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俊彥説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清朝末年西方列強發展資本主義,為了積累更多的資本,他們尋找更大的市場,於是便開始謀劃侵略中國的策略。清政府當時閉關鎖國,根本不知道自己成了別人眼中的“肥肉”,直到國門被西方列強轟炸的時候,才意識到自己處於何種窘迫的境地。
但是西方列強並沒有對清朝政府顯露出一絲一毫的同情心,他們用槍支、用炮火逼迫清政府開放通商口岸,威脅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
然而在這期間,飽受戰爭痛苦的是手無縛雞之力的平民百姓,他們生活在社會最底層,卻忍受着難以想象的折磨。被壓迫久了的農民們為了尋找出路,最終走上了起義的道路,這便是最初的義和團。
義和團在之後的幾年時間隊伍不斷壯大,特別是在“扶清滅洋”口號的宣傳下,全國各地都有呼應他們的人。
義和團是一個民間組織,他們最根本的目的便是為農民謀取利益,而中國最龐大的羣體便是農民,所以當義和團一出現,便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義和團最初打着“專滅洋人”的旗號,這讓他們在吸引其他人注意的同時也讓西方列強對他們產生了強烈的不滿之意。
之後義和團便將口號改為“扶清滅洋”,無形之中將清政府也拉攏了過來,為自己增添了更多的政治力量。但是這樣的做法並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清政府雖然想過藉助義和團的力量與西方列強抗爭,可是清政府腐敗落後,根本沒有力量與其一爭高下,很快便敗下陣來,義和團反而成了這場戰役之中最大的犧牲品。
義和團雖然在歷史上存在的時間並不長,但是卻來勢洶洶、聲勢浩大,而且羣眾基礎廣泛,不過計算下來,義和團卻沒有實現其“滅洋”的目標,反而殺死的洋人數量極少。
對比西方列強殺傷力極大的長槍大炮,義和團的武器大多都是鋤頭、斧頭等傳統工具,兩者完全沒有可比性,但是義和團並沒有因此放棄抵抗。而支持義和團堅持反抗的更多的是“義無反顧”的精神,據説義和團的前身是白蓮教,他們有着自己的宗教信仰。
在他們的眼中,只要有堅定的信念,他們便可以受到庇護從而“刀槍不入”。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可以看出義和團被賦予了封建迷信的色彩,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義和團才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加入,畢竟封建社會中大家對於鬼神之説更加深信不疑。
在現在的人們看來,用血肉之軀抵抗槍擊、炮火,無疑是無稽之談。但是義和團的多數成員是農民,他們並沒有正確的認識,更多的人加入義和團是為了抒發自己被西方列強壓迫的憤懣之情,他們的抵抗在西方列強看來不過是螳臂當車。
1899年秋義和團運動開始,至1900年9月7日義和團運動結束,整個義和團殺死的洋人不過231個。在這些人中,就有將近五十人是兒童,即使義和團殺害了他們,也根本不能説明其戰鬥力強大。
另外在西方列強的打壓下,義和團長期處於被動局面,鮮少有主動出擊的時候。在某一次的戰鬥中,義和團也不過是抓了一些洋人教堂中的老教士和修女將其殺害,而且在攻擊教堂時,義和團花費了不少功夫,當面對窮兇極惡的洋人兵團他們更是束手無策。
除了殺害洋人教士,義和團殺害更多的卻是中國人,那些中國人有的信奉洋人宗教,有的是為洋人奔走採辦的商人,甚至連洋務派的官員也成了義和團殺害的對象。
如果要對義和團殺害的洋人數量和中國人數量做個對比的話,後者數量遠遠超過前者,甚至被義和團殺害的中國人數量可以稱得上是“不計其數”。從歷史的角度出發,義和團運動打破了西方列強瓜分中國的“美夢”,同時加速了清王朝的覆滅。但是從義和團自身的戰鬥力以及組織能力等方面來考慮,他們並沒有足夠的力量,甚至是“不堪一擊”。
而這還要歸咎於義和團的出身,畢竟義和團的成員主要為農民,具有一定的侷限性和特殊性,他們主要依靠“裝神弄鬼”、“神仙附體”等封建迷信手段來拉攏成員,而這些虛幻的東西在洋人的槍管之下被徹底擊碎,即使義和團規模龐大,也不及近代科技的殺傷力大。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