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為何突然決定將中共中央連夜從鳳凰山麓搬到楊家嶺

主席為何突然決定將中共中央連夜從鳳凰山麓搬到楊家嶺

▲延安楊家嶺毛澤東舊居

毛澤東、朱德、張聞天等黨中央負責同志進入延安後,最早住在延安鳳凰山下的窯洞裏。

在那裏,黨中央、毛澤東審時度勢,精心運籌,終於促成了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適時地將國內階級鬥爭的車輪推上了抗日民族鬥爭的軌道。在那裏,毛澤東椽筆定乾坤,寫下被列為世界十大軍事名著的《論持久戰》。

1938年11月20日,是個星期天。人們剛吃過早飯,突然傳來飛機的轟鳴聲。刺耳的防空警報,頓時打破延安往日的寧靜,這是日本侵略者第一次空襲延安,炸彈爆炸的聲音,使大地都在震顫。

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同志剛進入防空洞,又一批敵機飛臨黨中央駐地上空,機翼上的太陽旗都看得一清二楚。

第二輪轟炸後,歷史悠久的延安古城,變成了一片廢墟。

就在那天,黨中央決定,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同志立即轉移到楊家嶺。

毛澤東説:“這個,沒有完,今天的轟炸是個開頭,它還會來的,説不定就是明天。”於是,中共中央連夜搬到了楊家嶺。

果然不出毛澤東所料,第二天天剛亮,日本侵略者的飛機再次對延安進行狂轟濫炸。

中共中央從鳳凰山麓搬到楊家嶺,首要考慮就是安全。楊家嶺在延河對面,距延安舊城 有五里多路,當年只有十幾户人家。這是一條很深的山溝,溝內樹木繁茂,遮天蔽日。從外 面,從天上根本看不到山溝裏的機關與人員。實踐證明,這個選擇是正確的。

在以後的歲月裏,日本飛機對延安進行多次轟炸,可是,楊家嶺這個地方,敵機從來沒有光顧。部隊挖的防空洞,也從來沒有使用。

中共中央搬到楊家嶺後,面臨的第一個困難就是缺乏住所。原先一個偏僻的小山村,一下子進駐這麼多的機關人員,住所當然是個大問題。為此,中直機關的工作人員和警衞部隊,全都動員起來,自己動手,開挖窯洞。

為了防範敵機轟炸,機關學校還挖了許多防空洞,有的防空洞就和居住的窯洞連在一起。夏天的時候,防空洞就會產生一些幽幽的涼風,把簾子吹得飄起來。

1942年2月,毛澤東作《整頓黨的作風》的講演,他十分風趣地説:

這些作風不正,並不像冬天刮的北風那樣,滿天都是。主觀主義、宗派主義、黨八股,現在已不是佔統治地位的作風了。這不過是一種逆風、一股歪風,是從防空洞裏跑出來的。

由於參加整風的幹部、學員都有挖窯洞、挖防空洞的經歷和體驗,因此,聽到“從防空洞裏跑出來的”,不由得鬨堂大笑。


作者:劉明鋼
編輯:薛偉平
責任編輯:張裕

來源:摘自《黨史博覽》2020年第六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74 字。

轉載請註明: 主席為何突然決定將中共中央連夜從鳳凰山麓搬到楊家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