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説填報高考志願太難,面對全國成千上萬所高校的數萬種專業,再加上競爭者的底細是個未知數,想將自己的高考分數利用得最大化,就是撿漏最好的大學最好的專業,這就讓每年一千多萬的高考生左右為難,一籌莫展了。
事到如今,誰也沒想到的是如何填報志願這個大難題,已經擺在中考生面前,雖然平行志願有好幾個,但不少有實力有底氣又硬氣的重點高中,明確規定只錄取第一志願的考生,這就讓不少中考生心慌了。
隨着中考升學政策“普職比大體相當”進一步落實與推行,將近一半的考生被強制分流去中職教育,另一半有高中讀的考生,誰都想以自己的考分進入一所相對來説升學率高的高中。“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更何況三觀未定的青少年,很多學生進入高中都還是懵懵懂懂狀態,那麼,良好的學習環境以及管理嚴謹的高中學校,對他們的成長就很有利了。
問題就來了,考生想在成績基礎上讀最理想的高中,而高中學校卻堅持只錄取第一志願的考生。
站在考生立場,換了誰都想考上最好的高中,再説平行志願中的三個志願,分別為理想、穩妥、保險,即使衝刺理想高中失敗,還有退而求其次的選擇,穩妥的志願能被錄取也很不錯,考生可以做到進可攻退可守,還是有不少自由發揮的餘地。縱使“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最終結果也是有所得的。
站在重點高中學校立場,之所能決定只看第一志願,説白了就是想主動爭取到不錯的生源,而不是被動地接受被篩選下來的生源。
同事家孩子今年中考,一家人圍繞第一志願報考哪所高中反反覆覆討論了很多天,始終做不了決定。因為孩子平時成績勉勉強強能夠得上最好的高中,可校方也發文確定只錄取第一志願考生,次好高中也明確規定只錄取第一志願考生。這就是説,如果第一志願沒被錄取,只能滑到排名第三、第四甚至更差的高中去。
將最好、次好兩所高中往年錄取數據比較來比較去,同事和孩子都矛盾得很,誰也不敢把前途當兒戲或賭注。最好的高中,意味着全市最高的高考升學率,重點本科率,最好的生源全被截流在這裏,還有全市最好的教育資源,最好的教師隊伍,甚至最好的社會支援。排名第二的高中,無論是高考升學率、重點本科率,生源,教育資源等,都是低人一等。
按照以前的中考錄取原則,實行均衡招生志願,並將其列入首批錄取。為均衡生源,遏制擇校,方便考生,減少錄取環節,考生可選擇填報均衡志願、計劃內重點高中志願、重點高中擇校生志願、計劃內普通高中志願、職業技術學校志願。
招生流程大體是這樣進行的:首先,進行推優招生、均衡和特長生招生的錄取工作;其次,根據考生中考考試成績、綜合素質評價結果、填報志願和重點學校招生計劃,按分數由高到低依次錄取重點學校學生;再次,相關評價指標按分數由高到低依次錄取重點高中擇校生;然後,將統調上重點分數線但所報考重點志願滑檔的考生,分至重點高中有缺額的學校;然後就是按分數由高到低依次錄取普通高中學校學生以及統調普通高中有缺額的學校;最後就是依照考生填報的職業技術學校和專業志願,錄取職業技術學校學生。
如果所有學校都按照這樣的招生流程進行,那麼,考生填報中考志願就簡單多了,反正考試分數是王道,能考上哪所高中就去哪裏讀高中,根本就不必過於操心和擔憂考分高卻讀差學校了。
近幾年來,一些重點高中為了鎖定理想生源,在招生上大做文章,把考生和家長逼向了左右為難、進退維谷的境地。其實,有經驗的老師總結兩點,可以幫助考生和家長快速做決定。
第一點:冒險做法
考生平時成績基本上能夠得上什麼高中錄取分數線,只要心態穩定,平時考試沒有大起大落,那就放心報考這所高中。原因至少兩點:
一是中考考題普遍偏容易,因為通常都是九年義務教育學業水平測試和升學考試合二為一,在兼顧升學的同時要也照顧差等生初中畢業。也就是説,考試題目基本上都是以基礎題為主,對於平時基礎不錯的考生就沒有難度了。
二是中考前經過一輪又一輪總複習,把平時學習的漏缺基本上都補上,並且把基礎也夯實了,中考比平時考得好當然就毫無懸念了。
再説,即便冒險失敗滑到普通高中,好歹也是有高中讀的,這就是做不了“鳳尾”就去做“雞頭”,也沒什麼不好。因為到了普通高中肯定在重點班裏做領軍人物,受到老師和學校的重視度都會陡然上升,也會被同學崇拜,這樣建立起來的自信心將受益一生。
第二點:穩妥做法
不是每個人都有冒險意識,如果做不到第一點,那就退而求其次填報十拿九穩的高中學校。即便教育資源、生源、學習環境稍稍差點兒,但是學習主要靠自律、自覺、主動,“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金子到哪兒都會發光”。
總之,不管高中學校招生“掐尖”,還是按正常流程進行,考生在填報中考志願前做足準備,是冒險還是求穩妥,只要聽從內心就好,不必花太多時間糾結。學習主要靠內因,一切外因都只是起輔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