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社會與情感能力”,提升孩子幸福感

  ■記者 儲舒婷

  上好大學等於成功和幸福嗎?未必!最新一項全球測評表明:除了認知能力,有一種能力對孩子的未來發展尤其重要,那就是“社會與情感能力”。

  昨天,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全球青少年社會與情感能力測評項目的中國部分研究成果在華東師範大學發佈。

  “一個人成績好、智商高,即便上了好大學,也不一定意味着就能獲得事業成功和人生幸福,社會與情感能力對一個人的事業成功和人生幸福才具有決定性意義。”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袁振國認為,步入人工智能飛速發展的時代,人獲得幸福感以及實現人生價值,將更取決於其社會與情感能力的發展水平。

  根據OECD報告,全球青少年社會與情感能力發展對學業成績、生活滿意度、心理幸福感、考試焦慮等均產生影響。但值得注意的是,與學業學習水平不同,學生社會與情感能力的發展並沒有隨年齡增加而呈現穩步上升。所有受訪的15歲學生,無論其性別和社會背景如何,他們的平均社會與情感能力的發展都低於10歲的學生。

  中國學生共情、合作能力全球排名第一

  究竟什麼是“社會與情感能力”?OECD將其定義為人在實現目標、與他人合作及管理情緒過程中涉及的能力。

  在全球9個國家和10個城市的首輪測評中,研究借鑑了“大五”人格模型,並根據五個維度確立了15項子能力。具體來説,任務能力包括自控力、責任感和毅力;情緒調節能力包括抗壓力、樂觀和情緒控制力;協作能力包括共情、合作與信任;開放能力包括好奇心、創造性和包容度;交往能力包括活力、果敢和樂羣等。

  研究者認為,這些區別於傳統學科學習的“軟能力”,對所有孩子的成長和未來至關重要。比如,抗壓、樂觀能讓人更容易應對工作中的不順利;合作、信任和包容的能力,對現代社會的生活必不可少;創造性和好奇心這兩項人工智能難以取代的關鍵能力,也將變得越來越重要。

  作為參與OECD全球青少年社會與情感能力測評項目的唯一中國代表,華東師範大學在蘇州十個區縣的151所中小學校開展測評工作,調查了中小學10歲和15歲組的7550名學生,同時開展了家長、教師和校長問卷調查,共獲得2.6萬多個樣本。

  數據顯示,中國學生在測評中的表現亮眼:總計5個維度15種能力的分值在全球名列前茅,共情、合作全球排名第一,責任感、毅力、包容度等也非常突出。在多項社會與情感能力中,中國學生的性別差異也為全球最小。

  通過國際比較,揚長避短

  那麼,究竟是哪些因素影響了學生社會與情感能力發展?

  結果顯示,參與運動類、藝術類課外活動有助於提升學生的創造性和好奇心。10歲組學生參與運動類、藝術類課外活動帶來的創造性和好奇心的提升效果位列全球第一。

  提高抗壓力,能夠減緩學生的考試焦慮程度。從測評結果來看,10歲組學生抗壓力提高帶來的考試焦慮的減緩效果位列全球第一;15歲組學生抗壓力提高帶來的考試焦慮的減緩效果位列全球前三。

  結果還顯示,共情能力能夠提升學生的學校歸屬感。10歲組和15歲組學生共情能力提高帶來的學校歸屬感的提升效果位列全球第一。

  10歲組學生的毅力、情緒控制、信任、樂羣、活力等5種能力能夠有效減少校園欺凌行為,其效果位列全球第一;15歲組學生的信任感、合作、活力等3種能力能夠有效減輕校園欺凌行為,其效果位列全球第一。

  談及這些結果,袁振國指出:“對於社會與情感能力測評,OECD並不鼓勵排名,我們參與這個項目也不是為了排名,而是希望通過國際比較,揚長避短,促進教育事業發展,促進學生髮展,促進中國教育走向世界。”

  人生成功和幸福的基礎性工程要從小抓起

  時下,隨着“雙減”政策落地,發展素質教育迎來良好時機。那麼,發展素質教育的突破口在哪裏?這次研究發現了一些值得關注和思考的問題,也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挑戰。

  比如,從全球測評結果看,學生從童年成長到青春期,考試焦慮會上升,尤其是女孩,這些結果在各個城市是一致的。樂觀和抗壓力與考試焦慮負相關,這個結果在各城市也都是一致的。又如,10歲組學生心理幸福感高於15歲組。從童年到青春期,學生的當前心理幸福感會下降,樂觀是與學生當前心理幸福感最為密切的能力,其次是活力和信任。

  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我們究竟要培養怎樣的人?如何教孩子一些必要的知識和能力儲備,讓他們能夠充分應對未來社會的不確定性?昨天,通過現場連線, “PISA之父”、OECD教育與技能司司長安德烈亞斯·施萊歇爾談到,對年輕一代來説,是否具備社會與情感能力將決定他們未來如何應對飛速變化的社會。而OECD的這項全球測評也揭示了一個道理,即教育可以在其中發揮作用,因為“社會與情感能力並非終身不變,它們可以通過學習來塑造”。

  研究團隊建議,要把提高社會與情感能力作為人生成功和幸福的基礎性工程,強調將其作為教育的基本內容、基本任務從小抓起,家庭、學校、社區共同營造有利於孩子社會與情感能力發展的良好環境。 “在認知能力、學業成績評價方面我們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備的理論和操作系統,而在社會與情感能力的評估方面,無論是內容、程序、方法,還是工具、手段,都十分薄弱,需要系統研究,重點加強。”

  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系主任黃忠敬接受採訪時表示,從專業角度説,此次全球測評得分不能簡單地比較,更需要的是專業解讀。 “測評數據只是一個開始,重點要將其轉化為育人實踐,為教育改革尤其是評價改革探索方向。”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04 字。

轉載請註明: 發展“社會與情感能力”,提升孩子幸福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