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西征最後一戰-阿音扎魯特之戰,馬穆魯克血戰蒙古遠征軍
大家覺得小編的文章怎麼樣呢,歡迎大家認真吐槽。
有些人總是會平行錯過,可是您卻在萬千文章中點開了我,這何嘗不是一種緣分呢?
蒙古汗國自成吉思汗創建以來,其大軍橫跨歐亞大陸,可謂天下無敵,無人可擋。幾經風雨,時光到了蒙古王子旭烈兀一代。旭烈兀繼承成吉思汗之意志,攻陷巴格達後,揮師攻向西北方的敍利亞,很快又將大馬士革征服。
伊斯蘭世界最後一座主要城市,是位於埃及的開羅,如果開羅也陷落,伊斯蘭文明將毀滅在蒙古的鐵蹄之下。蒙古大軍長鞭一揮,揮師南下,刀鋒直指埃及!
當時的埃及由一羣“阿拉伯奴隸兵”所組成的軍事政府統治,人稱“馬木留克王朝”(或譯作馬穆魯克王朝)。
旭烈兀大軍到此之後,先將勸降信奉上:“歸降或毀滅,你自己選。”
馬木留克王朝蘇丹忽禿斯看過招降書後,召集大臣前來討論對策。
其中主戰派和主和派意見分歧很大,主戰派的意見如下
“蒙古人狡詐不可信,巴格達投降後還是被屠城。”
“反正投降一定是死路一條,和蒙古決一死戰才有生存的機會!”
“最近有消息説蒙古的大汗死了,旭烈兀率主力部隊回蒙古去和兄弟們搶王位了,所以現在蒙古西征軍是由副將代理主帥,兵力只剩2萬,和我們差不多。我方可利用地形之熟悉,與之打城外之戰。”
而主和派則認為這些信息不明確,蒙古大軍極為兇悍,並且有投降則不殺,不降則屠城的慣例,因此認為投降才是上策。
蘇丹忽禿斯在經過一番斟酌之後,下達會議決議:“我們的祖先也曾是馬背上的民族,我們為何要懼怕那些東方來的野蠻人。馬木留克人不會臣服於韃靼人的腳下,跟他們拼了!”
在蘇丹忽禿斯的動員下,主戰派佔據上風,秣兵厲馬準備與蒙古人決一死戰。經過幾次軍事方案探討,認為出兵北上最為上策,這樣一來可以在巴勒斯坦(現在的以色列)附近和蒙古軍遭遇,不等他到來,就可以沿途截擊。但此地區沿途大多是沙漠地形,如果從埃及運送補給過去,成本會非常高。不過,這些地區有部分十字軍控制的城市,若向這些城市採購補給,成本會低很多。但馬木留克人跟十字軍是死對頭,雙方曾發生過多次激戰,並且十字軍曾表示願意歸順蒙古人,如果尋求他們的幫助,是否會得到同意?
蘇丹忽禿斯派出信使先行到這些被十字軍控制的城市中,去問這些異教徒願不願意賣食物和水給北上的馬木留克人?沒想到,這些原本的死對頭,居然表示願意!
雖然一開始十字軍表示站在蒙古人一邊,可是後來覺得蒙古人勢力越來越大,搞不好消滅伊斯蘭軍後,下一個要消滅的就是十字軍。因此他們留了一手,決定坐山觀虎鬥,看看誰能贏,再做下一步打算。
其實十字軍的擔心並不是沒有道理,蒙古西征北線的金帳汗已經佔領到黑海北岸了,如果南線征服埃及,下一步就是整個北非,然後渡過直布羅陀海峽登陸西班牙,和黑海北岸的金帳汗東西夾攻,歐洲就大禍臨頭了。所以十字軍這次決定幫一下他們以往的死對頭。
馬木留克兵力約2萬,以蘇丹忽禿斯為主帥,以多次打敗過十字軍的英雄將領拜巴爾為前鋒出兵北上截擊蒙古遠征軍。
到達耶路撒冷之後,馬木留克大軍轉向東前進。蒙古軍團南下到相同緯度後,轉向西前進。不出蘇丹忽禿斯所料,兩軍在距地中海東岸不遠的“阿音扎魯特”果然遭遇,這個地方基本上是平原,但中部有些凸起的小丘陵,蒙古大軍在東,阿馬木留克大軍在西。
雙方劍拔弩張,互不相讓,阿音扎魯特之戰終於打響了
拜巴爾率領先鋒隊出戰,但很快被蒙古軍打得節節敗退。蒙古軍兇橫地追殺向西敗退的先鋒隊,待追到超過戰場中部的丘陵區後,才突然發現,這是個誘敵之計。馬木留克的主力軍隱藏在丘陵西邊的平地上。
馬木留克的主力分成中軍與左右兩翼,中軍補上支援拜巴爾的先鋒隊,左右兩翼則包夾蒙古軍側面。其中以中軍兵力最多,難以突破。蒙古軍集中兵力攻擊其左翼。就在左翼瀕臨崩潰之際,蘇丹忽禿斯脱下自己的頭盔,讓士兵們都能看到他的臉,他大喊:“為了我們的家園,為了我們的妻子,為了榮譽,殺退這些野蠻人!”隨後率領自己本陣兵馬支援左翼,一舉擊退蒙古軍。
蒙古軍不愧是真正的戰鬥民族,雖然敗退了,但依舊展現出優秀的統御力,很快就穩住陣腳,重新整隊,然後發動反擊,打了一場漂亮的反擊戰,贏得了一個小小的局部勝利。但因先前中計被包夾,導致兵力損失過多,所以這個反擊戰無法扭轉戰局,最終蒙古軍還是被阿拉伯奴隸兵殲滅,主將戰死。但主將並不是旭烈兀,而是“怯不花”,是旭烈兀的愛將,旭烈兀根本就不在軍中。
看來,旭烈兀已率主力東歸的消息真的是真的!
這場戰爭,雖然參戰兵力不多,雙方各自兵力不過才2萬人左右,但卻是歷史上重要轉捩點,蒙古向西擴張的腳步在此結束,因此這場戰役又被稱為“蒙古西征終點之戰”。之後蒙古帝國在內鬥中分裂,金帳汗國主動和馬木留克王朝結盟,一起夾攻旭烈兀的伊兒汗國。所以,恐怖的旭烈兀回到中東後,再也沒有辦法擊中兵力去侵略馬木留克王朝,伊斯蘭文明的火種在埃及被保存下來。
片尾亂入:旭烈兀和小布什在交流“攻陷巴格達”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