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回家後和父母之間的談話,其實能影響其一生。

孩子回家後和父母之間的談話,其實能影響其一生。

家庭教育是孩子的啓蒙教育,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尤其是在學前,爸爸媽媽就是孩子接觸最多的榜樣,對於他而言,父母即世界,其言行舉止決定着孩子未來的高度。

孩子回到家與父母正確交流的重要性

父母對於孩子的日常是什麼態度呢?

  • 有的家長採取的是“噓寒問暖”式,孩子放學之後就開始事無鉅細的詢問:“今天吃的啥啊?”、“有沒有被欺負啊?”、“作業寫了沒”等等;
  • 還有的就是放養政策,只需要孩子吃飽穿暖,其他的一切都是“甩手掌櫃”;
  • 還有一種就是“嚴刑逼供”,不僅經常用命令式的語氣,還會規範娃的一切行為舉止。

其實這幾種父母都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類型,殊不知,其實孩子每天回家後,你們與他之間的交談,可能會影響他的一生。

清華校長就曾經建議過:父母每天堅持和孩子説這幾句話,會讓娃更有出息。

堅持每天跟孩子説4句話,將來孩子更有出息

1、“今天在學校表現得怎麼樣?”

孩子結束一天的校園生活之後,其實是渴望和家長分享自己的見聞的,尤其是如果今天表現好,就更希望得到父母的誇獎。

因此爸爸媽媽如果主動問這個話題,能夠幫助他回想一整天的經歷,迅速挖掘出自己做得好的部分,興致勃勃向父母邀功;

如果孩子今天有做得不好的地方,那麼在回想的時候就會先行自我反思,在他猶豫要不要勇敢説出自己缺點的時候,就是父母最應該介入引導的部分。

如果得不到正確開導,這種思想會一直積壓在孩子心中,不敢承認自己的錯誤,家長可以告訴孩子:“每個小朋友都會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勇於反思及時改正就還是好孩子。”

這樣既能夠樹立他的自信心,還能及時地擺正娃的態度,從小就要學會正確看待自己。

2、"今天在學校裏學到了什麼?"

這個問題是很多家長都會詢問孩子的,但最需要注意的是語氣和語境的把握,如果帶着強調和命令式,反而會讓孩子感受到壓迫感,不敢真心與父母分享,因此語氣應該柔和,單純從與孩子交流的方向出發。

這樣不僅能夠了解到孩子對課堂上知識點的吸收與掌握情況,家長可以通過考察的方式幫助他查漏補缺,例如有同學遲到被罰站,孩子就會知道守時的重要性,家長説一千遍,不如孩子切實經歷一遍。

而且這個過程也能讓父母及時地察覺到娃對待事物時心裏的真實想法,如果出現偏差也可以及時“懸崖勒馬”。

3、“今天在學校有什麼大事嗎?你怎麼看呢?”

雖然小孩子上學大多是一些家長看來“雞毛蒜皮”的小事看,但指不定在孩子的世界就是驚濤駭浪,因此深入他的世界才能更理解娃。

這個問題不僅可以讓孩子梳理一天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讓他養成理清主次和輕重緩急的脈絡,還可以在他敍述的過程中鍛鍊到語言組織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今天有需要我們幫助的地方嗎?

小孩子的世界總會遇到很多的“攔路虎”,但有時候出於小大人的自尊或者難言之隱,孩子不願意主動求助,這時候就需要父母充當“叮噹貓”的角色,主動提供幫助的契機,讓他知道爸爸媽媽永遠在身後幫助他,豐富孩子的安全感,有了後盾之後,孩子才能更勇敢的前行。

怎樣做一個好家長?

《快樂大本營》六一特輯中有針對孩子的調查,問孩子們認為世界上最貴的東西是什麼?

結果投票最多的答案是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現實”——房子,這就可以看出來,孩子其實能聽懂大人的話,你天天唸叨為娃買學區房多辛苦,他其實都知道。

為了讓孩子的童真更久一些,父母更應該注意與孩子交流的方式:

1、千萬不能打罵孩子,或者以愛之名行傷害之事,在這個調查中,孩子們最討厭的話就是“你再這樣,爸爸媽媽就不愛你了”和“你真笨”。

2、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年紀再小,他們也有自己執着和看重的東西,也許你認為不值一提的玩具是他最珍貴的朋友。

3、及時調整親子關係,如果意識到你們之間關係不太和諧,需要主動放下面子去向孩子尋找“和解之道”。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41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回家後和父母之間的談話,其實能影響其一生。 - 楠木軒