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是個文化的社會,大家都知道知識可以改變命運,讀書成為了寒門弟子的出路,大家都爭取送小孩去上課。
孩子與父母之間嘴上常掛着“別人家的孩子”,這無形中成了一種世風。
大家時常説不以成敗論英雄,不以分數論高低。但是隻要學校還在一天,這樣的説詞也只是表面而已,大家還是喜歡成績好的孩子,因為成績好可以説明了孩子的學習認真程度與學習能力,也可以反映出孩子的學習天分。
孩子愛不愛學習,是可以看出來的,厭學的孩子一般都有幾個相同點,上課發呆、不聽課、不思考、不積極回答問題,一下課就往教室外面跑。
只要跟學習有關的事情,他們都很排斥,對於考試成績毫不在意。
雖然成績並不能説明孩子一生的發展前程,但可以説是孩子成才路上必不可少的奠基石。
很多學生曾因成績差,被老師調到後排,或是差生跟差生同一桌,因為生怕他們影響到要努力學習的學生,拉低整個班級的學分水平,搞臭班級的名聲。
勤能補拙、笨鳥先飛這些成語所詮釋的意思不是全無道理的,那些差生如果能夠靜得下心來,加上老師的正確引導,成績還是可以上來的,但是有些老師放棄學生太早,認為他們不是學習的料!
李玫瑾教授是中國的犯罪心理專家,她揣摩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活動十分到位,可以説對人性的特點有了深度的認知。她不僅僅是在心理學上研究頗深,而且也在教育學領域也有自己的獨立的想法。
她曾言,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一眼便可看穿。
她的話語使得更多人不解,難道“不是學習的料”這個標籤要貼給成績不好的孩子嗎?那可是會打擊到孩子自尊心的。
經過一番爭論,李教授總結了孩子不是學習的料的幾個原因,這才使得大家明白那句話的意思,很真實也很精闢。
①老師傳授新知識時,並沒有去認真的聽
有的孩子在學習過程並沒有認真,上課時常發呆、睡覺等,他們對知識沒了好奇心,也不想去探討。課後沒有及時去複習,寫作業遇到不懂的問題也沒去主動思考,而是去抄寫他人的作業答案。
相反,熱愛學習的孩子會在老師傳授知識的過程,就像小雞搶米粒一樣地積極地去撿知識。。
他們渴望知識,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心,想用知識去解鎖這個神秘的世界,他們有強烈的探索精神。
②下課鈴聲一響,人就在教室外
對於一個厭學的孩子來説,教室猶如暗無天日的牢房,限制着他們所謂的自由。
一節課幾十分鐘的禁錮,使得他們厭倦,所以他們會時常往窗外看,或是死盯牆上的鐘,在心裏開始倒計時,下課鈴聲一響,教室外的走廊便有他們的身影。
③只要是跟學習相關的事,內心都很抗拒
一下課就精神,一上課就困,這是厭學孩子們的通病,一提到學習,他們眼中瞬間沒了神采。
孩子們不喜歡學習的因素眾多,有可能是課本知識過於深奧導致他們不理解,也有可能是老師上課的枯燥無味,使得孩子們提不起興趣,更有可能孩子在小的時候家長沒有培養他們去閲讀的習慣。
①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學習就是學寂寞,需要孩子們能夠靜下得心來。一個好的學習成績不是短時間內就可以得到的,積累知識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那些靜不下心,也耐不住寂寞的孩子們,他們就會產生厭學的心理。
②學習需要勤奮
隨着年級不斷升高,知識點變難,科目也會變多,所以想要取得好的成績,需要孩子去刻苦學習,勤奮學習。但是“懶惰”是人類的天性,有的孩子會因為懶而喪失對學習的興趣和慾望。
學習是每個人成長道路上必須要做的事,如今的社會日新月異,我們只有不斷地學習新的知識,才不會被社會所淘汰。
今日話題:你覺得你們家的孩子是學習的料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