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隨筆】
作者:熊丙奇(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
媒體近日對1605名中小學生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2.9%的受訪家長期待落實好學生課後服務,將近7成的受訪家長希望課後能夠延時安排課業輔導和答疑。調查還顯示,關於課後延時服務,孩子的人身安全、內容安排以及時間使用效率問題最受家長關注。
今年年初,教育部明確要求,推進義務教育學校課後服務全覆蓋。課後服務不只針對放學時家長不能按時來接的孩子,而是要吸引儘可能多的家長,甚至讓全體家長選擇讓孩子享有課後服務。通過全覆蓋的課後服務,讓學生在校內就完成作業並進行素質拓展,可減輕家長的作業焦慮,也減少對校外培訓的需求,實現對學生的整體減負。
不過從媒體調查結果來看,義務教育學校要搞好課後服務似乎並沒有那麼容易。如果不能有效解決課後服務的安全管理、課程建設等問題,課後服務將很難實現全覆蓋,學校推進課後服務也很可能陷入吃力不討好的困境。家長對安全、優質的課後服務的期待不難理解,然而這樣的課後服務也並不能從天而降。具體到辦學現實,當前學校提供課後服務有三大“緊箍咒”:一是不能發生安全問題;二是不能借課後服務補課;三是不能向學生收費或者收較高的費用。有了這三大“緊箍咒”,課後服務就難免會走向以照看學生為主的低效、低質服務。
課後服務最理想的局面,大概就是學校開設各種興趣活動,由學生自主選擇參加。這也就意味着學生髮生安全問題的概率會提高,如此,發生安全事故後該如何界定學校和老師的責任?如果不能依法界定學校、老師在開展課後服務中的安全管理責任,學校受制於“只要出事故就要被問責”的“緊箍咒”,就難以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後活動,將學生集中關在教室裏做作業會成為普遍的選擇。
這必然會導致家長質疑課後服務內容不充實、時間利用不高效。在課後服務內容設計上,當前還有一個基本要求是不能利用課後服務時間進行補課。這顯然有些脱離實際。家長將孩子送去校外培訓機構補課,就是因為有補課的現實需求,全覆蓋的課後服務想把所有學生留在學校,從而實現為校外培訓降温的治理目標,就必須考慮家長的補課需求。如果無視這一需求,禁止學校開設相關的輔導服務,有補課需求的家長仍會“用腳投票”。開展課後服務,應給學校充分的自主權,由學校根據本校學生情況決定課程及活動的開設情況,由學生及家長自主選擇。推進課後服務全覆蓋,就是為了不重蹈“片面校內減負,結果校外增負”的覆轍,推進課後服務全覆蓋這一問題上,不該也不能繼續搞形式上的減負。
高質量的課後服務,離不開高素質教師隊伍的積極投入。這就需要按照市場規則來測算服務成本,或者由政府財政買單,或者向家長收費,沒有經費保障的課後服務很難走遠。鑑於義務教育辦學本來就存在不均衡,各校開展課後服務向家長收費,吸引能力也各有不同,因此,推進課後服務全覆蓋的最佳方式是由財政買單,以保障經費。一定的財政教育經費保障,是提高學校教育質量的基礎,也只有在此基礎上,高質量的課後服務以及週末服務才可以期待,否則,一切都可能只是“聽上去很美”。
《光明日報》( 2021年04月23日 15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