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與蒙古硬抗22年, 為何歷史沒有記載? 全因成吉思汗死的太屈辱
説起西夏,想必許多人是通過電視劇才知道有這麼一個國家。在歷史上,雖説,西夏並不如同時期的宋、遼、金知名,但是,在後來的二十四史中,同時期的朝代皆被編冊成史,唯獨西夏沒有入選,這實在令人有些詫異,難道古人覺得西夏可有可無?又或者是另有原因?
據其他史料記載,西夏並算不得弱小,曾經面對勢不可擋的成吉思汗時,硬抗了二十二年才被滅國,這在當時可是頗為了不得的大事件。所以,這等事件不應該被正史所捨棄。如此看來,那定然是有所隱情,才導致西夏的這段歷史沒有進入正史。
在筆者看來,這段隱情實為蒙古人故意抹去,因為,西夏人曾經讓他們吃過大虧。
十三世紀初,蒙古帝國強勢崛起,隨後,便瘋狂的開始開疆擴土,對四周國家接連開戰征討。蒙古軍隊所到之處,敵人無不顫抖歸降,哪怕是曾經高高在上的女真、宋朝都難逆其鋒,皆連敗於蒙古鐵騎之下。可是,當蒙古人打到西夏時,卻遇到了硬茬子,一時間竟奈何不了對方。
其實,党項族人是很能打的。党項族自從在唐朝末年開始出現在中國的歷史舞台上之後,一直都是一個完全無法忽視的攪局者的角色。我們在着重看五代十國的歷史的時候,党項的族羣在今天的阿拉善盟、寧夏、甘肅等地不斷地擴展着自己的實力。
可以説,中原王朝正在和西南地區的前後蜀打打殺殺搶關中的時候,人家基本上都快坐穩地盤了。成吉思汗顯然沒想到這麼一個不起眼的小國,竟然能擋住戰力彪悍的蒙古鐵騎。
在隨後的時間裏,他親自帶領軍隊,先後六次發動攻擊,每次都傷亡頗大。不甘心的成吉思汗在一番修整後,於1226年,再次對西夏發動攻擊。這一次戰鬥更加慘烈,雙方都在不計代價的互相搏殺,甚至,成吉思汗都中了對方一支毒箭。
經歷了大半年的交戰,這才終於將西夏國徹底滅掉,成吉思汗也死在了滅西夏的途中。
從這件事便可以看出,論戰鬥力與拼殺的精神,西夏人比起蒙古人有過之而無不及。尤其是在勢微的情況下,西夏人還能堅持反抗,屢次戰鬥中均能重創蒙古鐵騎,硬拖了蒙古軍隊二十二年。
雖然,西夏人作戰堅韌,但是,經過長期的戰爭消耗,其國力早已是強弩之末,戰敗只是時間問題,於是,西夏皇帝派出使者,向蒙古帝國表達出歸降的意願。而蒙古國在這時卻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成吉思汗去世,據傳言,死因或許與西夏人的毒箭有關,當時蒙古國為了防止西夏國反悔投降,特意隱瞞了成吉思汗去世的消息。
到了西夏正式投降後,蒙古人遵從成吉思汗的遺囑,將西夏皇帝殺掉,中興府也未能逃脱被屠城的命運。多年來西夏的抵抗對蒙古軍隊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如今,屠城更像是一種赤裸裸的報復。西夏覆滅後,金朝也失去了一個重要的盟友,也使得西北地區少了一道戰略屏障。
在成吉思汗臨死前不僅要求對西夏滅族,還要徹底毀滅掉西夏文化,由此看來,成吉思汗對於西夏殊死抵抗蒙古軍隊頗為記恨。在屠城之戰中,所有與西夏有關的典籍全部被付之一炬,徹底被抹除,而在後來的正史中,也不見西夏的記載,所以,這自然是成吉思汗的意願,他想徹底抹除西夏文化的同時,也不想這段令蒙古軍隊蒙羞的作戰歷史傳給後人。
眾所周知,歷史上正史都是有官方來編寫,如《史記》這種,為西漢朝廷令司馬遷編寫,其內容也基本為西漢前的各朝歷史。正常來説,一個朝代覆滅,必然會有全新的朝代誕生,而新的朝代則往往承擔起為前朝修訂正史的職責。
如:明朝覆滅,到了清朝,皇帝便會命史官編寫明史,因此,這樣算來,宋、遼、金、西夏處於同一個時期,它們在覆滅後元朝出現,這個時候元朝就要負責為四個朝代修訂正史。
通過開頭我們知道,二十四史中有宋史、遼史、金史,唯獨沒有西夏史,可見,其在編寫的過程中,元朝有意繞過了西夏。畢竟,他們先祖成吉思汗遺囑中曾説過毀掉西夏文化,元朝史官又怎敢為西夏編史呢。
當然,網上也有其他原因,如西夏國沒有文化底藴、統治範圍小、沒有華夏正統等各種理由,看似很有道理,實則,經不起推敲。另一個原因則認為是時間不夠,畢竟當時元朝要同時編寫宋、金、遼的史書,這無疑是巨大的工作量,因此,只能先將西夏史的修訂編寫放到最後。元朝統治壽命比較短,只存在了九十八年便覆滅了,如此一來,西夏史便不了了之了。
時至今日,我們這一代人對於西夏國的歷史仍然知之甚少,當時西夏國地域偏僻,鮮少與中原地區交流,並沒有太多的西夏史書傳入內地。在西夏覆滅時,蒙古人摧毀了西夏所有存世的文獻古籍,能夠有幸存世的少之又少,甚至,在元朝時期,一些史官對於西夏曆史都不太熟悉。
當蒙古鐵騎進侵西夏,大肆蹂躪的時候,西夏居民向境外逃走,他們向着中國而去,經過數千裏跋涉,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木雅地方定居下來,建立了一個小政權“西吳王”,這個小政權直到清朝康熙年間才被徹底消滅,至今,在當地的藏族居民中留下傳説... ...
隨着考古進步,我們相信終有一天,西夏背後的歷史終將會被髮掘,到時我們便可以更加深入的瞭解西夏人。
參考資料:
『《西夏帝國傳奇》、《神秘的西夏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