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族歷史簡介:雄踞東北3000年,曾經兩次入主中原

女真族,是中國五大民族之一,在建國之前統稱為“滿洲”,之後被細分為了滿族、鄂倫春族、鄂温克族、赫哲族、錫伯族等。女真族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曾經在中國歷史上建立了多個政權,兩次入主中原,對中國版圖的奠定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不過大多數對女真族的歷史還不太清楚,本文就簡單梳理一下源流。

一,肅慎和扶余:女真族的兩大族源

女真族主要生活在中國東北的黑龍江流域,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名稱。

《金史》記載:“金之先,出靺鞨氏。靺鞨本號勿吉。勿吉古肅慎地也。”

女真一詞來源於宋朝,“本名朱裏真,番語。訛為女真”。可見女真、靺鞨、勿吉、肅慎都是同一個民族在不同時期的稱呼。1635年,皇太極規定所有的女真族全部改為滿洲,這就是滿族名稱的來源。

女真族歷史簡介:雄踞東北3000年,曾經兩次入主中原

女真族的族源至少有兩個支系,一個是肅慎系,一個是扶余系。先來説肅慎。肅慎是一支古老的民族,生活在松花江、黑龍江一帶,先秦時期稱之為“海外肅慎”。在先秦時期,人們將肅慎來朝視為王朝盛名遠播的典範,如周武王時期,肅慎曾經“進貢”了楛矢、石砮,於是《左傳》上説:“

肅慎、燕、毫,吾北土也

”。可見當時的中原人認為肅慎也是屬於天下的一部分。

女真族歷史簡介:雄踞東北3000年,曾經兩次入主中原

兩漢、魏晉時期,肅慎也一直和中原保持朝貢貿易,肅慎主要出產楛矢、石砮、弓甲、貂皮之屬,從中可見其民族擅長於射箭。兩漢到三國時期,又將肅慎稱之為挹婁,《三國志·挹婁傳》記載:“挹婁……青石為鏃,古之肅慎氏之國也”。南北朝時期稱之為勿吉,《魏書·勿吉傳》記載“勿吉國,在高句麗北,舊肅慎國也”。從史料來看,肅慎到勿吉都是生活在森林之中的漁獵民族,但是也有少量的農耕。

扶余,最開始和肅慎是並列的,生活在肅慎南部。扶余人受到中原文明的影響比較多,因而社會比肅慎先進,很早就出現了農耕。在西漢時期,扶余就建立了國家,強盛一時。在兩漢之交扶余人朱蒙又建立了高句麗國,此後不斷強盛,不僅完全取代了扶余王朝,還佔據了“漢四郡”。

女真族歷史簡介:雄踞東北3000年,曾經兩次入主中原

高句麗滅亡後,其民族的去向主要有三,一部分被內遷到了中原,融入了漢族;在朝鮮半島的部分最終被新羅吞併,最終融入了三韓民族;至於松花江和遼東的大部分,那就留在了當地,最終成為了靺鞨的一部分。這樣來説,扶余人實際上也是女真族的主要來源之一,因此不能夠被忽視。

二,渤海國的時代

扶余、高句麗滅亡後,肅慎人大量南遷,佔據了扶余故地。此後兩大民族融合,於是形成了“靺鞨”,“靺鞨”一詞也寫為“靺羯”,和“勿吉”同音。根據記載,靺鞨一共分為7大部落,分別是,分別為粟末部、伯咄部、安車骨部、拂涅部、號室部、黑水部、白山部。其中黑水部居住在黑龍江下游,和扶余人的混血很少,所以被視為“古之肅慎氏”。

女真族歷史簡介:雄踞東北3000年,曾經兩次入主中原

粟末靺鞨石俑

唐朝時期,強大起來的是粟末部,該部落分佈在松花江和長白山一帶。,其內部又分為16個部落。《魏書·勿吉傳》記載:“國有大水,闊三里餘,名速末水”“國南有徒太山,魏言太白”,這裏的末水就是松花江,太白山就是現在的長白山。根據音韻學研究,“勿吉”在通古斯語系中為“山林部落”之意,“粟末”在宋代被轉意為“宋瓦”,明清時期翻譯為“松花”,粟末靺鞨的意思就是居住在松花江的山林部落。

南北朝時期,粟末部常常侵犯高句麗邊疆。在高句麗強盛時期,粟末部依附於高句麗。668年,唐朝和新羅聯合消滅了高句麗國,為了控制高句麗管理下的各民族,唐朝將這些民族進行了遷徙,其中高句麗境內的粟末靺鞨被遷徙到了遼西營州(朝陽),由營州都督府鎮守。武則天時期,契丹反叛,攻陷營州,於是大祚榮就乘機帶領族人重回松花江。

女真族歷史簡介:雄踞東北3000年,曾經兩次入主中原

大祚榮

此後,武則天就派遣唐朝大軍追擊,大祚榮領導族人在天門嶺之戰中擊潰了唐朝大軍,穩住了局勢。698年,突厥默啜可汗大舉進攻唐朝,唐朝45萬大軍潰敗,河北23城淪陷。於是大祚榮乘機在東牟山(吉林敦化)建立“震國”,並和突厥結盟。許多高句麗人也加入了震國,震國很快成為了有户10餘萬,勝兵數萬的大國。此後,唐朝不得不承認震國的存在,713年,唐玄宗冊封大祚榮為渤海郡王,此後震國就改名為了渤海國。

