優化作業管理落到實處,嶗山區加大了教師專業培訓力度,加強教師在作業設計、作業佈置、作業批改等方面的專業培訓,定期舉辦學科教研交流活動,提升教師在作業管理方面的能力。日前,教育部遴選了10個自《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印發以來,聚焦提高作業管理水平、提高課後服務水平、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等主要任務上的典型案例,其中,嶗山區依託信息技術優化作業管理,經遴選成為典型案例進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