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思呈老師(原創),轉載請標明。
愛抱怨的父母,對孩子傷害很大。
生活當中沒有人喜歡和傳遞負能量的人交朋友,更不喜歡和愛抱怨的人在一起,有的人喜歡抱怨生活中的一切,抱怨人,抱怨事,抱怨社會的不公平,總覺得有些事情不符合自己的心意。而這些人即使當了父母,也只會對孩子去抱怨,不僅把生活中的不如意和負能量傳遞給了孩子,還會用這些抱怨打壓自己的孩子,喜歡抱怨的父母口中有一種孩子叫做“別人家的孩子”,因為無論成績還是聽話程度,都高於自己的孩子。
為什麼有些父母喜歡抱怨?
1、能力不足。
很多父母喜歡抱怨是因為自身的能力不足,即使在孩子教育的路上,從來沒有付出過自己的用心,還想要養出優秀的孩子,這簡直是異想天開,每一個優秀的孩子都離不開父母的用心培養,父母要不斷的花時間來提升自己,才能夠不斷的去完善自己的教育水平,也能夠讓孩子更加優秀。
2、心理不健康。
每一個人的生活都有其自己的生活背景,每一個人也有自己的命運,自身經歷過一些比較痛苦的事情或者對自己的教育過程有一些黑暗的陰影,自然這樣的人成為父母以後心裏也會有障礙,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會有些偏頗,即使對待生活也總是有很多黑暗面,喜歡抱怨自己的不如意,命運不好。
3、喜歡攀比。
很多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優秀的,這種願望本身沒有錯,但父母喜歡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孩子做對比,本想用此效果來激進自己的孩子,而這樣的教育方式往往打擊的才是自己的孩子,不停的對比和抱怨,對孩子的成長來説才是極大的打擊。
小明是一個很普通的男孩,但父母對他的期望值非常高,當達不到預期目標時,就會不停的嘮叨和抱怨,在一次家長會之後,媽媽又開始對小明説,你們班的某些同學學習成績有多好,長得有多麼精神,又特別懂禮貌,在班級還是班幹部之類的,不停的和孩子嘮叨。彷彿自己的孩子身上沒有優點。,而處處又好像媽媽很有理,孩子在忍無可忍之下對媽媽説,別人的孩子這麼好,你們找他當兒子去吧。
也許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事情發生,比如,你嫌,孩子總看手機,小孩一邊吃飯一邊玩,又嫌棄孩子做作業的時候總是三心二意,又比如埋怨孩子的脾氣不好,遇到點小事就暴跳如雷,喜怒無常,可是作為父母,有沒有發現孩子身上的這些缺點在自己的身上也能夠看到呢?與其抱怨孩子不如改變自己,孩子是父母的鏡子,父母的性格脾氣,為人處事對生活的態度,方方面面都會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影響他,最終塑造出來的孩子的整體形象其實就是父母的縮影,父母如果每天對孩子抱怨這抱怨那,那隻能説明父母的身上也有這些消極悲觀的影子,如果父母是從容淡定,努力學習,不斷激進自己,那多半不會為孩子的成長焦慮,急躁,一定會找到方法去引導孩子不斷上進,所謂龍生龍、鳳生鳳,父母是什麼樣的人,孩子將來就會是什麼樣的,源頭是父母,先把父母自己擺好位置,那麼才能跟着孩子身上的毛病。
愛抱怨的父母應該如何教育出優秀孩子。
1、父母不斷學習。
優秀的孩子最離不開的是父母的培養與教育,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對他影響最深的人也莫過於父母,所以想要改變孩子,就要從父母的自身去改變,根據孩子不同階段去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在生活中,也要成為知書達理寬容待人,積極樂觀的人,這才能夠給孩子正向的引導。
2、學會培養孩子。
父母要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不僅僅在孩子頭身上投入金錢,要學會巧妙地運用,這才能讓孩子主觀能動性很強,而且具有良好的家教,自然在學習上也會取得良好成績。
3、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良好,才能夠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方教育,如果孩子不認可自己的父母,那麼父母的教育方式再好,也無法對孩子起到作用,良好的親子關係,才能讓孩子的心不遠離父母,喜歡和父母交流,最終才能夠成為“別人家孩子”的楷模。
4、父母多學會自省。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多學會反省,不要想孩子今天的成績是什麼,要想我為孩子提供了什麼,比如高質量的陪伴,積極樂觀的情緒,有效的溝通和建議,良好的家庭教育,上成的經濟基礎,和睦的夫妻感情,這些能夠成為孩子成長的養料,多去思考才能夠在教育的路上找到答案,更要關注在成長的過程當中是否全身心的投入?父母如果沒有及時地發現孩子的心理變化,在成長路上忽視與孩子的溝通,這就是一個不稱職的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優秀,離不開父母的關懷與重視,在每一個階段都應該全身心的投入。
父母想要給孩子真正的愛,不是跟着孩子身後不停的抱怨嘮叨,而是要找到合適的教育方式,不斷的給孩子自信心,才能夠讓孩子有勇氣去面對未來,家長要時刻關注孩子的成長,給孩子提供一個温馨和諧的成長環境。
讓更多家庭和諧幸福,幫更多孩子健康成長,歡迎關注、轉發,有關於家庭教育的問題,可留言或私信,我是思呈老師,專注於家庭教育智慧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