女真族歷史簡介:雄踞東北3000年,曾經兩次入主中原

渤海國遺址

大武藝繼位後,開始全面擴張,基本統一了靺鞨各部。732年,渤海國發動了對唐朝的戰爭,唐朝則和新羅、黑水靺鞨、室韋結盟,一起進攻渤海,最終使得渤海退兵,唐朝對室韋、黑水的冊封也發生於該時期。安史之亂後,唐朝江河日下,渤海國則蒸蒸日上,成為了“海東盛國”。渤海國在安史之亂後就吞併了黑水部和遼東半島,迫使新羅退到大同江,築長城三百里。可見渤海國的強盛。

女真族歷史簡介:雄踞東北3000年,曾經兩次入主中原

渤海全盛時期的疆域

渤海國也是一個高度漢化的國家。當時的東亞氣候比較温暖,東北地區農業開發空前進步了,當時的渤海國已經開始種植水稻。漢文化也隨之大規模輸入東北。渤海國多次派遣留學生到唐朝來學習,將大量的中原典籍運往東北,加速漢文化的傳播。從史書來看,渤海國在政治體制上基本是模仿唐朝,實行三省六部、十二司、五京制,下設十五府,六十二州,一百三十餘縣。渤海國雖然有自己的語言,但是官方文字卻是漢字,並且出現了一大批的詩人。

三,女真時代

9世紀末,渤海國開始走向了衰落,而此時契丹族卻強盛起來。926年,契丹滅渤海國,改渤海國為東丹國,以長子耶律倍為東丹國王,982年,遼朝撤銷東丹國,改隸東京道,渤海國正式滅亡。契丹人將靺鞨人稱之為女真人,為了完成對女真的“分而治之”,遼國選擇將一大批女真人遷徙到了遼東,稱為“熟女真”,而繼續停留在黑龍江流域的女真就被稱為“生女真”。

女真族歷史簡介:雄踞東北3000年,曾經兩次入主中原

女真人

契丹和靺鞨(女真)一直都是世仇,女真族並不甘心被契丹族統治。到了遼國末期,女真族中的完顏部強大起來,1115年,完顏阿骨打統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金國。1125年,金國滅遼國;1127年,金國又南下滅北宋,不久遷都燕京,實現了定鼎中原。此後,蒙古各部、西夏、高麗、南宋都向金朝稱臣納貢,金朝由此確立了當時的正統地位。

女真族歷史簡介:雄踞東北3000年,曾經兩次入主中原

金國也是一個高度漢化的王朝。金國雖然制定了女真族文字,但是官方依然推行漢字,國家制度主要學習唐宋遼,設置五京十九路,繼承了遼國的南北院制度,後來全面推行三省六部制。

金國的經濟、文化也非常發達,出現了著名的“世章之治”,人口達到了5600萬,超過之前任何一代的北方人口。在文化方面,金國也十分繁榮,對後世影響很深,例如醫學領域的“金元四大家”,有三個來自於金國。金國統治的時代,總體而言是值得肯定的,老百姓安居樂業,以至於老百姓都會親自去反抗南宋的北伐。

蒙古滅金國後,由於遷徙到中原的女真人都全部漢化,於是統一稱為“漢人”,也就是融入漢族了,這些女真人約佔當時女真總人口的五分之三。而停留在東北的女真族繼續被稱為“女真”,元朝在此設立遼陽行省、徵東元帥府來管轄。明朝初期,設置了遼東都司和奴兒干都司來管轄此地,但是控制力薄弱,奴兒干都司很快就撤銷了。

女真族歷史簡介:雄踞東北3000年,曾經兩次入主中原

明朝時期的女真族分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東海女真三部分,其中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的經濟文化水平最高,東海女真又被稱為野人女真或者黑龍江女真,他們就是唐朝黑水靺鞨的後裔。在明朝初期,由於明朝的軟弱,導致一部分女真之地被朝鮮吞併,使得朝鮮的土地北進到了鴨綠江—圖們江南岸。明朝中期,女真不斷侵犯遼東,明朝修建遼東邊牆來應對。

明朝後期,建州女真強大起來,努爾哈赤帶領女真建立了後金國,並且在薩爾滸之戰中大敗明朝大軍。皇太極上台後,又統一了東海女真,東北基本統一。皇太極改女真為“滿洲”,改國號為“清”。1644年,李自成推翻明朝,多爾袞乘機入關,定鼎燕京,削平羣雄,統一內地,這是女真族第二次入主中原。到了“康乾盛世”又擊敗準噶爾,奠定了中國版圖的基礎。

女真族歷史簡介:雄踞東北3000年,曾經兩次入主中原

清朝創造了中國古代社會的巔峯,但是畢竟已經落後於世界潮流,最終只能被淘汰。近代以來,清朝簽訂了無數喪權辱國的條約,導致15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淪陷。1912年,清帝退位,清朝結束,但清朝依然給中國留下了1150多萬平方公里的主權領土以及4億人口,這是中國得以復興的基礎。清朝時期,滿族和漢族實現大規模的融合,以至於現在我們只能從身份證上的民族選項進行區別分了。

綜上所述,女真族是一個歷史悠久而偉大的民族,他們的先祖在歷史上建立了扶余、高句麗、渤海等強大的政權,將漢文化推廣到了東北,加速了東北的開發。後來又兩次入主中原,成為了中國的正統王朝,為中國打下了廣袤的疆域,中國這個名字也是清朝首次上升為國家概念的。因此,女真族的歷史功績不可遺忘。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434 字。

轉載請註明: 女真族歷史簡介:雄踞東北3000年,曾經兩次入主中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